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东盟出台一体化“路线图”欲突破发展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2月27日至3月1日,第14届东盟峰会在泰国中部海滨旅游城市华欣和差安召开。本届东盟峰会成果丰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为东盟在2015年实现经济共同体、落实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共同体的行动纲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因此,本届会议必将在东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东盟一体化进程,推动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东盟与各对话伙伴国的关系将发挥重要影响力。但也应该看到,由于近年来东盟内部问题增多,  相似文献   

2.
受台风影响而被推迟的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和第2届东亚峰会终于在1月13-15日在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举行.会上,东盟10国领导人做出三大历史性决定:提前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启动东盟宪章制定进程和通过《东盟反恐公约》.从中不难看出,东盟在深化合作、长远规划和制度化建设方面正在迈向更快、更紧密的一体化新层次.  相似文献   

3.
赵灵敏 《南风窗》2007,(4):72-74
从10+1到10+3到10+6,这些变化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自1月13日起,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雾迎来了一系列峰会:第12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峰会、第10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会议)、第2届东亚峰会(“10+6”会议)、第7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而中日首脑的会面,是本次峰会的重要看点之一。在1月14日的双边会谈中,温家宝确定将于4月访问日本,并邀请安倍访问北京。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09年7月出席东盟系列峰会,在第十六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代表美国政府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并承诺美将于近期在位于雅加达的东盟秘书处派驻常设外交机构。此举打破了美国长时间游离于TAC之外的状态,彻底改观了布什政府期间对东盟的冷漠态度,  相似文献   

5.
<正>一、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吉隆坡开幕东亚合作与南海问题引关注8月4—7日,第48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东亚峰会(EAS)外长会和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自冷战结束以来,东盟积极推动与域内外大国友好合作关系,并建立功能各异的机制化互动合作平台。这些机制在推动东亚务实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区域大国,中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中旬,第12届东盟峰会和第2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的宿务闭幕。东盟与中国、韩国、印度等举行了首脑会谈。东盟与中国达成协议,把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到服务领域等,从而使以东亚为中心的亚洲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动向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外刊纷纷指出中国在亚洲甚至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2009年10月23—25目,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四届东亚峰会在泰国召开。境外媒体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主要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12日-14日,东亚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第11届东盟首脑会议、第九次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第九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领导人会议和首届东亚峰会(10 6),一场接一场,令东亚国际政治舞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首届东亚峰会的召开,在东亚系列会议的基础上,一个公共外交平台已渐显雏形,一种大外交的新气象在亚洲日益昌隆.  相似文献   

