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照反侦查行为是个人色彩还是多人组织性色彩,可将其划分为个体性反侦查行为与组织性反侦查行为.这两者在所发生的案件、行为特征及其同作案人能力的关系三方面存在着不同,而且后者在社会活动中常常表现为对前者的渗透现象.这种区分对准确刻画作案人的特征,准确识别反侦查行为,正确认识反侦查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反侦查行为是否为侦查人员或群众知晓,可将其划分为隐蔽型反侦查行为与公开型反侦查行为.这两者存在密切联系,既贯穿于案件的各个阶段,又可能相互转化;同时,它们在实施的前提条件、行为目的与外在特征以及对侦查人员的影响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这种区分对于分析和预测个案中的反侦查情况,认识反侦查行为的不同特点并进而提出针对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反侦查行为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侦查行为形态的研究旨在帮助侦查人员正确及时地识别反侦查行为,正确全面地认识犯罪行为人,策略地展开各种侦查措施.依据反侦查行为的目的和作用,可将其划分为掩盖犯罪行为、割断与犯罪行为时空联系、割断与犯罪行为物质联系、转移侦查视线、割断与被害人因果联系、为逃脱缉捕而实施和为应对侦查措施而实施的反侦查行为,且每种类型的反侦查行为均有其自身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侦查学和侦查实践对反侦查行为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目前侦查学界对此有所反思和矫正,涌现了侦查新视角的思潮。该视角直接指向反侦查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侦查实践中的有效防范、识别与利用。  相似文献   

5.
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为了达到转移侦查视线、逃避刑事制裁的目的,或多或少会实施一些反侦查行为,包括消极的反侦查行为和积极的反侦查行为。侦查人员要想找到识别反侦查行为的有效方法,就需要了解反侦查行为的内涵、形成的原因、类型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反侦查行为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侦查行为研究对于侦查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如何有效利用反侦查行为,必须贯彻因"敌"制宜的原则,必须主动地施用"将计就计"的侦查谋略.如何开拓反侦查行为利用的前景,本文提出了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侦查实践中,反侦查行为作为作案人对抗侦查、逃避惩罚的一种手段,几乎贯穿于一切犯罪活动和侦查工作的始终.反侦查行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一种是正在进行直接面对侦查人员型的反侦查行为,另一种是已成过去式的反侦查行为.这两种反侦查行为的识破途径各不相同.侦查人员要善于利用反侦查心理及行为,为侦查提供有利条件,推动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反侦查行为是一种阻碍侦查活动的行为。目前 ,关于其概念和类型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反侦查行为的概念 ,应从其实施的主体、对抗的客体、实施的阶段、实施的目的及表现形式、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界定。对反侦查行为的类型 ,可从贴近侦查实践的视角将其分为破坏型反侦查行为、逃避型反侦查行为、干扰型反侦查行为、暴力对抗型反侦查行为、其它类型的反侦查行为等。  相似文献   

9.
对反侦查行为的分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侦查行为的分类是刑事侦查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反侦查行为进行科学的分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反侦查行为的本质,加深理解反侦查行为的特征,认识反侦查行为的共性,区别不同反侦查行为的特殊性,还为有效地防控和揭露反侦查行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反侦查行为是指在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中的作案人或相关人员在实施犯罪活动阶段以及侦查阶段,为了掩盖违法犯罪后果,逃避法律制裁所实施的对侦查工作具有干扰性的行为。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有效打击各种反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禁毒斗争的深入开展,贩毒活动与侦查活动的对抗性日趋激烈,毒品犯罪活动中反侦查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措施:1、注意侦查谋略的运用;2、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3、及时掌握贩毒活动的最新发展;4、强化技术侦查手段的运用;5、做好禁毒情报工作  相似文献   

12.
反侦查是为了达到延缓、阻碍侦查的目的,犯罪人在犯罪各个阶段采用各种手段、方法与侦查方进行对抗的一种状态。反侦查是当前刑事犯罪中最具时代性的现象,伪造身份、异地作案、高科技犯罪、网上销赃等成为当前犯罪的一种"时尚"。一直以来,侦查面对反侦查的挑战颇感困惑,侦查技术的发展总跟不上犯罪发展的步伐,如何认清反侦查的本来面目是侦查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反侦查行为之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分析了反侦查行为的传播,最后阐述了反侦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反侦查行为的产生是人性使然。反侦查的归责机制可以分为并罚的反侦查、不可罚的反侦查以及从重处罚的反侦查。从重处罚的反侦查行为依据何在?是刑法直接规定还是由刑事政策所引导?若是刑法规定则应遵守刑法的规定,若是刑事政策所引导,那么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性则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对反侦查归责机制的探讨最终还是要落脚于如何完善整个刑事法治。从此着眼,需要建立"国家.社会.人性"三位一体的刑事政策模式,实现整个刑事法治的人性化引导。  相似文献   

14.
制造意外事件型杀人案件就是行为人通过故意制造意外事件以杀害被害人的刑事案件的总称。该类案件具有极高的刑事案件假象特性,并有不同于其他相似杀人案件的特点,对该类案件的侦破难度相当大。因此,如何制定一套针对该类案件的策略与措施是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欧洲暨法国美学情趣在音乐、诗、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方面的流变,即所谓唯美主义倾向,是启蒙时代微妙精神的延伸.现代欧洲艺术放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传统理论一方面放弃了作为理念的形式,而把艺术活动必需的物质材料本身当作艺术和艺术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放弃了西方艺术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即所谓艺术的不同物质手段只是为了表达或表现感情、观念、外部世界的模特.现代西方不同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古典艺术中的形而上学追求,从而把艺术活动中的所谓"内容"只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活动,甚至取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证人证言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证人错误记忆的发生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文章回顾了证人错误记忆研究的历史,主要探讨了证人错误记忆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并讨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罪状中的“帮助”应予去掉;变造证据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隐匿证据属于毁灭证据行为;教唆、指使他人帮助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不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网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远程通信。作者在文中就小型局域网的几种常见的组网方案做了简要的介绍,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应对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