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国现有法律政策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1 .《宪法》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1 )我国宪法第 33条第 1款、第 2款明确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要是中国公民 ,就应当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 ,因此农民工应当拥有与其他社会成员和群体平等的宪法地位。宪法第 33条第 3款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基本人权原则的宪法确认 ,为保护农民工个体的正当权益提供了根本法依据。宪法第 1 3条关于公民私有财产的保障条款 ,为农民工收入的取得与保护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宪法和宪政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农民工是公民的一种,当然享有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我国宪法从没有将农民工排斥在外,现行宪法对农民工是平等的,是没有歧视的。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宪法实然权利主要有平等权、选举权、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或社会保障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必须保障农民工宪法实然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设立侵占土地罪的依据与必要性 (一)设立侵占土地罪的立法依据 1、宪法依据。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一重要规定,为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定了法律依据。宪法第9条第1款规定:矿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对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正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其进一步规范与管制已迫在眉睫!就我国现状而言,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将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其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保护劳动者权益,对于规范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法律中的语言失范现象比较严重,《宪法》第49条第1款中的"母亲"一词的使用即是一例。法律语言失范主要是社会变迁、立法语言规范意识、立法语言研究等因素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的不确定。《宪法》第49条第1款中的"母亲"应当为更为准确的"妇女"一词所代替,从而明确宪法保护对象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6.
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在政治、社会、经济等一切领域内,均享有平等的权利。在对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探讨中,宪法中规定的公平原则应被重视并作  相似文献   

7.
宪法诉讼是解决宪法争议的一种诉讼制度,是由特定司法机关根据宪法对公民宪法权利遭受侵害时,通过法定程序给予最终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我国应当确立宪法诉讼制度,赋予公民直接运用宪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此制度不仅是对全面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益补充,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当前的政治和司法体制相互协调,为完善我国的司法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部有关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法典,它的制定是我国侨务工作迈向法制建设的重要标志。该法的制定历时五年,集思广益。其主要内容是我国《宪法》第五十条规定的具体化,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正确,是有效的侨务法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国内的合法侨益。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人数最多、社会奉献最大的劳动群体,也是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弱势群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法制教育既是依法保护农民工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亟须对目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0.
人权条款入宪后必然会对我国原来宪法的价值体系和规范逻辑造成影响。从规范定位上看,我国人权条款应该定位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而不是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人权条款作为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入宪后造成现有宪法文本中的人权和公民权的逻辑错位、内在逻辑体系上的不协调。因此,理性反思我国人权条款的入宪模式及其问题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规范难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已成为支撑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现行法律体系对其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并不够。平等法治理念的缺失、城乡二元制度的存在等,造成其合法权益屡遭侵害。因此必须在平等就业权、劳动条件权、社会保障权诸方面,加强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制度的法律构建。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农民工在城镇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屡遭侵犯。从法律的视角看,采取有效的法律措施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军婚保护立法规定的不足 1.我国的军婚保护立法违背了平等自由原则。《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婚姻法》第10条至18条都有男女平等原则的具体规定。而《婚姻法》第33条:“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的规定虽然出于保护军婚的目的,但从另一个方面却造成离婚权利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研究农民工与建筑施工企业、包工头之间的劳动关系,对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工头与农民工之间构成民法上的雇佣关系,而认定农民工与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关系,更能体现劳动法的倾斜保护原则。《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二)》第10条规定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合法有效的完善,农民工的权益受损现象日趋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农民工的保障权、就业权等权益现状的分析,总结农民工权益受损的表现形式以及通过扩大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明确劳动者的相关权益,明确用人主体的法律资格,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制度等法律途径,使得农民工的权益得到合法有效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1994年5月12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这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刑事赔偿是国家赔偿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刑事赔偿是指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或者财产权损害而产生的国家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法中建立刑事赔偿制度.充分体现国家司法制度对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视和保护,有利于改善司法机关的工作.加强司法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是我国宪法原则精神的体现和要求.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是"三农"工作的热点和难点.农民工权益缺失最为严重的就是劳动权益,这其中主要涉及到自由择业权、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障权.我国应当彻底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权益保护创造平等的制度环境;建立和健全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对矿区农民工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提高矿区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正视并引导非正式组织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形成的特殊群体,现已拥有2.5亿成员,他们对国家、社会贡献巨大,但尚未得到独立、平等、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实现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符合人权保障、法的正义价值、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有法律和实践创新有机整合的要求,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改变农民工弱势群体地位必须通过加强结社力量,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来实现。相对于工会而言,当产生纠纷时,农民工更愿意选择同乡会。建立或加入同乡会属于结社自由的范畴,应受宪法较强保护。国家对农民工结社自由的实现,负有宪法义务。国家应对现有的社团管理制度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宪法个别条款作了修正,通过了第十二条至第十七条修正案。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意志的反映。宪法的第三次修正,使我国现行宪法更具科学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