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学者在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评介、生态价值观、方法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争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等。这些争论反映了国内学者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国内马克思主义风险观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方兴未艾的风险研究中,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风险观的挖掘和梳理,还是在马克思主义风险观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吸收和批判的分析上,都不乏灼见。这些研究成果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对当前我国各类风险的规避和化解具有重要意义。但就整体而言,在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以及研究视角等方面尚存缺憾。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本研究、思想史研究、认识论研究、价值观研究、解释学的研究方法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本文试图找出正确对待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陈巧 《传承》2012,(11):52-54
自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概念以来,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出意义、前提、内涵、相互关系、实现路径及经验和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对此进行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5.
黎林烽 《传承》2012,(13):38-39,5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一个紧迫而又值得研究的重大任务和时代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遭遇来自内外等方面的困境,深入分析其困境存在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方法与策略来化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阻力,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以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研究热点、研究特点、研究成果三个方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概况;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野等七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研究的广度、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力度三个方面揭示了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任务,为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们头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掌握与接受,并转化为投身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与时俱进,从其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大众化。本栏目发表的两篇文章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供政工师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中,性别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在国内,由于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的机械刻板的理解,由于对女性主义的盲目恐惧与误解等原因,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别盲点问题缺乏思考,不仅妨碍了与国际的交流,也阻滞了性别研究——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新动力——的生命力。本文拟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性别盲点的表现、根源及克服途径,旨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的同时,推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9.
阮博 《大连干部学刊》2010,26(10):38-42
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仔细的梳理.我们也看到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转换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高娟  方菲 《岭南学刊》2013,(3):24-28
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为黄金时期、弱化时期和兴起时期三个阶段。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景的研究,对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等。二战后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对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是我们所必须要注意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要立足、服务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注重整体性、避免片面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要保持连续性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女性研究起步较晚,但在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国家社科基金等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1993-2007年批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有关女性项目进行归类统计,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女性研究项目的时空分布、学科类别、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承担单位和主持人性别等方面的特征,以此反映近15年来中国女性研究的学术轨迹,旨在为中国女性研究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女性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及申请相关基金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中国性别工资差距的实证研究作了系统综述。对每一项研究,本文都从内容、方法、使用的数据、结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有两个发展趋势:第一,由研究男女在平均工资上的差距发展到研究他们在整个工资分布上的差距;第二,由单纯研究男女在工资方面的差距发展到研究性别工资差距与性别职业(或行业)隔离、性别劳动参与率差别等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教育家成濑仁藏完成并出版《女子教育论》,掀起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革新运动。不久,该书被中国学人译成中文,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的起步。该书的著译、流传,凸显了美国-日本-中国的女子教育传播格局。但是,该书曾形成的中日女学交流起点的作用,竟然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被两国学界同时淡忘。文章尝试将历史考证方法和跨国视角相结合,在重新唤醒这段历史记忆的基础上,重建面向未来的两国女学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畅引婷 《思想战线》2005,31(4):111-114
10多年来,西方女性主义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于我国学界新的学术理念的确立、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女性主义,在引进和传播的过程中,如何与中国本土的妇女理论研究和妇女解放实践密切结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妇女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因此,当前应着重处理好学术与政治之间、提高与普及之间、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is essay examines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 China. First it comments on Song Xinning's essay, agreeing that IR theory in China is limited by ideology, the dominance of policy-oriented research, and the state. But rather than seeing culture ('IR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a problem that can be solved by a mor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IR theory, the essay argues that the scientism of realism and IPE has similar problems. Thus the essay switches from the universals of science to the contingency of interpretation to understand global politics, drawing on recent books which combine IPE wit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udies. The concept of sovereignty is deconstructed to show how it is not universal, but is bound up in knowledge practices in both the West and China. The essay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we broaden both the concepts and the resources of IR research to consider the transnational economic‐cultural relations of Greater China. In this way China can be part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IR theory, for such concepts exemplify current theoretical debates about the meaning of globalization. This approach moves from territorial notions of sovereignty where power is based on an expansion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which reify borders—to popular notions of sovereignty where power is measured by movements of people across borders in a qualitative struggle of cultures and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6.
Song Xinning 《当代中国》2001,10(26):61-74
As an atmosphere conducive for scientific inquiry and research improves in China, many Chinese scholars are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 studies. A younger generation of IR scholars has start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R theory and begun to research issues like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China's national interes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IR theory in China and the basic arguments among Chinese scholars on theory building, 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attempt to build an IR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examines the reasons for the continuing challenges, amid progress, of IR theory in China and looks into the prospects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力图通过对1991—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台湾研究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从立项数量、学科分布、研究主题、立项机构和地域分布等方面对中国大陆现阶段台湾研究现状加以讨论,揭示出相关项目的表面特征及走势,项目内容的变化与发展情况,力图使研究者对台湾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向有更加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8个省、区、市举办的11次调研座谈会和2004年12月中国妇女研究会和全国妇联联合主办的“推动妇女研究进入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主流的高层论坛”的研讨,阐述推动妇女/性别研究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主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目前中国涉及性别和女性主义研究的文章,有关妇女家庭状况的调查研究多,但理论阐释少;对问题的描述多,但系统分析少;关于性别的意识形态呼吁多,但把女性主义研究放到一个广泛的社会系统中研究少;在分析中,对文化规范注重得多,但与制度因素相关的理论解释少.有鉴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贡献,并阐释了研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性别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犯罪学应控制和减少犯罪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学科任务决定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现象,但是,当前我国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存在着结构性缺失,即注重对“初级犯罪现象”的研究,忽视了对作为犯罪对策效果的“次级犯罪现象”的研究,从而导致犯罪学理论体系在完整性上存在缺陷。要完善犯罪学研究对象的结构性缺失,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在理论上构建犯罪(刑事)学科一体化;在实践中加强对犯罪对策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