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9,(2)
<正>唐朝贞观年间大乱初定,百业待兴,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唐太宗李世民省身克己,励精图治,广纳天下贤良之才,朝廷上下合力共为,一举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其为君之道至今仍为世人称道。自正其身,严以律己唐太宗秉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精神,崇尚黄老之道,内以修身,外以治天下。他说:"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  相似文献   

3.
何芳 《今日上海》2013,(10):40-45
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古今皆如是。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言:医者要“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才能成苍生大医,可见医道在于仁。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5,(8)
<正>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在于人是道德的存在。而党员干部更应为社会做出道德的表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6)
<正>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为治者不以富民为功,而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马首南指者也,去治愈远矣",为求天下大治,必须以养民作为施政目标。且只要做到使"天下之官皆养民之官,天下之事皆养民之事",就能保证"三年必效,五年必治,十年必富"。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非常重视富民,并从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藏富于民民富是国富的前提,民富才能  相似文献   

6.
正(宋)吕本中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然世之仕者,临财当事不能自克,常自以为不必败。持不必败之意,则无所不为矣。然事常至于败,而不能自己。故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司马子微《坐忘论》云:"与其巧持于末,孰若拙戒于初。"此天下之要言,当官处事之大法,用力简而见功多,无如此言者。人能思之,岂复有悔吝耶?  相似文献   

7.
格言     
《群众》1995,(9)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相似文献   

8.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9.
品德高尚者如巍巍山岳,人皆敬仰。何谓品德?品德即人的品行道德。品行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就是人生的准绳。古今中外圣贤之士莫不视道德为人生第一要义。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重伦理、讲道德。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开篇则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观,把伦理道德看成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把道德教育和修养看作是培养圣贤君子和理想道德人格的必经…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罗庶长人是要有修养的,被称作东方"圣经"的《四书》,其中的《大学》就有关于修身的论述:"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修...  相似文献   

11.
邱勇 《今日海南》2007,(12):39-39
《大学章句》开宗明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就是传统国学中所倡导的修身养性。今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为人民造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添砖加瓦的重任,更应该汲取我们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养分,注重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12.
青年学堂     
正人生老子有很多观点,你不一定同意。例如,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又如,"不尚贤,使民不争。""不敢为天下先。"但其朴素辩证法,你不能不服。某些人生哲理,你也不能不服。例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洒脱,"功成、名遂、身退"的自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心境,"曲则全,枉则直"的胸怀,"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发现,"知其雄,守  相似文献   

13.
越俎代庖     
(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译文〕(简体字)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大治了.可是我还要代替您,我是准备获取名分吗?名分这个东西,是实际的附属品.我是准备成为附属品吗?鹪鹩在大树林中筑巢,所占的不过一根树枝;偃鼠在河中饮水,不过喝饱肚子.回去吧,君主,天下对我没有用处!厨师即使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20,(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修身齐家"的重要性。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做表率,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示范者。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如何修身?《诗经·  相似文献   

15.
〔原文〕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然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盖小人所好者禄利,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相似文献   

16.
正得民心者得天下,汇民智者治天下,行民主者服天下。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是历史形成、人民选择、宪法奠定的。"话语即权力。"在中国共产党65年的执政为民中,人民的话语权通过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得到了与时俱进的构建与完善。1953年,第一部选举法公布实施,到1995年这段时期,  相似文献   

17.
君子有三戒     
季氏篇载:"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戒的本义是警惕、防备外部敌人,后来字义引申,凡不利于国家、群体、家庭、个人的人和事,均需警惕和防备,都可用戒字.本章之戒,即指君子要警惕自己,不做那些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害的事.  相似文献   

18.
<正>古有"县积为郡,郡积为天下,郡县治则天下治"之理。而今,乡镇作为县之所辖,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则为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早在1954年宪法,就确立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规定了其职权和活动方式。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地方组织法,重新明确了其法律地位。2007年,  相似文献   

19.
人才资源,贵在利用。但真正做到“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是需要胆识和魄力的。 用人之长,勿求全责备。用人如用器,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唐代名相陆贽说过:“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寻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才;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清人顾嗣协的《杂兴》诗更生动地阐明了这一点,其诗曰:“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救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2,(9):54-55
【原文】将欲取天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也,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不敢以取强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勿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恢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则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安者寿。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