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两极国际格局的终结,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矛盾突出起来了,人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国内,政府几乎都遇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日本七月十八日众议院选举的结果表明,日本也不例外。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选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日本从冷战时期政治格局向冷战后时期政治格局过渡的开始。就此,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冯昭奎先生,请他谈谈对这次选举的看法。现将这篇专访以及介绍自民党一党执政38年和三个新党的文章刊载于此。  相似文献   

2.
由于两极国际格局的终结,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矛盾突出起来了,人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国内,政府几乎都遇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日本七月十八日众议院选举的结果表明,日本也不例外。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选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日本从冷战时期政治格局向冷战后时期政治格局过渡的开始。就此,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冯昭奎先生,请他谈谈对这次选举的看法。现将这篇专访以及介绍自民党一党执政38年和三个新党的文章刊载于此。  相似文献   

3.
2003年日本众议院选举,自民党与民主党两大政党对峙格局引起海外广泛关注,因而出现了关于日本政治发展的种种想法。日本政党政治从近代明治维新开始起步。战后,日本政党政治以自民党“一党超强”为特征,以两党制为基本特征的政党政治迟迟没有出现。本文结合2003年日本众议院选举,从竞选纲领的分析入手,探讨日本政党政治和政治发展的趋势。一、竞选纲领与政治结构改革在2003年日本众议院选举中,自民、民主两党都推出了竞选纲领,读卖新闻社与朝日新闻社以竞选纲领与两党制目标为题作了大量的评论。竞选纲领创始于1834年英国保守党发表的斯塔福…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坛的新格局7月29日日本参院选举结束后,自民党惨败,民主党大胜,民主党成为参院第一大党,日本政治两大政党对峙格局已然形成,这种政治不同于以往那种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利益调整型政治,而是相互制衡、讨价还价的政治。这种新型政治也必然影响日本  相似文献   

5.
小泽一郎在1995年底的日本新进党党首选举中击败竞争对手羽田孜,当选为新进党第二任党首,从而形成日本两大保守政党(以小泽一郎为首的新进党和以桥本龙太郎为首的自民党)的对峙的政治格局。 小泽1942年生于岩手县,1969年靠父亲的选举地盘当选为众议员。不久得到当时任自民党干事长的田中角荣的器重,先后被提拔到科技厅政务次官、建设省  相似文献   

6.
闫大杰 《学理论》2013,(30):26-27
自安倍晋三第二次上台担任首相以来,一直努力推动修宪,企图使日本具有集体自卫权,引起周边国家普遍反对和担忧。而日本的政党体制已逐渐由一党独大向两党制转变,引起这种变化的首先是日本自民党自身执政能力的减弱,其次是民主党的崛起,同时日本选举制度的变化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这种变化。这将对日本政治走向造成深远的影响,不但推动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变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社会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冷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十年,世界政治格局呈现的又一个重大历史时期。二战所带来的战争创伤虽然极大程度毁灭了世界共有财富,但也带来了新技术的革新,美国和欧洲在二战后迅速崛起,世界由列强变成二元对抗。借此,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历史学家在后来称之为冷战,此时的亚洲又是怎样的格局呢?将从日本对朝鲜的后冷战政策出发,从这个侧面来分析这种调整对当时亚洲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峡 《侨园》2004,(4):48
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制订大量“专案”, 重金收买日本政要,以期影响日本的外交政策。这些所谓的“专案”大部分由台湾“国安局”制订实施,整个过程狡诈诡秘,局外人很难知晓个中内幕。政治捐款迂回赞助在“财能通神”的日本社会,院外活动的关键是财力,仅靠人际关系有时是很难奏效的。尤其是对日本议会及政府首脑,不仅选举时要提供特殊捐款,平时也要提供相应数量的政治捐款。据内部知情人员透露,因日本有《政治资金限制法》,政客都不敢明目张胆地从台湾当局那里接受现金,而是迂回操作,进行幕后交易。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去年12月的大选中,位居政权宝座的民主党遭遇惨败.自民党独自占领了多半议席,以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为党首的日本维新会一跃成为日本第三大党。日本政治的右倾趋势逐渐鲜明起来。若是今年夏天的参议院选举也出现了相同的结果,那么明确表示放弃战争的日本宪法就真有可能遭到修改。  相似文献   

