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2.
我想,先从三部电视剧中的三个人物形象说起。大家可能看过电视剧《亮剑》,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典型。他说过一句话:“一个团队,它的主官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给这个团队注入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亮剑’,好比侠客狭路相逢,即使剑术不如对手,也要亮剑。”李云龙关于“亮剑”的解释,给人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阳刚之气。仔细想想,会感到这句话说得深刻。李云龙这个团队,注入了“亮剑”精神,显示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我想,先从三部电视剧中的三个人物形象说起。大家可能看过电视剧《亮剑》,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很典型。他说过一句话:“一个团队,它的主官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给这个团队注入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亮剑’,好比侠客狭路相逢,即使剑术不如对手,也要亮剑。”李云龙关于“亮剑”的解释,给人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的阳刚之气。仔细想想,会感到这句话说得深刻。李云龙这个团队,注入了“亮剑”精神,显示出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苗体君 《世纪桥》2012,(6):33-36
彭德怀最大的特点是平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生平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下棋。他一生读书成瘾,惜书如命,书给了他才智,也给了他奋发力量。彭德怀平时不大喜欢照相,记者给他照相时,他一旦发现就会马上敛起脸上少有的笑容,扭头就走并说:  相似文献   

5.
湛广兵 《当代党员》2007,(12):52-53
我是重庆市某偏远乡的一位乡长,是个心直口快、一嘴巴不说假话的人。我想给你们反映基层干部对待读书的实情,倾诉乡镇干部对读书的一些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6.
陈常青 《求贤》2011,(11):29-29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早晨天很冷.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他叫晏子说:“请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2,(2):87-89
案例:丽珊老师:我现在特别后悔,当初不应该遵循父母的意愿而结婚。我不结婚他们就说没有完成任务,为了让他们开心,我就和他们相中的人结婚。婚前我就感到我们性格差异太大:我凡事认真,力求完美;他嘻嘻哈哈不太上进。开始和他交往感觉还不错,挺开心的。可婚后,我体会到性格不同的人太难相处了,我曾试图改变他,但没有任何结果。我忍受着他对我的冷漠,未来不可预测。  相似文献   

8.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9.
陈晋 《新湘评论》2014,(9):40-41
读书与革命,毕竟是两件事。读书取代不了革命,革命也取代不了读书。毛泽东1964年8月25日对一个外国青年学生代表团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书教育我们怎样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读了书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读革命的书是一件事情,实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正是在“实行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感到,  相似文献   

10.
周居霞 《实践》2007,(Z1):53-53
电话那边,梁长武代表侃侃而谈。他谈的是参加十七大的切身感受。亲临十七大会场,感受真的不一样,确实给人一种心灵震撼的力量。尤其是听着胡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使我热血沸腾,大会的气氛和氛围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作为一个来自最基层的农民代表,深刻感到了我们党要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发展,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依托,最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感到这个报告我理解了,看清了咱们中国发展的路子,看到了十七大报告给咱们中国描绘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4,(8)
要理直气壮地讲党陈沂最近我深切感到,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在各种场合很少讲党,好像我们党低了人一头似的。有人竟说,搞腐败不是你们党员吗?还有什么好讲的?有一个同志还给我说,现在讲党,我看就是有点“左”。我马上回问他,那么不讲党又是什么呢?他回答不出,只笑...  相似文献   

12.
许宁 《党建》2010,(9):27-27
读书和运用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马克思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走进了内蒙古五原县看守所所长张杰的办公室。看到张杰的第一眼,给我的感觉是,与其说他像警官,倒不如说他更像农民。可能是常年日晒的缘故,黑黑的他,似乎只有牙齿是白色的,也许生分,他无所适从地搓着两手,那是双布满茧花的大手,没有受过大苦的人是不会有这样一双手的。这个大块头、外表粗犷的警察,用一口土得掉渣的河套话,一问一答地和我们交谈着,让人感到他谈得直率、说得实在。不难看出,他是那种为人憨厚、耿直、木讷、不善言表的人。那天,在院子的空地上,两个农民模样的人在翻晒小麦,天气真是太热了…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秘诀     
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累很痛苦,怎么办?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有一句话,现在是可以说的,那就是我们读书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  相似文献   

15.
读书赏风景     
读书,是中国传统家庭所恪守不移的信条。书中自有情和理,书中自有天和地,对于我是如此的诱惑,以至成为一道至真至美的亮丽风景。 读书使我懂得热爱人类。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病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以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只要翻开《贝多芬传》就会被他那永还给予人类是与善的心灵所震撼。贝多芬的作品乃至他的整个生命的主旋律,就像他的命运交响曲一样,时常地萦绕在我的耳旁,丰富着我的思想,抚慰着我的心灵,教会我直面人生,教会我奋斗、攀登。 读书使我领略自然的可爱。 欧文·斯通的《起源》一…  相似文献   

16.
赵畅 《前线》2013,(4):88-88
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走了,但他留给人们诸多宝贵遗产。比如,他的酷爱读书。于是之出身贫寒,幼年辍学,可他后来竞成为一名受广大观众尊敬热爱的演员,还完成了从演员到学者的转变。靠的是什么?读书!于是之说过:“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他一生尊重那些有书生气的“学者化”的同行们。他知道,不读书,仅靠初中文化水平,怎么给自己所表演的人物“提供很好的营养”?不能深刻地理解、塑造人物,又怎能打动每一个观众。  相似文献   

17.
我和周献忠有三层关系:学友、同行、朋友。说学友,是因为我在大学读书时,与他同校不同级。虽不同级,但专业相同。相同的中文专业、相同的文字情结、相同的脾气性格,使我们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了一般学友。说同行,是因为早年我在省报许昌市记者站当记者时,他在鄢陵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很快又调任许昌市委政研室科长。  相似文献   

18.
初到伦敦,因为人生地不熟和语言问题,洋儿媳说给我们请一部出租车接送我们并兼向导。车篷子古典,车身坐两人也舒适,但却是人力脚踏,车主是壮实的小伙子。他戴着礼帽,很有风度地请我和夫人上车,让我惊奇的是,他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相似文献   

19.
<正>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沈容回忆:1946年1月,我被调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外事组工作。我们搬到翠明庄的时候,李克农是代表团秘书长,主管内部一切事务,大家叫他"管家婆"。李克农长得很魁梧,神态严肃,自有一股威慑人的力量。有一天,吃罢午饭,我跟着李克农回到他的住房。李克农问我:"小鬼,有什么事?"我说:"想给你提点意见可以吗?"他说:"说吧。"  相似文献   

20.
追寻房龙     
周玉奇 《唯实》2000,(9):142-142
推荐给儿子看的书——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他一口气看完了。问他感觉,“很好!”于是我又给他《古代人——人类文明的起源》、《发明的故事》、《宽容》。“接着看吧,看完我们再讨论。”儿子埋下头去,由此我想到房龙其人其书,想到了青少年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