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面孔     
正米歇尔·奥巴马3月20日,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的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米歇尔首次单独对华进行正式访问。在中国期间,米歇尔一行到访中国三座城市,访问三所学校,发表两次演讲,主持一次圆桌会议,与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共进私人晚餐并观看演出。在中美两国交往史上,此前虽也有"第一夫人"单独来华的先例,如希拉里1995年曾作为总统夫人来北京参加第四届联合国妇女  相似文献   

2.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教授首次在海南举行夫人公共外交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第一夫人外交特色,极大提升了我国软实力和国家形象,被诸多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的“新名片”.彭丽媛教授亲力亲为,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推介了海南,开启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开展夫人公共外交活动的先河,为博鳌公共外交基地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翻开了博鳌公共外交的新篇章.为筹办好彭丽媛教授的夫人外交活动,中央有关部委、海南省有关部门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全力保障,有关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在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平台和外专引智渠道服务博鳌公共外交基地方面也积累和收获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主场外交往往与元首外交、大国外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来,中国主场外交活跃,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表现。"一带一路"主场外交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外交,也折射出了中美俄三角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三位一体。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美俄三角关系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3,(11):4-4
3月22日起,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四国进行国事访问,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亮相国际舞台,其朴实、生动的话语为公共外交树立了典范。陪同出访的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也亮点频出,其言行举止乃至本土品牌的衣着、拎包,引发热议,分析称,“第一夫人”所展示的外交魅力,将有力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美国对华公共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由"接触制衡"转向"超越性接触",由"应急防御"逐渐转向"常态进攻"。防御性的公共外交理念促进了中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仍面临着国际政治体系与秩序、外交理念与外交政策、中美固有矛盾及分歧以及领导人执政理念及个人偏好的制约。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转变具有同步性与协调性,是美国全球战略完善和体系变革的一部分,是美国对华整体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在新型政治格局背景下,中国应积极应对这一外交转变,并在对美公共外交中构建适合中国的新型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小康》2013,(6):8-11
看好你呦!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5月17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穿学士服参加鲍伊州立大学的毕业典礼,被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并为600名毕业生发表演讲,鼓励大家勇敢追梦。近日,举世瞩目的习奥会,让全世界的媒体人更加忙碌,关心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人们更是翘首以待。但经证实,由于女儿的学期尚未结束,第一夫人米歇尔将无法陪同奥巴马一起前往加州"安纳伯格阳光庄园"与中国领导人夫妇见面。外界期待的中美两国第一夫人共同亮相的愿望由此落空。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中美外交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美两国的外交特别为世界瞩目。全球关注美国,是希望了解打着"变革"旗帜的奥巴马会给这个超级大国的对外政策带来哪些变化;西方关注中国,是期待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能扮演"救世主"的角色。新年开局,中美两国也频出外交大动作,如何解读2009年的中美外交布局?我们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  相似文献   

8.
博鳌看点     
《小康》2013,(4):52-53
新形象新经济第一夫人处处留下倩影,国内服装业受益,股市服装板块大涨。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对第一夫人彭丽媛的外交形象予以好评,认为她展现了中国第一夫人的新形象。习总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意味深长:"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要共同维护和平,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习总此语引发了各媒体的充分想象,这究竟说的是谁呢?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21,(4):24-25
正3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成为全球焦点,关于涉台议题,中方坚定而明确地表明既有立场和红线,岛内各界对此高度关注、热烈讨论,并对会谈之后的中美关系与台海走向解读纷纭。看点一:中美外交交锋背后是大国实力的对抗对于此次会谈,台湾舆论高度关注,认为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中美白热化外交攻防,纷纷跟进解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认为,中美"各自表述、没有交集"的直白对话,只有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眼球对眼球"的紧张氛围差堪比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是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依据。中国与美国的外交实践,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外交关系的理论。外交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二重性、危机性、客观必然性、目的性。中美外交实践也证明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中国化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1996年7月8日,在非洲统一组织策32届首脑会议召开的同时,非洲第一夫人们怀着改善农村妇女的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共同理想,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召开了首届“非洲第一夫人”高峰会议,并通过“非洲第一夫人宣言”。喀麦隆总统夫人尚塔尔·比亚做为东道主,接待了博茨瓦纳、布隆迪、佛得角、刚果、加蓬、马拉维、纳米比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以及坦桑尼亚10个国家的总统夫人。比亚在高峰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说,非洲大陆上,农村妇女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始终位于发展的前沿。“作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夫人,我们的作用就是要为她们争取权利,随时…  相似文献   

12.
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 中国外交的重要特色就是政府外交与人民外交的相辅相成。新中国成立时,政府外交和民间外交几乎同步开始运行。中日建交的历史进程中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中美建交前的“兵乓外交”,都是民间外交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案例。在1957年,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中国的整体外交有过界定,即“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我国的民间外交在各历史时期都取得了记入史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旨在破解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修昔底德困境",其中亚太地区成为构建新型关系的实验田。源于地缘政治和自身利益,日本因素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变量。日本外交策略尤其是安倍二任首相后的外交行为,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日本第三方因素作为分析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切入点,在梳理宏观视野中的日本因素影响比重后,重点探讨安倍上任后的"冲击波",提出新形势下日本实用主义外交的战略错位,归纳中美应对日本因素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3月22日至30日,彭丽媛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等四国,首次以主席夫人的身份亮相国际舞台。一时间,"充满魅力、气质绝佳、搭配得体"等赞美之词不绝于耳。西方媒体也称,彭丽媛具有第一夫人的全部特征:习惯公众的注目,有一种平易  相似文献   

15.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议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严重对峙,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出于冷战考虑,扶植台蒋政权,妄图推行"两个中国",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1979年中美邦交正常化,中美两国围绕台湾问题展开的外交斗争并未因之中断.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近10年以来,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反而有增无减,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引发严重对抗.  相似文献   

16.
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确定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处理中美、中俄、中日等关系 保证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外交环境 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33)
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踏上中国领土,为1979年中美建交铺下坦途。出发前,他引述美国太空人在月球留下的碑文:"我们是为全体人类的和平而来。"然而,这趟不可思议的外交访问,其实是两国耗费三年精心布局、意在打破冷战格局的世纪会面。11月8日,特朗普开启他任内首次访问中国之旅。今年是中美签署《上海公报》45周年。包括《上海公报》在内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公报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中美关系历经世界深刻变革,仍然稳固、坚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相似文献   

18.
夏明星  华灵强 《传承》2009,(7):17-19
由于卡特出生于1924年10月1日,生日恰好同中国的国庆节在同一天。每次会见时,邓小平总要说:"你的生日是你与中国人民友谊的特殊情结。"对于邓小平的外交风采,卡特也深为折服,他在邓小平逝世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我深感荣幸的是,在我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邓小平与我实现了中美建交。"  相似文献   

19.
孙涛 《友声》2012,(4):15-15
<正>实话实说、真诚聆听是人际交往所推崇的朴实而又高尚的境界,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国与国的外交活动。"实话实说"代表团就是本着这样的初衷应运而生,逐步发展成为对美民间外交工作的一个品牌项目,在中国各行各业的民间人士与美国国会议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彼此都有机会去诉说、聆听和感知中美两国的实实在在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马克思·鲍卡斯(Max Baucus)。所谓"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位从未涉足外交领域而颇受人尊敬的议员,在72岁高龄即将届满卸任之际,又被委以重任出任驻华大使,足以在中美两国引发一番热议。2013年岁末,首位华裔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宣布完成了其出使中国的使命,在回祖籍省亲之后返美与家人团聚,与此同时将担负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任的驻华大使一职留给了下一位继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