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继"211"和"985"两项重点工程之后,教育部又提出了"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国内高校与外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深度合作的方式,实现协同创新,进一步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几年来,一批跨界式的新型主体—"协同创新中心"涌现出来,他们在培养人才、技术转移、整合资源、引领行业发展以至扩大国际影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3,(6):61-62
4月11日,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的首批入选名单,全国共有14个协同创新中心上榜,江苏高校参与的共有4个,占28.5%。其中,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这三个中心,都是由江苏高校(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由高校牵头,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由高校牵头,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结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规划和高校的优势特色,建立了一批协同创新中心。目前,我省立项建设了59个、培育了1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内高校牵头组建了3个国家首批协同创新中心。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广泛整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等各方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热点资讯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厦大揭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厦门大学响应国家"2011计划"、整合校内外优质学术资源牵头组建的,参建单位为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中心在组织架构、人员聘任、人才培养、科研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全面实行创新机制。在科学研究方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人财物资源,建立三个单位一体化学术资源共  相似文献   

5.
如何积极推动产学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为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汇聚与创新主体的深度合作,应积极推动更有利于促进公共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动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共同进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文章就我国目前产学研现状,分析了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出了面向协同的产学研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并从制度、政策、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省推出各种政策举措,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创新节奏和创新模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仅靠单一企业与高校已很难完成一项重大创新任务,也很难实现重大目标产品的实施和推进。必须整合资源,共同推进重大关键技术和目标产品的突破,形成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这样,创新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微纳柔性光学制造"协同创新专业中心是以苏州大学"微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7,(9)
<正>作为科教大省,江苏始终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着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并在省内各地的科技改革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特色。在全国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后,江苏依托自身深厚科研资源,成立了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江苏仍需在路径优化和机制改革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朱军 《公安学刊》2014,(2):61-63
警察职业教育的目的性,决定了警察院校的行业性特征,也决定了警察院校必须与公安实战部门利益一致、协作共赢。2011年以来,各地警察院校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指导下,一直在积极探索警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其中在与各地公安机关联合建立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但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仍然制约着警察院校协同创新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借鉴国外警察教育机构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经验,对推动警察院校与各地公安机关、科研院所以及社会相关机构教育和科研资源的深度融合,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李诚 《今日海南》2014,(10):28-29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来,海南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投入持续增长,但研发投入强度仍然偏低,实现"十二五"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10.
《河南政报》2013,(12):3-4
豫政[2013]1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要求,为促进中原经济区粮食产业持续稳定增产增效,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省农业厅、涉农高校、科研单位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了"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小麦玉米协同创新中心")。为促进该中心健康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2011”工程、“985”工程之后,从2012年5月起,教育部又决定实施“2011”计划,该计划全称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教育部的意思非常明显:中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不够,希望通过这个工程好好激发一下。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1,(18)
正产业链的协同培育是区域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绩效,实现区域持续创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要"聚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制定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卓越产业链竞赛";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卓越产业链打造工程;2020年12月,江苏省政府颁布《"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以实施卓越产业链打造工程为抓手,协同推进优势产业链卓越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肩负着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为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的历史使命。1998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项重大决  相似文献   

14.
郭隆 《北京观察》2015,(1):18-2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渤海湾畔,激情涌起。2014年2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部分民主党派市委  相似文献   

15.
徐行 《群众》2011,(10):56-57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人才竞争呈现日趋激烈的态势,谁拥有更多高素质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从2007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双创”计划),锻造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强磁场”。瞄准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在各自领域里占据制高点的高素质人才,以他们的加盟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5,(7)
<正>近年来,江宁积极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以人才为支撑、产业为依托,大力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探索走出了一条打造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引领产业高地的发展之路。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三基地,江宁拥有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3.78万人,增速连续3年保持20%以上;集聚国家"千人  相似文献   

17.
施鹏  程刚 《前沿》2015,(3):10-14
大学学术文化的核心要素为学术观念、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和学术环境,相应呈现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规则文化四种形态。在"求真育人"的本质价值诉求中,规范学生的学术思想与行为、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自律是对大学学术文化建设实践目标与功能指向的真实解读。鉴于此,应倡导并培育"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确立大学学术精神;建立学术本位的"教授治学"制度,形成学术立校传统;加强学术伦理建设,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促进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协同整合,突出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导学关系,形成和谐的学术共同体,全面推进大学学术文化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20,(2)
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提升长三角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支撑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成为进一步明确长三角城市分工,实现中心城市错位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探索。发挥枢纽优势,加速创新要素共享。苏州高铁北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5,(4)
创新能力不足既是我国教育、科技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协同创新的提出,为高校工程教育提供新的契机与挑战。目前我国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存在一些师资水平和制度保障的问题,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阐述协同创新背景下推动高校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绩效管理是高校实现"创新战略"的重要保障,"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战略"和"战略性绩效管理"的重要纽带。当前我国高校从"规模发展战略"向"创新战略"转变,在此战略转型背景下高校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非常有必要。高校构建的基于"协同创新"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创新为目标,高校、院系和教师协同供给优势资源,绩效管理体系为该体系提供支持和保障。高校实施基于"协同创新过程"的绩效管理体系,应从制定"创新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沟通与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分阶段推进四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