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美国匹兹堡大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了《阿连德的垮台和1964年到1976年间的智利政治》一书。作者保罗·E·西格蒙德教授曾在智利任教,后曾多次去智利,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智利问题研究。他在书中一开头就指出,外部影响不是智利政治形势发展的决定因素,不能以美国、苏联或古巴的干涉来解释智利的政治变动。正如大量的美国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没有使阿连德的前任弗雷的“自由革命”成功一样,美国政府的经  相似文献   

2.
1993年12月11日,智利举行1990年恢复民主制度以来的第二届大选,执政的争取民主联盟候选人爱德华多·弗雷·鲁伊斯—塔格莱当选,将于1994年3月11日正式就职,任期6年。 简历 弗雷1942年6月24日出生于圣地亚哥。祖辈为瑞士移民。系前总统弗雷·裴塔尔瓦之子。毕业于智利中央大学,获土木工程师资格。1968年去意大利进修经营管理和技术课程。1969  相似文献   

3.
智利位于南美洲的西海岸,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300多万,85%的居民倍奉天主教,是世界主要产铜国之一,铜占世界总藏量的30%。爱德华多·弗雷·鲁伊斯1994年3月11日就任智利总统,任期6年。弗雷执政后,基本执行其前任艾尔文的内外政策,且更加务实。目前,政局稳定、经济形势良好、外交活跃。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智利民主化进程中的困难和希望曹琳1990年3月11日,民选总统艾尔文入主莫内达宫,结束了统治智利近17年之久的以皮诺切特为首的军人独裁政权,人们无不为民主的复归而欢欣鼓舞。6年来,艾尔文政府以及1994年执政的弗雷政府为深化民主进程、建立和巩固民主政...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智利人民反对美国控制和掠夺、反对土地寡头剥削的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为了缓和矛盾,1964-1970年执政的弗雷政府不得不采取某些措施。但是在它对美资铜矿公司实行“智利化”的过程中,由于付给美国垄断资本的赎金过高、外资享受的优惠过多,国家从铜矿资源中所得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12日智利将进行军政府统治结束后的第三次总统选举。目前主要候选人是执政联盟推举的里卡多·拉戈斯和反对派联盟推举的华金·拉温,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人士,如共产党领导人格拉迪斯·马林、人文主义党人托马斯·希尔斯、独立人士阿尔图罗·弗雷、生态学家萨拉·拉腊因等,但后几位候选人获胜的希望极小。这里将两位主要候选人的情况简介如下。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尔(RicardoLagosEscobar),社会党人。1938年3月2日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弗罗伊兰·拉戈斯,在里卡多8岁…  相似文献   

7.
贝尔纳多·奥希金斯(Bernardo O'Hi-ggins,1778-1842) ,是智利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领袖、智利独立后第一任最高执政长官、智利近代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本文谨就奥希金斯在智利独立战争中的作用作些概述。奥希金斯1778年8月20日生于智利南部的奇廉城,是一位土生白人。其父安·奥希  相似文献   

8.
王佳 《国际资料信息》2010,(4):36-38,35
2010年3月11日,米盖尔·胡安·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埃切尼克(Miguel Juan Sebastian Pinere Echenique)正式宣誓就职,成为智利共和国新任总统。皮涅拉于1月17日作为反对派联盟“争取变革联盟”的候选人,以51.7%的得票率在大选中获胜,成为智利52年来首位通过选举当选的右翼党派总统。这位在智利“2·27”大地震后就任的总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智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智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贺双荣一、历史及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20年里,中国与智利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但两国的民间政治、文化交往和经贸往来已经开始,其间的经贸关系以民间贸易为主,且多为间接贸易,贸易额很小。1965年中国在智利设立商务代表处后,中智...  相似文献   

