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月11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庄会面,"上演历史一刻"。台湾媒体热评如潮。从不同层面评析了"张王会"的历史开创性。双方两岸事务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台湾媒体对"张王会"意义的最大共识,即认为——这是大陆与台  相似文献   

2.
胡石青 《两岸关系》2012,(10):23-25
据月19日,台湾当局宣布人事重大改组,其涉及的层面包括了权力核心部门及对外和两岸事务部门的主管官员,除少数人选外,多数都远超出岛内各家媒体的事先揣测。正因为如此,其背景与目的更加激起了人们的好奇,新的说法纷纷出笼。人事异动尽显"马氏风格"台湾当局此次重大人事异动总结起来,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马英九上任以来头一次完全展现自己的用人风格。正如前民  相似文献   

3.
李家泉 《台声》2014,(4):48-49
<正>自去年以来,各界就在热议两岸领导人会面的问题。媒体报道,国民党主席马英九非常希望出席今年秋天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此前也有媒体猜测,在南京举行的"张王会",即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的会面,是为两岸领导人会面铺路。然而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国台办发言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中国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国际会议的场合"。  相似文献   

4.
金栋 《两岸关系》2012,(10):6-7
最近,台湾当局涉及两岸事务的一些部门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人事调整,在岛内引发各界对两岸关系走向的热议。有人认为,所用人士缺乏对两岸事务的历练,且两岸关系发展已进入“深水区”,马英九当局未来在两岸关系上不会有大的作为。也有人认为,所用人士具有丰富的行政经验,  相似文献   

5.
张华 《两岸关系》2013,(1):46-47
2013年元旦,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以"奋起行动、扭转未来"为题发表新年祝词,其中涉及两岸关系的内容是仅次于岛内事务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所占篇幅较少,但却释放了重要讯息。在坚持"九二共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制度化方面,祝词立场观点鲜明,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增强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强调继续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有利于不断增进两岸互信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2)
<正>台湾岛内"九合一"选后,国民党重挫,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内外对马英九的批判与攻击排山倒海,最终迫其辞去党主席一职。从历史来看,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多少都会受到个性、用人风格、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一定有功有过。但在今日台湾岛内,似乎对马英九的评判只有过,完全没有功。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面对岛内乱局与困境,打破两岸僵局、维护台海和平,拓展台湾地区"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3)
<正>11月7日举行的两岸领导人会晤有六大意义。第一,两岸领导人66年后见面,而且选在第三地;第二,双方确认了"九二共识";第三,通过见面交谈,缩小了分歧;第四,首次迈入官方的政治对话;第五,两岸事务部门负责人间设立了热线;第六,正告所有政党,"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台湾主流民意与美、日等国际社会均普遍肯定此次会晤,蔡英文却以"黑箱作业"批判马英九与国民  相似文献   

8.
月读台湾     
《台声》2014,(3):14-15
王郁琦:两岸互动云破月出 2月11日,应围台办丰任张志军邀请,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启动为期4天3夜的大陆行。参访中,他不仅与大陆方面台湾事务部门负责人举行首次会谈,还在南京大学商学院进行演讲。1990年,尚在台湾大学法律系三年级学习的王郁琦作为辩手之一参加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对手正是南京大学的同学。  相似文献   

9.
邵宗海 《台声》2014,(3):37-38
<正>2月11日至14日,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率团赴大陆访问,其间与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几次会谈彼此互称对方为"主委"与"主任",为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首次历史性会晤开启先声。王郁琦曾对媒体表示,陆委会与国台办成立20多年,身边同仁皆表示很难想象有一天陆委会主委和国台办主任能握手交谈,互称职衔。如此来看此次"张王会"的举行,不免感慨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首次会晤,既不是必然,也不是偶然。这是海峡两岸自去年以来"竭其所能"的努力,方才在今年年初促成了这场有历史意义的会晤。  相似文献   

