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续晓琼 《学习导报》2012,(20):50-51
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名臣,在当时政坛举足轻重。他们常年驰驱马上,去家万里,辗转于全国各地,与家人聚少寓多,遥寄家书成为他们教诲子女的首选。而这一封封表达真情实感的家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他们教育子弟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家书是家人亲友之间沟通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它除了叙述家庭琐事外,也记载了时代的社会风云、历史事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书写的“红色家书”,除了在传递信息、寄寓亲情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外,又因特定的时代特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他们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地抒发着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不惜英勇献身的赤胆忠心。  相似文献   

3.
曾光 《新湘评论》2020,(4):33-33
家书饱含着深情,诉说着牵挂,寄托着期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三湘大地的医护人员勇敢“逆行”,为守护生命、战胜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朴实而真挚的情感。编者从湖南省文明办组织的“潇湘家书”活动中精心挑选了4篇感人至深的家书。让我们从这些带着“温度”的家书中体会他们浓浓的家国情怀,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4.
烽火岁月的家书,有的写于阴森的牢房里,有的落笔在残酷的战场上,有的疾书于告别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用朴实的语言,抒发着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惜英勇献身的赤胆忠心。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我们得以触摸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感悟先辈们英勇无畏的家国情怀,重温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家书是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书面表达方式。写家书既不是为了发表,也不是为了展示给他人,所以家书中的语言没有假大空,它除了浓浓的亲情流露,还蕴涵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朱德在抗战时期写给其前妻陈玉珍的三封家书,生动折射出一位世纪伟人舍“小家”顾“大家”的拳拳报国之心和妥善处理家事、国事的高尚革命情操。  相似文献   

6.
王为衡 《前线》2014,(3):123-124,126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家风家教方面也堪称一代典范。许多时候,他对子女、对亲友的家风教育主要是通过家书来实现的。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毛泽东总是循循善诱地与子女谈读书学习,谈为人处世,谈立志励志。今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些人情入理的家书,依然会被毛泽东崇高的精神风范所打动。  相似文献   

7.
津婴 《党课》2013,(12):89-91
1985年春节回家探亲的时候,得到了父亲赠送的新年礼物——三联书店于1981年出版、1984年第二次印刷的《傅雷家书》,那年难得聚在一起的姐妹三人谁也想不到在我们面前不苟言笑的父亲会送出这样一份礼物。当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这是本好书,回去要好好读,也可以给孩子们好好读读。”  相似文献   

8.
家书文化建设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是家庭教育的需要,还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家书在培育家人之间的亲情、促进家庭成员的成长、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价值。实现家书的育人功能,可以从培养大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创造丰富的课内外实践机会、扩大名人家书效应、深化对家书文化的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学的渊源、家风的传承以及家教的成果。在这方面,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傅雷堪称楷模。《傅雷家书》由傅雷从1954年至1966年5月写给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编纂而成。初读《傅雷家书》是在师范读书时,缘于对享誉世界的钢琴诗人傅聪的仰慕而拜读此书。当时,傅聪给父母、弟弟回信,讲述自己去国万里的学习与生活,一个热爱音乐、执着追求理想,  相似文献   

10.
艾里香 《学习导报》2012,(24):54-54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相似文献   

11.
艾里香 《新湘评论》2012,(24):54-54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相似文献   

12.
<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是写给家人的书信,是传递情感、寄托思念的重要载体。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书写过不少红色家书。这些书信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历经岁月洗礼、穿越历史烟云,依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正家书是家庭成员间彼此往来的信件,在现代通讯手段普及前,家书是亲人间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因此有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著名诗句。与普通家书报告平安、告知行踪不同,革命烈士的家书,是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华章,是现代的醒世、喻世、警世恒言,蕴含着中华赤子拳拳报国之心,洋溢着炽热的战斗激情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闪耀着人生的信仰之光。  相似文献   

14.
晓农 《党史文汇》2002,(3):31-34
中国革命的第一代元戎、我军的杰出战将当中,有的十四五岁就辞别父母加入红军,投身革命。他们为着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建立了功勋。他们为国尽了忠,却不能在父母膝下尽孝,当然他们也有着“儿女情长,柔情似水”的情怀,戎马倥偬间始终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慈母。他们那种思念母亲的强烈情愫和动人故事,感天动地,催人泪下。陈锡联与慈母的几次离别相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1937年临近年末,已是八路军129师769团团长的陈锡联,竟在山西前线接到母亲的来信。信是托人写的,只十余行字,而陈锡…  相似文献   

15.
钱理文 《前线》2012,(5):33-33
昌平区的信访工作为什么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最根本的原因是: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履行职责。信访干部努力做到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一句“家人、家书、家事”,是人间亲情的真诚表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信访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对用党的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精神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人类从鸿雁寄相思,浓浓烽火示警的时代走来,跋涉过驿站传递、“家书抵万金”的漫长岁月。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7,(3)
<正>少时求学在外,书信成为我和父母沟通联系的主要方式。家书记录的是父母对孩子成人成长成才的殷殷期盼。重读家书,我读出了父母的为人、读出他们的朴实……究竟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我天性腼腆,性格内向,不太热衷集体活动。刚入学,爸爸就来信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处理好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很重要,对老师尊敬,对同学热情,对朋友诚实,在不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顺 《党史文汇》2023,(1):47-50
<正>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亦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一手史料,承载着不可磨灭的革命记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作为红色家书的经典之作,左权将军家书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风范,每一封家书都是一段鲜活而震撼的革命记忆。坚定的家国“大我”情怀“家国一体”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没有国哪来的家”的道理。左权将军既是自然人,  相似文献   

19.
正总有一种精神值得铭记,总有一种信仰永远坚守。近日,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发出"每位同志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的号召。这充分展现了他的初心情怀,更体现出了一种使命担当。品读红色家书,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一封封家书,折射出革命先烈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革命  相似文献   

20.
正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图说红色家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收录了45个家庭的60封家书,均是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从民间征集来的,最早的家书写于党成立不久的大革命时期,最晚的写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几乎涵盖了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发展历程。家书作者既包括陶铸、邓子恢、滕代远、左权、陆更夫、帅孟奇、周扬、李真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包括朱锡绍、钟士灯、刘中新、冯庭楷、牟明亮、郭天栋、李骝先、许玉成等普通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