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我场羔羊食毛现象严重、毛球滞溜于四胃,堵塞幽门,羔羊呈慢性消化病,发病率约2.53%,致死率高,影响繁殖存活率。在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了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1975~1983年共治疗273例,治愈率达97.07%。 症状 各群发病数差异较大,病程较缓慢。病羔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停止,喜饮水,磨  相似文献   

2.
羔羊腹泻病广泛流行于新疆牧区,尤以北疆牧区最为严重。为尽快控制本病流行,我们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因学研究,并用自己研制的“羔泻灵”进行了治疗试验,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流行情况 本病在全疆各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以北疆更广;细毛羔羊与土种羔羊均可发病,以细毛羔羊发病率最高(特克斯军马场达82.13%);但母羊健壮、产羔棚  相似文献   

3.
羔羊痢在我旗牧区流行已久,据统计1978~1980年,共接羔218007只,发病达86357只,发病率为39.61%。通过对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弄清我旗羔羊痢是由多种致病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为了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采用国产新药抗菌增效合剂及生物制剂进行了羔羊痢的防治试验,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羔羊痢疾乃西北养羊业一大害,解放后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极为重视,拨经费大力支持对该病的研究,后成立西北区羔羊痢疾研究组,于1958年终止工作,前后共计8年,总拨研究经费约6万元,参与的科技人员共20余人。工作概况为: (一)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动物主要为绵羊羔,山羊羔也发,但不如绵羊羔严重。羔羊发病的年龄,生后3日内为主。也有生后4~10日发病的。发病季节,春羔、冬羔均可发病,但产羔初期,羔羊多无病,随  相似文献   

5.
种羔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1996年7月13日,且末县畜牧局从北疆引进不满周岁的萨福克公羊羔50只,7月15日开始发病,至8月1日先后发病11只,死亡8只,发病率为22%,致死率72.7%。病状体温40.8~41.5℃,呼吸40~50次/min,脉搏10...  相似文献   

6.
羔羊下痢病是初生一周龄内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死亡快,对养羊业危害极大。有的地区即使用“三联四用苗”对母羊进行了预防注射,羔羊发病仍很严重。对病死羔进行细菌学检查,可从内脏分出较纯的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为防制该病,1983~1986年我们对部分地区羔痢中E.coli血清型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青海高原羔羊“神经病”在排除传染性因素后,通过病区和非病区同科牧草及病羔和健康羔羊血液样品分析,确诊该病的主要病因是缺乏VB、VA、VD和钙。采用综合方法共治疗病羔551只,平均治愈率96.91%;预防羔羊8937只,有效率为99.46%。  相似文献   

8.
羔羊眼睑内翻病主要发生在生后一月内的羔羊,以10天左右为最多。发病率约为5~10%,多数发生在下眼睑,少数在上眼睑,亦有上下眼睑同时发生的。 病因 由于圈舍不洁、潮湿、空气不流通、灰尘和煤烟刺激,异物进入羔羊眼睛所致。饥饿或拉稀后羔羊体弱失水,易得本病。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石渠县,羔羊痢疾流行严重。1980~1982年对本病进行了调查,初生羔羊1807只,发病766只,发病率为42.4%,其中死亡403只,致死率为52.6%。从未治疗的死羔中,挑新鲜病尸37例作细菌学分离,其中35例获得致病性大肠杆菌,经鉴定为O_8、O_(14)、O_(15)、O_(26)、O_(28)、O_(117)、O_(157)等血清群。 (一)材料与方法 1.采取病料:从新荣、蒙宜和菊母三个乡的21个藏绵羊群中,选择死于羔痢的各类典型病例,于-30℃~35℃冷冻保存。然后逐只剖检,采取肝、脾、心血、肺、肾、淋巴结和前段小脑进行培养。 2.分离方法: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皿,经37℃培养24~36小时,选取红色圆形光滑而湿润的菌落,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的中等杆菌,再经三糖铁琼脂斜面穿刺培养,符合大肠杆菌的246株,均经半固体琼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南北疆各牧场的羊群中流行着一种以口唇部组织损伤为主的疾病,主要感染断乳前后的当年羔羊,其症状表现为口唇及鼻孔周围出现丘疹、水泡、脓疱、结痂,脱落即痊愈。严重患羔整个头部(尤为下颌)肿胀,水泡、脓疱联成片,口唇不能动,有的舌及齿龈粘膜亦有溃斑。个别成年哺乳母羊可引起乳头及乳房感染,并拒绝羔羊哺乳,造成羔羊死亡。该病流行季节大部分在5月底至8月间,个别地区10~12月也发病。常发病地区发病率为5~20%;新发病地区发病率为70~80%。本病遍及世界各国养羊地区,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四川、陕西、西藏、云南等省区均有广泛流行,严重地危害着养羊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红星一牧场在1967年以前,连续六年,每年新生羔羊发生拉稀死亡达数千只,占死亡总数的90%以上,经实验室诊断,确定拉稀病的主要病原是大肠杆菌。1968年产羔前全部给怀孕母羊注射大肠杆菌菌苗,对初生的羔羊还采用口服复方五甲氧嘧啶的方法进行药物预防,结果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羔羊拉稀大幅度减少,死亡率下降,成活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0%以上。近几年来,羔羊的繁殖成活率基本上是平稳的,都在90%左右。1983年由于气候干燥、少雨多风,牧草生长不好,造成怀孕母羊膘度不好,导致新生羔羊在怀孕  相似文献   