9.
<正>一、第23届非盟峰会召开,农业与粮食安全成焦点6月26—27日,第23届非洲联盟峰会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召开,非洲国家领导人就非洲农业发展、气候变化、地区安全局势、自贸区建设、未来50年发展愿景等议题献计献策。其中,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成为此次峰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10月22日,在我国广西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胜利闭幕,这标志着中国在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自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定以来,中国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开始出现"迈大步、看多步"的战略转变.2004年在老挝举行的第八届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进程的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11.
财讯     
《南风窗》2014,(24)
<正>中国承诺向东南亚贷款逾200亿美元据新华社英文版目前发布的消息,中国政府决定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逾200亿美元贷款,以支持该地区互联互通建设。这是正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出席第九届东亚峰会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公布的。贷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提供给东盟成员国的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另一笔,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设立100亿美元专项贷款,仅用于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昨日,第三届东盟博览会在南宁拉开大幕。同期还举办第三届中国-东盟投资峰会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15周年重要纪念活动。东盟10国经济多数复苏,中国急需贸易多元化,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全面牵手,已经势不可挡。时下,局面洞开,中国资本纵横全球的脚步且徐且疾,尚处于磨合准备期。东盟10国人口5亿,华人2000多万(占中国海外华人总数的80%),这些华人与中国人脉、文脉并通,形成商业基础,其中尤以马来西亚为胜。适逢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刚刚从马来西亚公务回身,茅先生以经济学者之目光对该国的全景扫描,常识之中见思想之软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成重大挑战,灾难面前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公共卫生合作的指导思想,公共卫生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中国与东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强化"命运与共"意识,可以推动双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合作,反映显示出中国与东盟双方在公共卫生合作中存在着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资金匮乏、合作意识不强、互信不足等问题。但共克时艰的信念强化了双方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在共同抗疫中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与东盟双方应从加强政治互信、培育区域公共产品、建立公共卫生合作机制等方面出发,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推动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东盟的历史转折:走向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回顾东盟所走过的历程,它在推动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东盟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面临新时期的新挑战,东盟将进入一个历史的转折关头。为此,东盟领导人提出了2015年建立东盟共同体这一新的目标,起草东盟宪章的任务也浮出水面。东盟共同体究竟为何物?未来的东盟究竟走向何方?关于宪章起草的名人小组的报告给出了清晰的轮廓。本文在回顾和总结东盟过去40年功过得失的基础上,依据名人小组的报告重点考察了东盟在新时期的新定位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张哲馨 《国际展望》2014,(3):35-50,155
针对世纪之交东亚地区安全与区域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中国于2002年7月向东盟地区论坛提交《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方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这些观念与东盟当时的地区安全观彼此相容,为本世纪头十年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随着近年来东亚地缘局势的变化,东盟的地区安全观出现重大转变,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实现地区安全的基本条件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的方法等方面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分歧。在此情况下,东盟对华战略疑虑不断上升,一些国家开始大力提升军备并寻求区外大国的帮助和保护,这又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相互契合,形成东盟与美国合作共同抗衡中国的战略态势。由此而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安全困境,对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障碍。为了巩固有利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中国须调整和补充新安全观的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及时"升级"。具体而言,需要在坚持新安全观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重点促进地区各国对利益相系、义利相融这一原则的共识,主动消除东盟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逐步超越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困境,使双方关系重回全面包容性合作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20)
正东盟的巨大优势在于,目前亚太地区没有可以替代东盟的"召集力量"。但东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沟通平台与"规则孵化器"上,而非主导区域秩序安排。9月6日至9日,东南亚国家老挝首都万象,东盟峰会、东盟10+1峰会、东盟10+3峰会以及东亚峰会等接连召开。这一系列以东盟为"中心"的峰会,是目前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机制化程度最高、涵盖议题最广泛、参与国家最多的多边制度安排。但这些峰会召开期间,在英文雅虎上以"东盟"、"峰会"为关键词搜索,新闻只有寥寥几条。而且仅有的几条,大多还以南海争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5月,我国将在上海举办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第四次峰会,并接任2014—2016年亚信主席国。亚信是1992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倡议成立的。回顾22年的成长历程,亚信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亚信的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拥有24个成员国和13个观察员国家和国际组织。亚信的地域范围覆盖了亚洲各个次区域。二是亚信的机制建设日趋成熟,已建立起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峰会)、外长会议、高官委员会会议三级机制。三是亚信的法律基础不断  相似文献   

18.
梁云祥 《当代世界》2009,(11):31-33
2009年10月25日,第四届东亚峰会在泰国华欣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构建的东亚共同体原则。东亚共同体仍然坚持以东盟为主导的结构框架,追求各国利益的共赢。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三国间的合作以及以三国合作为基础的东北亚合作为实现这一伟大构想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参加2005年12月吉隆坡首届东亚峰会之后明确表示,东亚峰会为印度的"东向政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印度将加快实施"东向政策",与东盟应尽快实现更密切更广泛的联系.近年来,由于推进"东向政策",印度与东盟关系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性盛会 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在金桂飘香的广西首府南宁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以及柬埔寨首相洪森、文莱苏丹博尔基亚、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老挝总理布阿索内、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缅甸总理梭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泰国总理素拉育、越南总理阮晋勇和东盟秘书长王景荣一起出席了峰会,温家宝总理和阿罗约总统分别代表中国和东盟在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