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值夏明翰烈士一百周年诞辰,我们以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革命先烈,我们同样以崇敬的心情怀念在夏明翰影响下,对革命矢志不移,勇往直前,英年早逝的夏明翰的三个弟妹——夏明震、夏明霹、夏明衡三位烈士。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再一次向全党明确提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几年来,我们衡阳市的各级党组织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并在贯彻执行这一方针中,充分运用我市丰富的地方党史资料,在全市人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党史和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尤其是去年党的六中全会以后,我们趁衡阳籍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夏明翰烈士诞辰90周年之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学夏明翰精神,做优秀后来人”的教育活动,并建造了夏明翰烈士塑像和明翰  相似文献   

3.
夏明翰是毛泽东早期在湖南亲自培养和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是毛泽东的好学生、好战友。共同的斗争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难忘的会见1920年金秋,岳麓枫红,湘江水碧,夏明翰带着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以后的喜悦,来到了全省革命活动的中心长沙,寄住在何叔衡的一个朋友家里。  夏明翰从家里跑出来时,仅向母亲要了几吊钱,换洗衣服也没有带。当时,何叔衡率领驱张代表团到郴州去了,夏明翰不愿麻烦何叔衡的朋友,也不愿求助于在长沙的姐夫,于是,他便到街上去找活干,赚几个硬币买饼充饥。  几天以后,何叔衡回到长沙,就带着…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7,(7):38-38
共产党人夏明翰烈士在被敌人逮捕时年仅28岁。敌人要他为自己的生命,为孩子、妻子三思而行,但他坚定地说:“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而定了。”临刑前他大义凛然地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展现出共产党人坚信共产主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5.
信仰的力量     
刘岳 《北京党史》2014,(5):64-64
正什么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大家熟知的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刑场这样写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为了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夏家一门5烈士。七弟夏明霹是衡阳游击斗争领导人,在夏明翰牺牲前一个月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割掉脚筋、铁丝穿手心,仍没有使他屈服,1928年2月28日英勇牺牲,不到20岁。五弟夏明震牺牲前任中共郴县中心县委书记,1928  相似文献   

6.
不要包办婚姻  夏明翰祖籍湖南衡阳县礼梓山舍家大屋,1900年出生在他父亲为官的湖北省秭归县。夏明翰少年时期聪颖过人,深得祖父夏时济的钟爱。17岁时,身材高大,英俊潇洒的夏明翰进入在衡阳的湖南省第三甲种工业学校读书。当时,同乡有个李乡绅在衡阳九如斋开了爿店铺,家道富裕,与夏家的关系极好。李乡绅有一个女儿叫李秀凤,二八芳龄,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长得还算俊俏,性情温柔,善良贤淑,跟在母亲身边做些针线活,也识文断字。夏时济与李乡绅很合得来,两家又门当户对,于是夏时济托人向李家说亲。自然,李家爽快地答应了。可…  相似文献   

7.
《党建》2020,(8)
正1928年3月20日清晨,共产党人夏明翰被押往汉口余记里刑场,当国民党反动派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时,他挥笔写下气壮山河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随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夏明翰,字桂根,1900年出生于湖北秭归。夏家几代为官,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尽管家境优渥,但夏明翰从不以"夏府少爷"自居,还时常帮助家里的佣人、同情贫苦的百姓。  相似文献   

8.
正半截铅笔写家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光耀千秋的就义诗。这首诗气吞山河,声震中外,半个多世纪以来,早已家喻户晓,传颂不衰,成为共产党人的正气歌。它惊天地而泣鬼神,昭日月而遗后昆,成为千千万万的革命者为争取解放、视死如归的战斗号角,也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鲜为人知的是,夏明翰不仅仅是侠肝义胆、豪气铮铮的钢铁汉子,同时也是一个重情重义、  相似文献   

9.
正闻君就义汉江城,慷慨高歌主义真。气吞山河遗篇在,血溅沙洲浩气存。白骨推波卷巨浪,丹心永照"后来人"。喜见今朝乾坤赤,英魂含笑看朝晖。这是新中国诞生后,郑家钧同志专程到汉阳凭吊她的爱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同志的忠魂而作的一首七律。夏明翰同志不仅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而且有非凡的写诗才能。他的诗,尤其是他的就义诗,充满革命豪情,饱含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鼓舞着  相似文献   

