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钢 《学习导报》2012,(20):23-23
上世纪40年代,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次应邀在一学校毕业典礼上讲话。他走上讲台,环视毕业生几十秒后,只说了一句话:“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又重复了这句话之后,便走下了讲台。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短的毕业演讲,  相似文献   

2.
画中有话     
正三尺讲台上的坚守。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大学英语部教师余功茂,曾患脑部动脉瘤,做过开颅和眼部手术,后因患多囊肾病引发尿毒症,现在需要一周作三次透析,但他依然坚持带两个班8节课。讲台下近百名学生不会想到,这位瘦削的老师两个肾都已彻底坏死,他们只知道,余老师永远不用看花名册就能叫得出台下每个同学的名字。难受的时候,余功茂需要跪在椅子上讲课,但他总是说:"我是教师,三尺讲台就是我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有57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感触最深的是:共产党员的信仰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党员的灵魂和方向,是党员先进性的关键所在……”讲台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正满怀激情地进行宣讲;讲台下,党员干部们聚精会神、认真聆听。这是北辰区老干部宣讲团团长王玉恩正在宣讲十八大精神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4.
烛光在讲坛上燃尽──追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抱邱小学校长黎新王陈运强编者按:本刊去年第2期发表了优秀教师黎新王的事迹。然而不幸的是,就在今年5月1日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时,却永远地离开了讲台。为了弘扬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本刊特发此文以示悼念。...  相似文献   

5.
黄澄 《世纪桥》2010,(22):47-49
1946年4月28日,是哈尔滨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哈尔滨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从此,哈尔滨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6.
每一次,当她夹着教案走向讲台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把这45分钟的课讲完;每一回,当她带着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的时候,她并不知道是否能像进来时那样笑着出去。她只知道:只要还能站起来,生命就应该属于崇高的教育事业。她,一个直肠癌晚期患者、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格致中学青年教师-郑捷。1990年夏天,作为班主任的郑捷正组织初三学生复习迎考,突然一连数日拉肚子,最多时一天拉20多次。郑捷急了,一次临上讲台前,一气吞下了双倍的止泻药。这一“狠”招,果真把拉肚子止住了。后来,又出现高烧拉肚子,她依然以加大服用止泻…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作关系,这学期我担任了五(2)班的班主任兼《品德与社会》科目的教学工作。因为担心学生不能及时进教室,每当上课铃声响过片刻之后,我才夹着教科书与备课本向教室走去。尽管如此,每当我走进教室,踏上讲台扫视全班时,可总还是发现有七八个座位空缺。这节是我的课,我照例待铃声响过之后走进教室,然而当我站在讲台上环视教室时,竟然又有好几个学生还迟迟未进教室。  相似文献   

8.
辉南县委组织部注重提高组工干部的工作能力,不断采取多种措施,在培养锻炼组工干部能说、会写、善筹划上下功夫。设“讲台”,练“说”功。县委组织部在部内既设大“讲台”,又设小“讲台”。大“讲台”就是利用部机关每周五下午的学习时间,由组工干部结合本职工作,轮...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部署各省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讲台,重点是省级领导干部上讲台,要保证高校学生每学期至少听一次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报告或形势与政策课。  相似文献   

10.
1965年,裴悦辉作为牙克石林业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被留在母校,开始了他的教书育人生涯。留校后,只听了三天课,裴悦辉就登上了讲台。第一堂课他记忆犹新。教案写了又写,背了又背,要讲的每句话、板书的每个字、要提问的人名都经过了仔细酌量。一堂课下来,效果不太理想,裴悦辉含着泪走下讲台。“光有满腔热情和良好的愿望,而缺乏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以及科学的方式方法,是成就不了任何事业的。”为了弥补文化知识上的缺陷,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自学之路。这一学,裴悦辉便坚持了30多年。最初,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但他却舍得…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13,(9):49-49
毕业那年,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整堂课的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说到整风,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延安整风运动,这是中共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在全党进行了一次普遍马克思主义教育,有力地整治了党内不正之风,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时至今日,延安整风依然有其宝贵的借鉴意义,延安整风精神也永远是我党的一笔珍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把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连接起来。长期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给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奠定了深厚的文化交融和政治互信基础。2013年在中阿博览会上举办的中国-阿拉伯国家青年企业家峰会,共叙"新丝绸之路"话题,拉近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青年企业家之间的距离,中阿友谊代代相传。峰会:中阿青年共登一个讲台  相似文献   

14.
吴玫 《党史纵览》2011,(10):4-8
199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不寻常、跌宕起伏的年头,是全体中国人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的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北京三O一医院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着的中国人民。数月后.也就是这一年的7月1日,香港回家了,全体中国人满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这一盛事。从1841年1月26日算起.香港与祖国分离了...  相似文献   

15.
黄山 《党建文汇》2014,(7):11-11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的一所村小学里,有这样一位老师,身患骨巨细胞瘤,却一直坚守三尺讲台。不为别的.只为村小的英语课要有人上。为了村小的孩子.她大龄结婚无怨无悔:为了村小的孩子.她推迟手术要把课程上完:为了村小的孩子。她尚在康复期就忍痛回到讲台:为了村小的孩子。她每天转六趟车花两个多小时往返城乡:  相似文献   

16.
《理论建设》2006,(5):F0002-F0002
杯宁,文化之乡,人文荟萃。在这片热土上,孕育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千古一人”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教育家王星拱,是杯宁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7.
不沉的学校     
陈卓 《廉政瞭望》2012,(22):66-66
当语文课本再次翻到第十课,站在讲台上的王升安显得比以前更加自信。在无数次翻开这篇题为“北京”的课文之后,这位小学二年级的老师终于可以讲讲自己亲眼见到的北京了。王升安没有告诉学生的是,他去中央电视台录节目了。  相似文献   

18.
心中国歌     
《学习导报》2012,(18):63-63
这是一首生于苦难,成而辉煌的歌,这是一首全中国民都在听,听了后深情共鸣的歌,这是一首你我都会唱,唱了后热血澎湃的歌,这也是一首不断进取,永远年轻的歌。  相似文献   

19.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项教育”学习问答活动,获益匪浅。 我是一名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的矿言行无一不影响着学生,因此,我觉得教师确实应该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向党史上的先进人物学习,学习他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心中国歌     
《新湘评论》2012,(18):63-63
这是一首生于苦难,成而辉煌的歌,这是一首全中国民都在听,听了后深情共鸣的歌,这是一首你我都会唱,唱了后热血澎湃的歌,这也是一首不断进取,永远年轻的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