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1986年开始,先后对全省9个地市、20个市县的60多个鸡场和1436个专业户进行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流行病学调查。疫区点存栏数789936只,发病599675只,发病率75%;死亡251998只,死亡率40%。由于近年来普遍应用疫苗和卵黄抗体防治,效果显著。1994年对17个鸡场抽查结果,平均发病率控制在7%以下,减少发病68%;死亡率降至3%,减少死亡39%。  相似文献   

2.
(一)情况调查 在养鸡生产中,曾多次遇到仔鸡发生肌胃溃疡病。1985~1986年两年的时间就有15个专业户鸡场发生本病,如某鸡场养鸡320只,20日龄发病,10天死亡62只,占19%。另一个鸡场养鸡831只,41日龄时鸡发生死亡,因没有明确诊断,17天中死亡167只,占20%。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发病品种为星布罗、AA、罗曼肉用商品仔鸡,以20~63日龄多发,20日龄以下63日龄以上鸡尚未见发病。病程3~12天,随着日龄增大,症状表现轻微或不显症状,死亡率相应也低。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情况 四川省万县部分鸡场和养鸡专业户的鸡群,产蛋量急剧下降,并陆续发病、死亡。笔者于1983年8~9月调查5个养鸡场(户)共养鸡9267只,发病8466只,发病率为91.4%。其中产蛋鸡1588只,死亡444只,死亡率为28%;仔鸡7679只,死亡7258只,死亡率为95%。产蛋鸡发病前,月产蛋平均787斤,发病后月平均产蛋241斤,产蛋下降669.4%。病期产的蛋孵化率只有69%,孵出的雏鸡死亡率为97%。  相似文献   

4.
江陵县白马区某鸡场和专业户喂养雏鸡共1744只,于1985年5月爆发疫病,死亡614只,死亡率35.2%。我们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曲霉菌病。 (一)发病情况 江陵县白马区养鸡专业户,从地区种鸡场购回罗斯和希赛斯商品代出壳鸡,放于一间(约20平方米)地面铺谷壳的育雏室内饲养,到19日龄时鸡群共513只。育雏期间,雏鸡服用痢特灵、土霉素、青霉素等药物和滴鸡新城疫Ⅱ系苗免疫。5月12~16日雏鸡发病死亡102只,死亡率19.9%。另一鸡场自孵罗斯商品代鸡,未售完雏鸡放在两间(约20平方米)一边开有窗户,地面铺谷壳的育雏室内喂养,9~15日龄时,雏鸡1231只,防疫程序  相似文献   

5.
雏鸡脐炎的诊断荷泽市某鸡场购进罗曼鸡雏2800只,2月8日进鸡,在网上育雏、电取暖保温。在3日龄时听到有个别鸡时而尖叫未留心观察,4日龄开始发病死亡,至7日龄共发病1300余只、死亡720只,发病率占46%,死亡率达55%以上。主要症状为两翅下垂,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商品肉鸡饲养迅速发展,但由于商品仔鸡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地影响了养鸡业的发展。1998年笔者对本校试验鸡场15.5万只不同批次的鸡进行跟踪调查,其中发病死亡鸡10075只,肾有病理变化的鸡6045只,占死亡鸡的59.9%。因此,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肾结石在鸡很少发生。我科研所鸡场在较短时间里连续发生10多例,比较典型。现将一起成年肉鸡的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肉鸡舍自1986年入冬以来舍内平均温度在2~7℃;湿度较高,天棚上有成片水珠,地面积有粪水,鸡体被稀粪污染,舍内空气较污浊,氨气浓度较浓,人进入鸡舍时有明显的刺鼻感觉。饲料是按鸡不同生长时期由饲料加工厂提供的全价饲料,但前段时间蛋白质含量偏高。该舍共养615只,发病死亡13只,其中公鸡8只,母鸡5只,发病率2.11%,公鸡占发病数的61.15%,母鸡占发病数的38.46%。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某鸡场饲养的雏鸡发生了主要以肺脏出现黄白色结节为特征、类似禽结核的一种疾病,死亡率达11.5%,经鉴定是由伪结核耶尔赞氏菌引起的雏鸡伪结核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采用青霉素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一)发病情况 南京市某鸡场于1989年10月引进了一批罗斯商品代日龄雏,共4650只,从7日龄开始发病,当天死亡23只,第2天死亡46只,以后每天死亡平均70只左右,最高的1天死亡达100只,整个发病过程中共死亡634只,死亡率达11.6%。用青霉素治疗,同时改善饲养管理后,疫情得以控制。(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不肯走动,常常伏地;当病雏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后常常不到1天死亡。有的雏鸡生前无症状,突然死亡。病理变化,先后剖解近百只病死雏,早期死亡的90%的雏鸡肺脏上满布粟粒大乃至黄豆大的黄白  相似文献   