10.
马英九与蒋经国所面临的任务和所作选择有同一性.蒋经国面临两个执政"漩涡".其一为"戒严体制"与族群矛盾相互纠缠而形成的"漩涡";其二为两岸对立和岛内政治互相纠缠而形成的"漩涡".这两个"漩涡"以"中华民国""法统"问题而纠缠在一起.因此破解困境需要"三位一体"的战略,即:两岸和解、发展经济、政治革新.马英九当前形势与之类似,其一,政治有效性和蓝绿对立的矛盾;其二,两岸疏离和岛内政治的矛盾.马英九也需要"三位一体"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国、民两党围绕"五都"选举、马英九当局施政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审等议题展开激烈较量,岛内政局在某种程度呈现"国守民攻"、"蓝消绿长"态势,但"国强民弱"、"蓝大绿小"格局并未改变。马英九当局施  相似文献   

12.
人物     
《台声》2014,(3)
<正>王郁琦:两岸互动云破月出2月11日,应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邀请,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主委王郁琦启动为期4天3夜的大陆行。参访中,他不仅与大陆方面台湾事务部门负责人举行首次会谈,还在南京大学商学院进行演讲。1990年,尚在台湾大学法律系三年级学习的王郁琦作为辩手之一参加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对手正是南京大学的同学。昔日,两  相似文献   

13.
谢楠 《两岸关系》2014,(9):15-16
<正>7月28日,马英九当局主导的所谓"经贸国是会议"在汇集40余项上百条意见后落幕。由于岛内近期发生一连串重大事件,分散了媒体与民众的注意力,舆论对此次会议反映较为冷漠。此次会议,马英九当局释放出未来将更为重视岛内民生经济问题的信息,会议结论对两岸经贸提出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将对未来两岸经济融合产生一定影响。凝聚"朝野"共识之举"国是会议"是台湾当局为解决体制内无法处理的重大课题,在体制外举办的高层次会议。会议虽属于协商咨询性质,但其结论往往具有相当的约束性和影响力。上  相似文献   

14.
8月30日,是马英九上台主政100天的日子,因受美国以及全球经济滞涨的影响,马团队在经济上确实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政绩不是那么理想。岛内对马英九的政绩自有不同的声音,但是马英九的“百日主政”与陈水扁主政八年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且情况正在逐渐好转,人们对此亦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15.
8月28日,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新领导人满100天,在这段被称为“黄金百日”的时间里,马英九这位岛内的“媒体宠儿”备受争议,马英九当局寄望的“热带气旋”似乎尚未成形。“马上”的这百日间,台湾经济是怎样的情形呢?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8)
正3月23日,马英九邀请国际媒体到太平岛进行实地考察,向世界报道、宣传太平岛是"岛"而非"礁"。马英九此举对于两岸共同保卫祖产,维护国家利益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对岛内民众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的特点是埋头苦干,宣传做的较少,而这不利于我们自身利益的维护。现在太平岛在国际上的  相似文献   

17.
许家宜 《台声》2013,(11):44-44
马英九在“双十”演说中讲到,“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随即引起两岸各方关注,其政冶效应扩大发酵。台湾岛内有媒体以质疑的方式报道此句,亦有媒体借网民之口讽刺马英九此讲话等于“间接宣布统一”。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两岸关系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接见台湾地区代表团体,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作为。2014年,两岸关系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接见台湾地区代表团体,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作为。但同时,"反服贸运动"、"九合一"选举等岛内因素对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4,(3)
<正>2月11日下午,南京紫金山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第二次握手,开启两岸官方对话。这是继1949年以来,两岸事务主管负责人首次实现正式会面。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会面时,双方仍互称官职,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称王郁琦为"郁琦主委",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也称张志军为"张主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的"张王会"之后,台湾岛内又出现了一股强烈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的呼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王郁琦在谒拜中山陵时表示"中华民国一百零三年了",连战在与习近平总书记单独会面时强调"要正视中华民国,希望中华民国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正资产"。台湾党政界高层人士在大陆有关"中华民国"的表态,受到岛内各界的普遍肯定,并出现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承认两岸分治"的社会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