10.
夏明翰故居     
《新湘评论》2020,(10):F0003-F0003
夏明翰故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80余年,故居内陈列着夏明翰烈士的铜像和诗稿等近400件文物,还收集了何叔衡、郭沫若等为夏明翰题写的挽联和诗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烈士就义前所写的这首诗气壮山河,一直广为传颂,他的忠诚、勇敢、坚毅和坚守的"主义"也影响着无数的"后来人"。夏明翰故居先后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  相似文献   

11.
夏明翰斩蒋贼头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 夏明翰(1900~1928),衡阳县礼梓山人。1921年冬入党。1924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负责农委工作。19  相似文献   

12.
一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革命烈士夏明翰,不仅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献身精神,而且有非凡的写诗才能.1926年,夏明翰的好友、后来成为革命烈士的郭亮买了一把宝剑,挂在床头,经常在清晨打拳练剑.一天,夏明翰问道:"你那宝剑挂在床头是什么意思?"郭亮笑而不答,旁边有人打趣说:"他在想诗,莫打岔!"郭亮也笑着说:"你们真的引出了我两句打油诗."说着他念了这样两句诗:  相似文献   

13.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1920年秋天,夏明翰在母亲的帮助下,冲破封建官僚家庭的桎梏,开始了革命生涯,并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以后,夏明翰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常委兼组织部长等职,并负责农委工作。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夏明翰把自己的亲兄弟派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工作。他的五弟夏明震是广州农讲所第一期毕业生、中共党员。夏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既为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指明了方向,又为巩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党员干部对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革命烈士夏明翰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壮丽诗篇,不正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9,(10)
“五四”运动爆发后,衡阳学生在夏明翰、蒋先云等发动组织下,于1919年6月7日成立了湘南学生联合会,会址设在江东岸浮桥公所。这是湖南当时唯一的区域性学生组织,下辖湘南各县学联,学联负责人每学期改选一次,自成立到1927年5月解散,前后共选举16届总干事,著名共产党人夏明翰、蒋先云、袁痴、黄静源、李汉藩等都先后担任过学联的总干事。湖南学联成立后,积极领导湘南各地  相似文献   

16.
正亲爱的夫人钧:同志们常说世上唯有家钧好,今日里才觉你是巾帼贤。我一生无愁无泪无私念,你切莫悲悲戚戚泪涟涟。张眼望,这人世,几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各取所需"终有日,革命事业代代传。红珠(指夏明翰赠与郑家钧的一颗红珠——编者注)留作相思念,赤云(指夏明翰的女儿夏赤云——编者注)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7.
王水莲(1889—1967年),是土地革命时期连罗党和红军的创建人杨而菖的母亲.人们尊称她为“杨母”。她出生于透堡镇尖墩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勤劳厚道.乐于助人。育有三子。丈夫早逝,寡妇幼子.常受地主富人欺凌.甘苦备尝.培育子女长成。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曾这样谈过自己的母亲:“好有四十一年是幸福的,后来孀居。要知道,妇女爱自己的丈夫,超过我母亲爱我父亲的并不多。可是她毕竟在自己的子女中找到了慰藉,在我们这些儿孙中间又度过了十四年,这至少不能说是不幸福的。”恩格斯的母亲爱利莎不是戏剧中描绘的超凡的“圣母”,而是一位平平常常的母亲。像其他亿万母亲一样,她以自己的母爱方式,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把自己的幸福同儿女的成长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母亲的温暖爱利莎于1797年生于德国哈姆,1819年结婚,共生育8个子女,革命导师恩格斯是他的长子。爱利…  相似文献   

19.
革命先烈夏明翰,曾受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湖南省委的派遣,多次亲临浏阳领导和参加革命活动,为浏阳建党工作和工农运动的开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浏阳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九二一年秋,夏明翰随陈昌、陈作为等来到浏阳西乡的金江书院,以教师身分,向进步师生推介《湘江评论》、《中国青年》、《新青年》、《向导》、《解放与改造》等进步书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他和陈昌等人还倡导成立了“浏西文化促进会”,举办假期教师进修班,创建了浏阳第一所  相似文献   

20.
夏明翰出身于没落封建绅士家庭,1920年秋天,夏明翰在母亲的帮助下,冲破封建官僚家庭的桎梏,去长沙开始了革命职业生涯,从事青年学生爱国活动,并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以后,夏明翰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常委兼组织部长等职,并负责农委工作。 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夏明翰把自己的亲兄弟派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