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官场小说近几年持续升温,在职官员逐渐成为创作的主力军。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特殊身份充满兴趣,意图通过官场小说来洞窥官场文化,甚至将之奉为“官场教科书”。“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曾说,好的官场小说,其实就是在给官场和官员“祛魅”。然而,目前许多人心目中的“官场教科书”,实际上只是作者笔下的“假官场”。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朱迅的文章,周久耕要写“官场小说”,说明他对自己把握官场文化的能力很有自信。此举也引来了外界对“官场小说”的讨论。时下,官场小说大多是畅销书的热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点击数和评论数,官场小说都居高不下。官场小说的大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场的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对官场文化的好奇,看官场小说主要用来满足窥探欲;一部分是官场中人,为自己能在官场险滩中全身而退寻找“官场秘笈”;  相似文献   

3.
邓聿文 《当代广西》2008,(17):22-22
中国是一个讲究“中庸”之道的国家,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堤高于岸,水必湍之”。特别是在官场,如果偶有一两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冒尖者,就很容易被舆论当作官场“异类”看待。  相似文献   

4.
他是海南省林业局最“冷”的处长,负责森林防火,但他在职15年,却因敢言直谏,竟使自己成为海南最出名的处级干部,更被称为“中国生态第一斗士”、“官场异类”和“海南官场扫把星”。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凭良心做了该做的事,说了该说的话—  相似文献   

5.
亦杰 《公民导刊》2005,(1):54-54
一位官至“六品”的老同学来访,我问他为官多年有何感受?他信口出格言:“要么不到官场去,要么无毒不丈夫。”他看出我这非官人士对此话的疑惑,便加以解释:“人在官场,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比如,人家给班子成员每人送一份礼,你收还是不收?收,你就没有守住良心;不收,你就变成‘无鱼’的‘清水’,成了‘腐败异己分子’,处处受排挤,离退出官场不远了。”  相似文献   

6.
“潜规则”.指那种上不了台面,进不了文件,甚至难以启齿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它无影无踪,却又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商界、文坛、民间均有,然而以官场为害最烈。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作为交易的一方,想通过权力谋取某种利益的人作为交易的另一方,进行着“权为你所用,利为我所谋”的相互交换。“擒贼先擒王”.官场潜规则是各行各业潜规则的“王”。官场的潜规则如能得到有效惩治,社会其他领域的潜规则,也就难于逞威。  相似文献   

7.
目前,“两面人”已成为官场的一道奇特景观。官场中的;“两面人”,往往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腐败、行动搞腐败。贪官之中,官员的级别愈高,其廉政名言往往愈感人。这些言行不一的“两面人”,不仅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形象,而且对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今官场中,不乏为权位投靠上级之人,不乏为金钱卖身不法商人之辈。本文欲一一解析官场“家奴”的众生相,以觅世间良药诊之医之。  相似文献   

9.
昔日风光无限的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如今深陷“造假门”。“只有性别是真的,名字、身份、年龄、履历、档案都是假的”的王亚丽驰骋官场十余年,风光之余忘了顾忌,为骗取亿万资产不惜冒充亿万富翁的女儿。造假门亦给石家庄官场带来了极大的震荡。  相似文献   

10.
李东 《小康》2010,(9):9-9
曾挂职担任湖南临湘副市长的姜宗福在采访中爆出官场有很多潜规则。“潜规则”这玩艺儿,其实并非官场独有的专利,而这恐怕不过是诸多“官场潜规则”中无伤大雅的冰山一角罢了。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新的朝廷诞生,或者会因为“起于山野”也曾获得官场上的短暂活力。然而,随着“打江山”者的死去,“打江山”时的朴素品性必然也会在官场上逐步地流失。于是,挑选新的治世之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朝朝代代的统治者们需要认真慎视的一个问题,但结果始终未走出这个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为官杂谈     
为官杂谈周健行官者、领导也,公仆也。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偏激心理,认为清高者不屑于为官从政,不屑于与官为伍,认为官场多龌龊,为官多不廉。但也有另一种偏向,伸手要官脸不红,跑官闹官。C不跳。现实官场中“清官”、“好官”不少,但也确实存在“贪官”、“庸官”。...  相似文献   

13.
方圆资讯     
《民主与法制》2007,(6X):60-61
官员迷信与“官场潜规则”有关,舆论监督对象“申冤”要拿出实据,公众的民意诉求为何被边缘化,法治要先治“官”,取之于民的税收有多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14.
清新之风吹进官场,吹进各行各业,吹进百姓心中,也吹进了“两会”会场。风清气正,求真务实,民主开放,成为今年“两会”最真切生动的“素颜照”。  相似文献   

15.
东汉的“贪赃有理无害”论刘范弟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官场的贪赃风气是很严重的,而且开国之初即已风行,官场上下聚敛成凤,贪赃动辄巨万,以致“财货公行,政化日损”(《后汉书·李云传》)。如建武十五年大司徒欧阳歙就“坐赃罪千万余发觉下狱”而诛死(《后汉书·欧阳...  相似文献   

16.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36):20-21
整肃官场奢靡 2014年,作为“习李新政”核心标签的反腐倡廉浪潮。继续高歌猛进。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整肃官场的奢靡积弊。 这一年,从严控公款吃喝的食品“节约令”。到党政机关景区开会禁令“升级版”,从新则规范中央单位培训费、差旅费。到立规禁建接待场所,再到触及种种“微腐败”的“节礼”禁令,抑制奢靡冲动的中央戒律接踵而至,地方版细则步步跟进。这一年。整治“会所歪风”、清理奢华建设、查处“小金库”等行动此起彼伏,不断切除现实中的腐败沉垢。据统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至少出台了20个涉及党政干部的禁令,“严禁”一词强调了84次。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2010,(10):20-21
纵览历史和现实,如果把产生“官油子”的官场文化称之为官油子丈化的话,它大概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严石 《人民政坛》2007,(7):44-45
这几年,社会上陪舞、陪酒、陪歌的“三陪”现象有所收敛,然而,另一种“三陪”,即官场上陪吃、陪会、陪玩,却已经成为基层干部沉重的包袱,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瑞安市乡村巫师陈仕松“指挥一切,调动一切”,操纵全市干部的升降进退,权倾一时,威风一方。巫师参政,堪称瑞安“新官场现形记”,甚至可谓填补了我国用人史上的一项“空白”。细细读来,很是让人惊心和汗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中,宗族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本质特征就是血缘关系。在封建社会,血缘关系不但缔结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而且在官场也成了维系官员之间的纽带,因而官员之间互相勾结,攀亲结党,“近亲繁殖”成了封建官场的“升迁图”。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近亲繁殖”仍然大有市场。单位=家庭家庭黑网少数干部深谙血缘关系的奥秘,一旦权到手,便大肆安插亲朋,他们管辖的部门,便成为“近亲繁殖”的土壤。宁夏回族自治区原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周文吉在担任人事劳动厅厅长期间非法将自己的亲属录用为国家干部。周文吉的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