10.
时间 1997年11月25日 地点 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 参加成员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克林顿、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韩国总统金泳三、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新西兰总理博尔格、菲律宾总统拉莫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泰国总理川·立派、文莱苏丹博尔基亚、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智利总统弗雷、墨西哥总统塞迪略、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朱利亚斯·陈等16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中国香港行政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和中国台北代表辜振甫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时间 1996年11月25日 地点 菲律宾海滨城市苏比克 参加成员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克林顿、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韩国总统金泳三、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新西兰总理博尔格、菲律宾总统拉莫斯、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泰国总理班汉、文莱苏丹博尔基亚、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智利总统弗雷、墨西哥总统塞迪略、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朱利亚斯·陈等16个主权国家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中国台北和香港两个地区经济组织的代表辜振甫和曾荫权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对智利经济模式几个特点的分析曹琳1973年9月,以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为首的智利军人政变上台后,结束了在智利实行多年的发展模式,采用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市场和金融的自由化,精简政...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智利积极推行“有选择的一体化政策”。它先后与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加拿大等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同多边贸易集团进行谈判。1994年11月,智利继墨西哥之后,成为被亚太经合组织接纳为正式成员的第二个拉美国家;1996年10月智利成为南方共同市场的联系成员。此外,1994年在迈阿密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美国第一个邀请智利参加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1995年7月,欧洲联盟部长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准备同智利直接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目前,智利是惟一与世界…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智利经济模式的运作汤小棣70年代中期,智利在拉美最早实施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向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过渡。1974~1995年的22年来,智利的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其他拉美国家。智利年均经济增长率为4.2%,出口累计增长近10倍,年通胀率从369%降至...  相似文献   

15.
智利金融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稳定谢文泽1974年,智利开始进行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来说,智利的金融体制改革是成功的,其经济不仅从80年代初的危机中得以恢复,而且同70年代初相比,经济取得了更快的发展,经济形势也更加稳定。但是,智利的金融体制改革并不是一帆...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智利的对外贸易新战略杨西智利是拉美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国家。早在70年代它就开始改革进口替代模式,单方面大幅度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积极促进出口。20多年来,智利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巩固和完善,外贸成为本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进入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17.
浅谈90年代智利对外经贸关系曹琳自1984年以来,智利经济连续1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6%,高于其他拉美国家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同期的增长速度。在导致智利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对外贸易,主要是出口部门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4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8.
智利政局稳定经济增势不衰王晓燕在西方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1993年智利经济出现了连续10年增长的好形势,被西方人士称为拉美的“一只虎”。1993年4月在汉堡举行的美洲开发银行大会上该银行董事劳伦斯·萨默斯说,“智利己成为其他国家及美洲开发银行的好样板...  相似文献   

19.
1974年上半年,纽约弗雷鲍特矿业公司所获得的利润比去年同期的利润约增长四倍.该公司的净利据说已达298%,达到四千一百万美元,而到1973年6月止,净利只有一千零四十万美元。今年上半年的利润比该公司成立六十二年历史中任何一年的全年利润还高。今年这家公司所得利润中的66%收益(大约二千七百四十万美元)是来自该公司拥有87%股权的子公司“弗雷鲍特——印度尼西亚联合公司”。这家子公司是在新几内亚地区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雅的一个偏远地区经营的鄂特斯伯格铜矿。这说明自从鄂特斯伯格铜矿于1973年2月投产以来,弗雷鲍特矿业公司的收入已超过了它对该铜矿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的拉美面临着以下4种战略选择。一、实现贸易多样化这一战略选择,是指或多或少地按照华盛顿共识,实施单方面的经济自由化计划,降低贸易壁垒,寻求更为广泛的贸易伙伴。在拉美,最有能力实施这一战略的国家是智利。到1991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智利最大的贸易伙伴。智利还与欧盟(尤其是德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在1994年12月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智利被正式邀请参加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谈判。通过与欧洲、日本和美国发展贸易关系,智利没有受到任何一个贸易伙伴的牵制。其他拉美国家很想实施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