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娟 《湖湘论坛》2020,33(4):5-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新思想,它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就是发展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形成绿色生态、生产、生活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体系,营造绿色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生态美丽、生产美化、生活美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之美、生产之美、生活之美。这是一条生态优先、"三生"和谐、"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提出历程、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来看,提出并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对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同建设美丽生态地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期,招远市人大常委会下发《关于开展"人大代表为建设富美文明新招远建功立业"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决定今年动员和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工作,按照市委确定的"建设富美文明新招远"的奋斗目标,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模范带头和监督推动作用,动员和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率先行动、凝聚智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凌海市"美丽乡村"建设对实施美丽凌海、文明凌海、法治凌海、创业凌海、幸福凌海"五大战略"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乡村特色的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综合治理型、文化传承型、休闲旅游型美丽凌海建设"五种模式",使农村环境由"脏乱差"变成了今天的"洁齐美"。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诚信之美、向善之美、奉献之美、担当之美成为凌海品牌且蔚然成风,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打造了农村精神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描绘了更加美好的蓝图。这说明党在重视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和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是浙江省的生态屏障,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  相似文献   

5.
文昌之美,其美在文,美在"以文为昌";文昌之美,其美在城,美在"以文化城";文昌之美,其美在人,美在"以文化人"。以文为昌,则文气沛然,文明昌盛;以文化城,则城邑文明,闾里和美;以文化人,则人文蔚起,人杰地灵。解读"以文为昌",可圈可点之处,可歌可泣之事,可钦可敬之人,无法尽述。然而,虽然难以面面俱到,但可舍远就近,透视古城县治,注视文昌学宫,熟视士林名媛。如果对古城县治视若无睹,则不知大同境界,大有可观;如果对文昌学宫视而不见,则不谙大雅之堂,大块文章;如果对士林名媛视之等闲,则不知大才槃槃,大家闺秀。  相似文献   

6.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要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我省各地正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文明观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社会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起的社会变化的深入认识。社会实践是恩格斯文明观的阐释基础,日常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叙事空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恩格斯文明观的核心内容。恩格斯文明观揭示了文明发生的历史性及时代表征、文明内容的导向性和道德表征、文明进程的主体性和现实表征、文明表现的层构性及多样化表征。在新时代,认识恩格斯文明观,对于推进"五位一体"文明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更高位阶的体现,其建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两种和解"语境下,"人同自然的和解"和"人同人的和解"所对应的生态文明建设范畴有所差异。探究二者的关联和耦合,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伟 《政策瞭望》2012,(4):29-30
去年以来,岱山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把推进美丽海岛建设作为加快新渔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增效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社会发展和谐美"的"五个美"发展目标,精心组织,创新举措,狠抓落实,美丽海岛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并率先全面完成小康社区的创建任务。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大连"的生态文明,要弄清"和谐大连"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点,深刻认识"和谐大连"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积极探索"和谐大连"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我眼中的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  相似文献   

12.
文明是一个与野蛮、愚昧和无知相对应的概念,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的状态.文明的多样性是指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是一种客观现实.正是基于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尊重,中央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具有全球视野的新理念.文明多样性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和谐世界"也是对多样性文明的内在诉求和应然结果,在本质上,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傅治平 《湖湘论坛》2007,20(4):39-42
第四文明,又叫生态文明,这是一种被生态环境逼出来的文明.从社会文明发展的纵向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从社会文明的横向面看,随着环境的恶化及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加深,生态文明的主体地位必将被不断提升,成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提并论的一种文明.今天,我们只有"四大文明"共建,做到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覃媛元 《当代广西》2014,(18):53-5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美丽中国"之后,便引发了旅游业的大讨论,认为这四个字非常适合代表中国旅游的国际形象。国家旅游局更是在2013年2月将"美丽中国之旅"正式确定为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积极向全球推广,吸引外国游客前来感知中国的经济建设之美、政治建设之美、文化建设之美、社会建设之美、生态文明建设之美。这无疑是推进桂林国际旅游发展的一个新契机。如果说北京向世界传递的是  相似文献   

15.
盛跃明 《求索》2012,(1):107-109
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理论,具有科学意义;作为发展目标,具有价值意义;作为发展成果,具有审美意义。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三形态说为我们分析人与自然的辩证运动和生态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思路。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双向价值关系:一方面是基于主体的以人为本观和群际共享观;另一方面是基于人格化客体的尊重自然观。生态文明彰显出万物和谐的诗意之美,蕴含着自然性美和构建性美的统一,发展了人的审美意识进而提供了一种哲学关照。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南》2012,(12):32
何为"美丽"?翻看辞典的解释就会发现",美丽"是指让人看到、感到美好的一切事物。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理解,所谓的"美丽",不单单是要用眼睛看,同时也需要用心去感受。着眼海南,在眼睛看得到的地方,我们确实很美,也越来越美,随着全省上下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海南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赢得了一片"美"的赞誉。但相比较之下,我们的内在美却仍是一块短板。想要建设成"美丽海南",不但需要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更离不开文明之美。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海南充分认  相似文献   

17.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变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本文从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角度,对目前学术界关于"文明学"的三种基本观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概述了三种文明观影响下的外交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李国锋 《理论月刊》2014,(4):157-159,163
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的人类文明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其生成和存在的特定逻辑路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对人类持续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的"否定之否定"形式的超越,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螺旋式上升";在一定意义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又是一种后现代的"后工业文明",能够修复人与自然之间"新陈代谢的断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素蓉 《求索》2012,(10):214-216
以中国、印度、埃及等为发祥地的古代东方农业文明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开端,它们各自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秉承诸多共同的基本文明特质。以欧洲为主体的西方农业文明,因与两河流域农业文化、苏美尔为源头的商品文化以及欧亚干旱地区的游牧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所以,西方农业文明是一种集原始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商品文化与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次生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欧洲经历科学、商业和消费三大革命,农业文明最终发生向工业文明的历史嬗变,实现了向人类更高文明的历史转型。中华文明业已形成稳定的"自组织"系统,这种独特的文明模式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存有价值,必将在未来仍发光芒。充分重视并研究东西方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与经验,有益于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