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部分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掌握大学生阅读情况.图书馆应肩负起提高大学生阅读力的责任,并对图书馆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有效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浅论应用写作的读者意识与读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文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组织运行的基本工具,其价值的实现依存于读者的阅读并产生积极的认同和反应.因此应用文作者要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主动亲近读者,分析读者所在、读者需要、读者的阅读特点和审美情趣,让读者分析的结果对自身的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实现为读者而写.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7)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以后,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各种新型阅读方式的挑战,国民综合阅读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一些图书馆甚至出现了读者到馆率不足的现象。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探讨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级图书馆应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改进服务方式,在阅读推广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海鸥 《学理论》2012,(15):123-124
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与世界、作者、作品共同构成一个循环的文学活动体系。在这一系统中,如果没有读者的阅读与接受,作家的文学创作将失去意义,因而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古典小说的评点家们也意识到读者的重要性,提出一些与读者阅读心理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既揭示出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隐含的读者因素,又反映了批评家对小说中读者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梁玉芳 《党政论坛》2012,(10):41-41
"你对人好奇吗?来借本真人书吧"、"你想认识我们吗?请借阅我们。"瑞典马尔默市立图书馆大厅里的大型看板对读者提出这样另类的邀请。欢迎读者阅读的,不是"只能看、不会说"的沉默书籍,而是会走动、会说话的真实人类。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15)
国家图书馆保存本系指为履行建设国家总书库职责而永久保存的馆藏中文文献和部分中国出版的外文文献。通过对保存本阅览室读者利用民国文献情况的调研,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为配合我馆在2011年度提出的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更好地策划民国时期专题文献的选题、整理和出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量日趋下滑的现象.并指出了在网络化、信息化发展阶段,馆藏资源数字化对读者阅读的重要性,提出了改善图书馆借阅状况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奈达的"读者反映论",读者给予文本生命力,读者的理解是文本意义的所在,每一次阅读都是对文本的又一次全新的诠释.我们翻译任何作品,目的都是为读者服务.如果译者不顾读者反映而自行其事,其翻译绝不能算是好的翻译.作为奈达等值理论(Equlvalent Theory)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反映论(Reader's Response Theory)"在中国翻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得到高度重视.以荆州店名为例探讨中英双语店名的翻译特点,以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为指导,提出英汉双语店名翻译的"四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阅读理解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是当前学生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掌握必要的阅读技巧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法语阅读能力是法语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法语阅读水平是检验法语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法语阅读课程的设置和组织尤为重要。借助法语阅读课程的平台,教师应充当组织者与管理者,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限制,引导学生规划、组织阅读活动,构建自主阅读模式。借助自主阅读模式,充分了解阅读过程的本质,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浅论图书馆与阅读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枫 《学理论》2012,(9):47-49
图书馆具有的公益性、服务性,决定了它始终是推动和营造大众阅读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应努力将阅读活动推进到各个角落,使阅读深入人心。介绍了国外的阅读推广状况,国内的阅读推广状况,探讨了图书馆及新技术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指出倡导阅读是图书馆神圣的职责,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辜芝兰 《学理论》2013,(14):309-310
自主阅读是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目标、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对阅读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转化的过程。自主阅读能力是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是个体参与现代社会的必备素养。大学语文应实施以下教学策略:凸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拓宽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空间,促进学生成为策略型阅读者,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26)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进行阅读的媒介日益增多,尤其是借助网络媒介的电子阅读,使大学生阅读行为趋于多元化,由"纸质"传统阅读向"碎片化"阅读转变。与传统深度阅读相比较,"碎片化"阅读有利有弊,因此正确认识"碎片化"阅读,规范大学生阅读行为,科学合理地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健康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知识的传递大量是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来实现的。因而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介绍几种快速高效阅读方法,引导中小学生进行快速高效阅读,以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6)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经典著作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几千年大浪淘沙的结果,经典作品的阅读是人们获取真知灼见以及修身养性的最有效的途径。文章阐明了青少年阅读的重要性、经典阅读的地位和作用对青少年阅读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6)
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亲子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生态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家庭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成人和儿童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共同阅读的一种活动。家长要选择恰当的策略来帮助孩子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
进行批判性阅读主要是对文章进行预读和精读,这个过程包含整体性阅读、快读与略读、归纳性阅读和批评性阅读,最终目的是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批判性阅读,理解和思路变得深入广阔,对原有知识进行升级,对文章的理解大大超出了文章本身。培养受教育者的批判性思维是如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进行批判性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双方都将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0)
阅读是大学生汲取知识理论和思想观点的基本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中,阅读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重塑"概论"课阅读教学的感召力,吸引大学生徜徉其中并深切感受到中国精神的魅力,应不断提升阅读引导的教学方法,坚持教材阅读与经典阅读的衔接,发挥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的互补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陈萍 《各界》2009,18(9)
倡导个性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新课程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之一.我认为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本文从四个方面浅析让学生爱上阅读的途径和方法:1、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3、引导学生阅读方法;4、展示阅读成果,尝试阅读甜头.  相似文献   

20.
人类已有六千年的阅读史,阅读是从图象阅读到文字阅读,自从网络改变了人的阅读方式后,传统阅读转向网络阅读的发展空间,阅读又从文字到图像.揭示阅读的本质是每个学者不断的诉求.自20世纪中叶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创立了<视觉思维>与<艺术与视知觉>理论,特别是人的信息加工理论创立以来,很少有学者以此为视角对阅读理论进行研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本文提出了在网络信息超载的情况下网络阅读信息负载理论,验证理论在网络阅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