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锋 《学习导报》2012,(20):20-20
位于郴州市的宜章县、资兴市、苏仙区三地交界处的狮子口,是一片拥有35万亩原始森林的大山。在这片誉为“生命绿洲”的大山中,有一个坚守了近30年的“守护神”——刘真茂。  相似文献   

2.
一幢幢新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公路,环绕在纵横沟壑中;一片片茶园,镶嵌在大山怀抱里……这是万源市青花镇柳花坪村的新貌,谁也不会相信,这是去年“三分类三升级”活动中曾被评定为后进村的村庄。  相似文献   

3.
2009年初夏,大山的夜晚依然有些清冷。隐藏在大山里的小镇,一片静寂。“好疼啊,你让我去死吧!”突然,一阵凄惨的叫声,从街道尽头的一间门面里传出来。  相似文献   

4.
营口大石桥市黄土岭镇坐落在辽南第二高峰老轿顶山下。在这风光秀美的大山里,有一位基层环保工作者,25年来,他守护这片锦山秀水的脚步从没有停止过,为环保工作恪尽职守,忘我工作。他就是黄土岭镇环保办主任、被人们誉为“青山绿水的忠诚卫士”的孙立忱。  相似文献   

5.
可爱的青海     
可爱的青海师延智翻开世界地形图,在欧亚大陆的中南部有一片以棕褐色彩显示的高地,这便是被人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广阔地带,就是我们可爱的青海。这里是山和水的故乡。境内唐古拉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大山脉遥相呼应,挺拔雄峙,黄河、长江...  相似文献   

6.
每一位将军都有自己的看家绝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首任军长刘金轩有两个看家绝活:一是,会出“饿不死”的主意,从而在陕南组建了一支“饿不死”的奇军,让国民党军头痛不已。二是,爱“侃大山”,用他自己的话讲,“侃大山”是知兵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离开大山已好几年了,可大山上的事却如刚刚发生过,令我难以忘怀……大山顶端,云海深处,有一间看守铁路隧洞的小屋。几年前的一天,我顶替接班后被派往大山上当一名隧洞看守员。我的师傅是一个人称“傻子”的老头,听说这老头在大山顶端看洞子已四十多年了,虽已退休几年,却因为一直没有人来顶替他,他仍继续工作着。我当然清楚,替换下去“老傻子”,大山上自然就剩下我这个“小傻子”了。我作为一名新工人,按规定老傻头将带我熟悉一个月工作。我当班时常坐在小屋前,望着大山发呆,一天不说一句话。那老头一次次转来转去似乎想说什…  相似文献   

8.
他的网名叫“山生”,意喻“大山的儿子”。熟识他的人都说,无论做事、做人还是做官,都光明磊落,堪为楷模,无愧于“太行之子”的称誉;他走完了年仅49岁的人生旅程,在身患重病的其间,与病痛抗争、与时间赛跑,践行了“为党选好人、为人民服好务”的铿锵誓言,谱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熔铸着共产党员、组工干部的大山之魂。他,就是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委原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  相似文献   

9.
9月7日,“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们”颁奖典礼在贵州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在颁奖典礼上发表了讲话。省领导黄瑶、王富玉、龙超云、李军、顾久等出席了颁奖典礼。“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们”活动开展以来,全省1100余所学校逾3万多教师学生参与了书面推荐。进入复评阶段后,  相似文献   

10.
秦源 《当代党员》2006,(9):23-23
我是库区的一名乡干部。多年来,我尽心尽职地干好本职工作,自认为是一个称职的党员干部。前段时间,我们开会组织学习了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市委书记汪洋说,库区干部要冲出心理的“大山”,突破思维的“峡谷”,以开拓的勇气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听到这些话语,我感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萌生了一种干事创业的冲动。可是,散会后,当我回到现实生活中,坐在办公室里面对枯燥的工作,却又感觉一筹莫展,不知道该如何冲出心理“大山”,突破思维“峡谷”。  相似文献   