9.
1999年 7月间 ,江苏省镇江某养鸭场肉鸭发生了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 ,诊断为鸭疫巴氏杆菌病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1 流行病学调查该鸭场在 1997年秋对原鸡场改造消毒后开始饲养肉鸭。 6月下旬曾将近百只菜鹅寄养在该场催肥 ,同期购进苗鸭 70 0 0只 ,7月上旬开始陆续发病 ,中旬达到高峰。每日死亡近百只 ,至 7月 15日共有 5 783只发病 ,死亡 3 2 17只 ,发病率为 82 .6%,死亡率为 5 5 .7%。发病死亡的主要是 10 2 0日龄的雏鸭 ,1周龄以内和 3 0日龄以上的鸭没有发病。2 临床表现发病初…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省部分鸡场,尤其是某些养鸡专业户的母鸡群中发生脂肪肝综合症(FLHS),发病鸡群产蛋率下降,有的鸡群较为严重:1981年咸阳某农户养鸡场,发生此病,死亡率高达37.8%;1983年夏季,宝鸡某鸡场自8月12日开始,420只产蛋母鸡,每天死亡4~6只,最多的1天(8月18日)死亡14只,至8月22日共死亡132只,死亡率高达31.4%。解剖病死鸡中发现多数鸡肝出血,部分鸡伴随发生,尿酸盐沉着及卵黄性腹膜炎等;1984年2月至6月,泾阳某农户养鸡场发生同样疾病2400只产蛋鸡陆续死亡116只(死亡率4.8%),同时,发生脱肛44只,死亡23只,其他疾病未见发生。本病多发生于1~1.5岁的产蛋母鸡,体况肥胖,或多发生于刚刚更换某种饲料配方的鸡群或禽舍温度过高、通风不良及鸡群密度过大,但公鸡和幼雏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云南某鸡场发生鸡急性死亡的疑似禽霍乱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无菌采集送检死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及荚膜分型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该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氨苄、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仅含有磺胺类sul2基因和四环素类tetB基因;动物试验表明,接种500 CFU的45日龄鸡在接种后7 d内全部死亡,接种12.5 CFU的小鼠在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该鸡场发生疫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我国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从奶牛、产蛋鸡、屠宰场的猪、舍饲的绵羊和山羊的粪便及肠内容物分离空肠弯杆菌的试验结果。从肠内容物取样,猪分离率为32.61%;粪便材料,猪、鸡、奶牛、山羊和绵羊分别为26.47%,13.04%,9.76%,13.33%和6.82%。利用改良的布氏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新分离株后置37℃保存,解决了弯杆菌新分离株保存难题。5株新分离株分别于10、20、30和40天检查,全部存活,效果可靠。这一方法对分离鉴定弯杆菌时菌株的短期保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连云港市某鸡场,于1989年6月5日引进父母代AA肉鸡4792只,置一隔离场饲养。解除隔离后分4群平养,即A群1400只,B群1475只,C群900只,D群880只,以木屑为垫料。7月11日(38日龄)时于A、B两群发现病鸡,另两群也相继发病,之后病情加重,死亡增多,高峰期每天达70~80只。发病后经用多种药物治疗,病情未能得到控制,至8月13日止,本批雏鸡共死亡577只,死亡率为12.4%,其中A、B两群发病较严重,死亡数分别为250只和255只,占死亡总数的87.52%,死亡率分别为17.86%和17.29%。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云南某鸡场发生鸡急性死亡的疑似禽霍乱病例进行病原确诊。无菌采集送检死鸡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 rRNA基因分析及荚膜分型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致病性分析。结果,该分离菌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氨苄、头孢他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敏感,对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12种药物耐药;耐药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仅含有磺胺类sul2基因和四环素类tetB基因;动物试验表明,接种500 CFU的45日龄鸡在接种后7 d内全部死亡,接种12.5 CFU的小鼠在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死亡小鼠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上述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是该鸡场发生疫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我国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发病情况及症状 京郊某种鸡场引进海佩科肉种鸡11000羽,育雏期情况良好,从16周龄开始陆续发病,病鸡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瘫痪症状。常见单侧或双侧腿麻痹,头后仰呈观星姿势,站立不稳,失去平衡,丧失采食能力,逐渐消瘦而死亡,病情严重者卧地不起,取急性死亡。部分鸡出现毛囊出血,血液不凝固,流血过多而死。至25周龄开产共发现病鸡687只,发病率为6.2%,死亡450只,  相似文献   

