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甄峰 《群众》2014,(6):46-47
<正>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针对当前城镇化推进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孤岛"困境,也将有利于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与居民的宜居宜业,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4年,中共中  相似文献   

2.
于晨 《创造》2014,(7):52-53
正对于云南来说,城镇建设要与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民族内涵、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云南,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对云南城镇化建设道路作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城镇化路子的总目标和正确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关系的总要求,吹响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号角,提出一手抓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以美丽乡村为  相似文献   

3.
韩山 《乡音》2013,(2):20-21,10
2012年以来,"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词,而且从中央到地方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之音日渐高亢。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发展新引擎。"新型城镇化成为撬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支点。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过程中,我们该怎样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让燕赵大地在"美丽中国"的美好版图中炫出独特风姿?在2013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3,(10):79
"建设美丽中国"与"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大主题,二者的最佳契合点在于"生态创意"。"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创意应高举的旗帜,"新型城镇化"为生态创意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的城乡建设近年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规模大,又多年受到发展思想认识不清的影响,在环保生态与城市发展的结合上颇多偏差。虽然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提出新的治国理政思想,特别是以改革的思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正>黄锟在2014年8月20日《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指出,新型城镇化能否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套新的标准和要求来约束。一是水平适当。健康城镇化是适度城镇化,要求城镇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宜,适度同步、协调发展。判断城镇化率是否适当,需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既要看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又要进行国际比较,考察同类国家或不同国家同样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情况。二是速度适中。健康城镇化是速度适中的城镇化,强调速度与质量相协调,即城镇化速度要与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反映城镇发展质量的指标相协调。城镇化是否健康不能单纯从城镇化速度来判断。  相似文献   

6.
赵立群 《群众》2013,(11):33-34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遵循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规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当前,新沂的发展处在开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阶段,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这一目标,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作为战略重点,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加快构建具有新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和新型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城镇化是以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基本特征,实现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联动解决中国发展转型中的各类城乡问题,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新型城镇化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对新城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一是新城的规划建设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摒弃增长导向的发展模式,树立"以人为本、创新、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基本准则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二是新城不能仅考虑自身发展,必须化解城乡发展双重问题。一方面需要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另一方面要解决中心城市发展问题。三是新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打破城乡割裂发展模式,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探索者和  相似文献   

8.
龚关 《人民论坛》2014,(3):90-92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但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仍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任务.文章在阐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一、区域协调制度:同城化发展的制度支撑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必须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就要求摒弃以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倾向:一方面是过度强调大城市化发展,使得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是行政区模式下城市之间恶性竞争,缺乏协调和合作,使得区域发展的整体功能无法得到发挥。鉴于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即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协调制度,推动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协调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布局完善和分工合理的城市体系。区域协调制度问题是基于区域经  相似文献   

10.
王萍 《中国人大》2013,(16):22-23
城镇化一直是公众高度关注的重要经济话题。有人说,城镇化是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关键点。城镇化走好了,中国社会结构将焕然巨变;走偏了,社会矛盾将深度积聚。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如何破题,找准发展路径?8月1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乌日图。乌日图对城镇化这一关系中国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1.
王薇 《友声》2014,(3):20-20
<正>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过程。历史上,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是欧洲由中世纪向近现代转变的重要桥梁和动力之一,而新型的城市规划则是欧洲走向未来的标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现代化不断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取得了重要成绩。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支持了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而新型城镇化则将为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2.
邹军 《群众》2013,(5):12-14
党的十八大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2013年江苏省1号文件也提出了“协调推进城镇化、区域发展差别化、建设模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多年来,我省在城镇化探索和实践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上,需要从五个转变着手。  相似文献   

13.
王萍 《中国人大》2013,(7):28-2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有关新型城镇化的发言令人关注。李克强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不是靠摊大饼;城镇化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等。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李雪晗 《人民论坛》2013,(11):230-231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战略转型,就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科学发展.文章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概念、新型城镇化概念、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推进新型城镇化意义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转型背景下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森 《小康》2013,(4):19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就城镇化而城镇化,要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满足他们对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镇化是历史任务,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曾经说,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大潜力在新型城镇化,把新型城镇化放在了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16.
<正>转变我区城镇化发展方式,关键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进程。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  相似文献   

17.
陈震宁 《群众》2014,(6):42-43
<正>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会议,对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近日印发实施的《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是指导全省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8.
周叶中 《人权》2014,(1):24-2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是解决目前经济困难的重要政策,更是我们党在提高人权发展水平问题上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只有发展好了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提高人权保障的水平。重视新型城镇化的人权保障功能,发挥小城镇建设的人权发展价值,应是新型城镇化有效发展、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长期指导国内城乡建设及各行业领域发展的整套完备战略系统,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形成唇齿相依、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两者的双赢;否则,经济社会将陷入发展的"陷阱"。  相似文献   

20.
冯奎 《时事报告》2013,(10):8-15
大家知道,城镇化战略将在我们国家今后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后的城镇化是什么样的呢?社会对此有个基本共识,就是传统型的城镇化道路走不通了,今后要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既然强调新型城镇化,那么这个“新”体现在哪里呢?这既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需要把它弄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