11.
杨光明 《当代贵州》2007,(18):50-51
这所“夫妻学校”坐落在大山里。沈佐华夫妇作为仅有的两名老师,已经在这里守望了27个年头。27年来,夫妻俩几次放弃调到山下小学任教的机会,他们教出的300多名学生全部升入了中学,还有50多名考上了大中专院校。27年间,他们执着地守着大山,把最好的人生时光留给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2.
在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村8组石洞沟的山路边上,有一块人称“棋盘坨子”的巨石上刻有“抗联棋盘”和“五月住大山”“天下太平”字样。  相似文献   

13.
山坳之春     
昔日蜀道难行的秦巴山区,如今已是“天堑变通途”,水泥公路带回的不仅是走出大山的孩子,还有光怪陆离的“外面的世界”。山里人如何适应变化、守住根脉?山坳的春天,果真来了么?  相似文献   

14.
王庆 《当代贵州》2007,(5):56-57
在深圳,一谈及贵州人的创业话题,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些从贵州大山走出来的“精英”:实业界的任正非、桂强芳。策划界的王志纲,传媒界的雷鸣、肖勇等等。按照深圳人的说法。这些贵州人“拨动”了他们各个领域的“神经”。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1):48-49
在鄂尔多斯高原,有这样一句蒙古谚语:“风再大,山也不摇晃。”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郝万忠就像大山一样,坚守信念,毫不动摇。  相似文献   

16.
蓦然回首,十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亘古荒原,沟壑纵横,降雨稀少,旱灾频发,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以上。“十年十旱”,老百姓饮水常常要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拉水,有时每方饮用水的费用甚至高达120元;滴水如油,“人畜争水”的景象屡见不鲜。“门不闭户,水窖上锁”成为这一地区特有的现象。山里的人们渴望甘霖,渴望走出大山……如今,这里街衢平阔,楼舍栉比;群山万壑添新姿,阡陌纵横披新绿。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红寺堡开发区在宁夏中部干旱带诞生,谱写了生态移民、造福百姓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17.
夏日的清晨,一簇簇一丛丛闪烁着晶莹露珠的马兰花盛开存平安县巴藏乡境内的阿伊赛迈大山里,让空寂的山野一下子生机无限。远远望去,马兰花如一片片紫色的祥云,为山民百姓带来吉祥。走近观赏,细柔的花柄努力撑起极淡极雅的紫色花朵,让人心醉。眼前的景致骤然让我想起了住在阿伊赛迈山下的回族妇女马桂梅,她就像大山里清馨淡雅的马兰花,把人间大爱的芬芳播撒在山乡。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5):122-122
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籍:是星云大师的“粉丝” 习近平谙晓中国传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也是他关注的领域。 1998年第7期《当代人》杂志刊登了习近平吊唁贾大山的文章《忆大山》。文中,习近平谈到贾大山的小说《取经》,并说:“我曾读到几篇大山的小说,常常被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实优美的描述和精巧独特的构思所折服。”  相似文献   

19.
雾中宽阔水     
龙志毅 《当代贵州》2010,(15):52-52
在这大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清澈见底的山溪尽头,突然闪出这么一片碧玉般的水面,怎不令人兴奋和神往?  相似文献   

20.
游江侗族自治县,“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少、边、穷”的山区县。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开了这块贫穷而又封闭的土地的山门。这些大山儿女,面对市场,艰难地繁出了一条“规模种植、深度加工、辐射市场”的小康之道。连村结广,整片开发“开门见山,出门爬山”。这里的农民绝大部分散布在深山大沟里,封闭、贫穷象一对孪生兄妹死死地缠着他们。尽管他们起早贪黑,可多年来一直未摆脱“食难裹腹,衣难敝体”的困境。自经济建设的大闹拍开这封闭的山门之后,这里农民的眼光变了,他们开始意识到大山就是他们的宝藏。他们总结经验,由能人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