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当前,浙江已经进入人均生产总值由5000美元向1万美元迈进的发展阶段,面临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艰巨任务。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目标和思路,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提高,对我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立国之本,是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的8点意见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位列首位。我省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制造业规模及产业链完备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任务相比,与实现"三大目标"的要求相比。  相似文献   

3.
杨林  张郑熠 《群众》2020,(6):22-24
随着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创新发展,智能制造被视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也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种重要选择。智能制造的背后,是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而数据作为企业未来的核心资产,已然成为了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正处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智能制造更是制造强省建设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2019年《江苏省智能车间发展白皮书》指出,江苏传统制造业占比近70%,迫切需要以“智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助推江苏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相似文献   

4.
闽侯县是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重要的劳动力输入地。“民工荒”的出现不仅严重阻碍了闽侯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而且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成为闽侯制造业发展“成长中的烦恼”。深入了解当前闽侯企业的用工情况,已成为闽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注点。有鉴于此,笔者对50家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通过对闽侯“民工荒”的现状、影响进行分析,寻找“民工荒”的成因,并且提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吕红 《淮海论坛》2009,(4):42-43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成为国有企业潜在的资源,备受人们的关注。我认为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根本指导思想。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企业年金制度,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视经济负担能力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也被称作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它是企业自主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对职工的一项福利保障,补充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不足,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时稳定企业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动力发生变化,东北地区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提升发展效益、增强质量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制造业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困境,"两难挑战"和"双端挤压"压力并存,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步伐缓慢,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接续支撑能力不足,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区块链新兴产业生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塑人才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东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战略管理已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法宝,进一步优化、完善铁路多元经营发展战略的决策管理,对构建多元经营新格局和推动多经企业的加快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制造业发展,对于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力相对靠后的区域加快制造业发展,宜采取以下方法:从提高零部件质量开始,促使整个产品质量提高;从培育优势产品开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现有产业优势开始,分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从先进适用技术开始,促使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开始,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从完善企业集群结构开始,完善区域制造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仇学荣 《人民论坛》2010,(12):216-217
企业自身经济建设跟党建工作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让企业中的党组织成为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在坚持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实现对企业发展以及改革的推动,并成为企业坚实的政治核心,是目前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IT产业泡沫的破灭,使世界经济发展失去推动力。世界经济的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力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因素。武汉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武汉对制造业的正确定位,选择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对应的高增长行业是关键,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是重要条件,注重产业积聚、延长产业链、构筑企业群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杨义林  王强 《群众》2007,(3):73-74
多年来,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用文化力培育竞争力,用文化力推动经济力,促进公司的不断发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药厂发展成为一个年销售近8亿元,年利润1亿元,年缴税1亿元的现代化制药合资企业,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  相似文献   

13.
王明珠  吴瑾  沈亮 《群众》2014,(1):63-64
文化产业集聚是产业集聚普遍规律的表现,而文化产业园区是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纵览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无不经历了“文化企业-产业同区-产业集聚-产业集群”的过程,文化产业园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经济形势下,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集聚产业发展力量,实现文化产业上扬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推动江苏文化产业园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提升我省文化产业规模和能级的主力军,已成为我省推动文化建设工程、冲刺文化强省亟待解决的战略课颢。  相似文献   

14.
高端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苏州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制造立市、制造强市,坚定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持续锻造和巩固制造业发展长板。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达41308亿元,同比增长17.2%。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发布,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科学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便成为政府极为迫切的事。文化产业园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地方政  相似文献   

16.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近年来,绵阳市游仙区委高度重视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促企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区400余户非公有制企业中有5户建立了党委,有29户建立了党支部,党员总数超过了15 00人,成为推动游仙区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一、主要做法及成效1、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摆在全区党建工作重要位置。各级党委认真贯彻《关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7.
谢志成 《群众》2023,(1):10-11
<正>2022年底召开的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立省之基、强省之要,扎实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要求着力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数字经济这一关键赛道,更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这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欧阳万坤 《政策》2012,(1):45-48
制造业是工业的脊梁,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省九次党代会提出,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四基地一枢纽"。几年来,全省上下贯彻省委决策部署,抢抓国内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积极应对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9.
张淑慧 《公安研究》2018,(12):89-90
张淑慧在2018年12月4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具有海量数据规模、快速数据流转、多样数据类型和较低价值密度等特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应用迅速普及,大数据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态,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大,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确立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建设文化强省,没有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