10.
将于七月六日同一天举行的日本参众两院议员选举,是日本政局变化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本文评述了中曾根首相力主此举的意图,并客观地分析了选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以来深远的启蒙思想家。他在民主政治资源匮乏的日本社会反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独立,对日本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其立足于自由主义价值取向的民主思想不仅在明治维新时期、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失其深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化是亚太格局中发生的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面对这种变化,中日两国关系也需要不断调整。日本的政治大国化战略是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发展的产物,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在美国的鼓动和支持下,日本迈向政治大国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作为崛起中的中国,正确面对逐步迈向政治大国化的日本,理性处理与日益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日本的未来关系,既是一种现实需要,也是一种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来,日本青年文化具有显著的混合型文化特质。一方面它有着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另一方面,享乐主义意识又逐渐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日益成为其文化主流景观。前者与发展中国家青年文化极其类似,后者则反映出日本作为工业发达国家所特有的社会现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青年文化现象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不平衡的现实的必然结果。70年代以后,日本青年文化逐步与整个西方青年文化的大势合流,政治文化色彩减弱,但由于文化定势的惯性作用,仍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因之,日本青年文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于分析东方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正负效应或许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代渤海国作为一个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权,曾与日本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然而在文化交流的表象下,背后也隐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动因。本文拟从相关重大意义的文化交流事件入手,试分析文化交流背后的历史背景,并探讨其对东北亚格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举与公共政策:美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西方国家民主实践中 ,选举是各种政治行为当中普通公民控制政府最为有效的制度化工具。同其它政治行为一样 ,公民通过选举参政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政治意愿 ,控制政府行为 ,使公共政策以民意为基础 ,这一过程也正是政府合法性的最重要源泉。而在选举与公共政策的关系问题上 ,历来争论颇多。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选举政治的历史考察 ,从另一种角度探讨美国选举对政府政策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均衡与失衡交叉: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的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均衡与失衡相互夹杂、相互演化,这既是历史真实,又是现实写照。所谓政治格局均衡,应指世界政治体系内的各种战略力量相互牵制的机制刚健,从而能够有效保持政治均势的政治结构形态;所谓政治格局失衡,情况则与之相反。笔者的结论正是依据这种界定做出的。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虽然较之冷战时期已有重大改观,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当时政治格局的延续。冷战时期,东、西两个政治集团尖锐对立,国际局…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生党领袖羽田孜在社会党退出的情况下勉强建立起少数派执政的内阁。由于社会党退出多党联合政府,日本政治格局出现三大新变化: 其一,羽田内阁虽仍为多党联合政府,但与细川内阁在结构上有质的不同,原来联合政府中的“两极结构”消失,形成以新生党为主体的政权结构。  相似文献   

18.
邱建伟 《理论导刊》2005,(12):56-58
大民族主义是日本民族主义的延伸,是日本近代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大民族主义以新国家主义形式出现,其特征是政治上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经济上谋求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新国家主义作为政治的表层,在日本政治和文化的深层隐藏着大民族主义意识,并与经济、政治、文化相作用。日本经济的成功使大民族主义意识复苏,在政治、文化中蔓延和渗透,新国家主义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为重,具有现实性和煽动性。大民族主义正成为日本国民的政治主流意识。在对日关系上,应充分认识到日本政治右倾的公众基础。我们应当从这个高度来思考“对日关系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罗清启 《党政论坛》2011,(12):37-37
针对地震对日本影响的分析漫天飞舞,这里面最多的是经济总量、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等,其实我们忽视了重建的目的。在当今新的金砖四国崛起的全球竞争格局中,日本重建的目的是必须保持它在技术领域的领先性,而不是恢复原有社会面貌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主要国家通过政治选举来表明对民主政治的承认和公民权利的尊重。政治选举是由政党推动的。西方各国因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差异,政治选举具体程序和机制设计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选举制度。不过,西方国家对选举的价值意义和一般原则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互为影响,而且政治选举实施效果影响民主政治的品质。21世纪以来西方政党制度为政治选举的强力所扭曲,遇到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