16.
1991年6月初,天水市北道区的某鸡场的雏鸡群中,60日龄的星杂288和16日龄的星杂579蛋鸡共发病3782只,在7天内共死亡812只。邻近专业户的鸡群也相继发病,至7月底共有11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的93个村有疫病爆发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其发病率为79.4%(51523/64874),死亡率为17.7%(11514/64874)。曾对病雏用抗生素、磺胺以及呋喃类药物治疗均无效果。从发病后的第3天鸡只开始死亡,4~5天达最高峰,后渐减  相似文献   

17.
空肠弯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于1957年首次指出与肠道疾病有关。由于它在公共卫生上的重要性,促使研究工作者进行了许多阐明其病原学特征及所致疾病的研究。现仅就近年来弯杆菌性肠炎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一)病原菌的性质 空肠弯杆菌在分类上属于螺旋菌科,弯杆菌属。本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多形性,对数期培养物呈弧形或螺旋性杆状,老龄培养物则以圆球形为主。本菌藉助其一或多根两端鞭毛而有迅速移动的运动力。在微需氧环境(5~10%氧,3~10%二氧化碳)中于42℃生长最佳。可在许多基础培养基包括布氏杆菌琼脂和缪勒—亨通琼脂上生长,但欲获得最佳的分离需添加营养补充物,如溶解的全血、硫酸亚铁、次亚硫酸氢钠、丙酮酸钠等。最近,Tenover等(1985)应用一种原来用于培养淋球菌的化学上特定的改良培养基,发现58%的空肠弯杆菌分离物至少对一种氨基酸是营养缺陷型,并且研究出一种可用于空肠弯杆菌流行病学研究的生长定型法。  相似文献   

18.
禽弧菌性肝炎是由禽弧菌引起的仔鸡和成年鸡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为特征。该病由Delapla-ne等(1955)称作肝炎,Sevoian等(1958)和Hofstad等(1958)称为禽传染性肝炎,Peck-ham(1958)则用禽弧菌性肝炎,以区别于来自其他的弧菌感染或肝脏疾病。1989年3月初在湖北某地鸡场暴发禽弧菌性肝炎,一批17周龄的罗斯鸡最先发生,5000只鸡群中约有20%的鸡发病,21天中每天有4~11只死亡,共死亡167只,死亡率为3.34%。(一)发病情况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87年8~12月,在本市一新建肉鸡场发生败血霉形体感染,发病肉仔鸡除具有慢性呼吸道症状外,并伴发腹腔积水。 (一)病况及症状 第一批2205只红宝雏鸡进场后,按常规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磺胺类及痢特灵等抗菌药,但雏鸡每天仍不断死亡,最高死亡率为2.46%,  相似文献   

20.
某农村14家农户养鸡320只,做新城疫预防接种的287只,于数日内死亡278只;死亡率为97%,其中于接种后34小时内死亡210只。未接种的鸡安然无恙。死亡以猝死形式为主,最急性死亡者无特征性肉眼可见病变。经检验确定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荧光型为FO,血清型为5∶A,测定其毒力较强。经试验针头交叉感染不发病;同笼饲养感染1/2死亡。最后确定为疫苗在稀释过程中被污染所致。由于对死亡鸡迅速彻底地进行了深埋,所以附近鸡未再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