12.
新生羔羊肠套迭,临床发病较少,文献记述也不多见,故未引起临床兽医工作者的重视。本病初期往往不易被人发现,待临床症状明显后,病情已至中后期,死亡率极高。笔者近年来在接羔工作中先后遇到16例,现简介、分析如下。(一)发病情况 16例均为7日龄以内的新生羔羊,其中1日龄1例,2日龄2例,3日龄6例,4日龄5例,5日龄1例,6日龄1例,未见7日龄以上的羔羊发病。这些病例中,有公羔9例,母羔7例。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拉萨市当雄、林周、达政县采集病羔粪样,经ELISA法检出的轮状病毒阳性粪样,回归初生羔羊腹泻成功;用人工复制病羔粪样提取物,接种羔羊肾细胞,产生CPE;任选人工复制的羔羊粪样和肾细胞培养物,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制成悬滴负染标本,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见到了典型的轮状病毒粒子。这是首次发现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存在于西藏高原,轮状病毒是西藏羔羊腹泻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是幼龄动物腹泻的病原之一。有关羔羊轮状病毒性腹泻,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对于轮状病毒与其它病毒混合感染,报道很少。我们在对腹泻羔羊病料进行电镜检查时发现,在新疆部分地区存在轮状病毒与疑似萼状病毒(Calicivirus)混合感染的病例。(一)发病情况 乌鲁木齐县芨芨槽子放牧点有生产母羊900余只,分4群产羔。1987年该点只有1群羊流行腹泻,1988年则蔓延至其它3群。羔羊出生2~3天开始发病,整群发病率85%以上,致死率可达80%。(二)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 发病初期可见黄色水样粪便从肛门流出。羔羊体温、食欲正常。数小时后卧地,不愿运动。触动肛门可见粪水呈喷射  相似文献   

15.
本病为犊牛、羔羊出生后脐孔有血管与肝、膀胱相连,犊、羔腰部弓起,当地群众称为“典古”。多年来在西藏部分地方有散在发生,发病率不高,但致死率高。据初步统计,洛隆县1979年死于“典古”病的犊牛449头,致死率高达100%;索县、安多、加里、那曲县1977年至1979年累计发病20951头(只),死亡1109头(只);加查、朗县、桑日县1977年至1979年累计发病437头(只),死亡375头(只)。各地对该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滨州地区某种羊场 13周龄波尔山羊羔羊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通过选择敏感药物对发病羔羊进行治疗 ,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 ,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 ,取得了满意效果。1 发病情况该种羊场是我国较早引入波尔山羊品种的羊场之一 ,具有一定的饲养管理经验。该场现有基础母羊 3 5只 ,所产 13周龄羔羊 65只 ,其中表现临床症状的有 2 2只 ,发病率为 3 3 .0 % ,死亡 3只 ,病死率为 13 .6%。发病后 ,该场技术人员曾用氯霉素、吡哌酸等药物治疗 ,但效果不理想。2 临床症状病羊…  相似文献   

17.
石膏样毛癣菌病是由石膏粉末样毛癣菌(Trichophyton gypseum)所引起,由于其侵入长毛兔皮肤后,被侵部位病变呈圆形结痂,故又称金钱癣(ringworm)。它是长毛兔生产的大敌之一。 (一)发病情况 某兔场自1984年下半年,就有个别兔发病,1985年9~10月为发病高潮。当时全场约有兔1600只,发病700只,发病率达43.12%,其中成年兔患病380只,约占成年兔的30%,且多见于哺乳母兔;1~4月龄的幼兔330只,约占幼兔的90%;而1~2月龄的仔兔几乎100%发病,死亡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8.
断奶羔羊缺钴性眼疾的诊治1994年8~10月间,我所安哥拉山羊试验场的两群纯种断奶羔羊发生严重而顽固的眼疾,发病率达95%以上,经用氯霉素等多种抗生素点眼治疗效果很差且复发率高,综合其他情况后按缺钴性眼疾治疗获得满意效果。发病情况该场位于南泥湾桃宝峪...  相似文献   

19.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死亡率高 ,主要发生于数日龄至 6周龄的羔羊。 2 0 0 2年 4月 ,陕西省永寿县某布尔山羊场羔羊发生一种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大肠杆菌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场有羔羊 71只 ,发病羊多限于 1月龄左右的羔羊 ,死亡 30只 ,死亡率约 5 0 % ,病程短 ,约半小时到数小时。发病羔羊在病的初期体温升高达 4 142℃ ,精神委顿 ,食欲不振 ,腹部胀气 ,继之出现呼吸困难 ,呈典型的腹式呼吸 ,口流白沫 ,鼻流黏液 ,步态不稳 …  相似文献   

20.
1974年以来,在从事羔羊疾病的防治工作中,注意到一种患急性不消化病的羔羊,第四胃内有较多的大而坚硬的凝乳块积聚。它不同于一般的消化不良症,在发病早期常不见拉稀症状,仅表现不食,精神沉郁,以后迅速死亡。此病和幼羔乳食不节,吃奶过多,又受风寒侵袭有关。用常规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疗效不显,而用消积导滞、调理脾胃的中草药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故沿用祖国医学关于小儿积滞的病名称之为乳积(或“奶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