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涉及各国核心利益,国际社会一直在合作与斗争中寻找公正合理的解决途径。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一次空前激烈的较量,会议成果于我有利。我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并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也为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来看,促进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型是协调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和各国政府及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气候变化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客观地认识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以及它所产生的诸多方面的影响和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本文表达了当代气象科学家的最新观点,并且对中国政府及民众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气候背景下的重大问题。我国虽然已经颁布了很多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但现行法律中还存在着与气候变化应对不相适应的制度,对应对气候变化形成了障碍。面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国环境法律制度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为应对气候变化构建更加完善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制度加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公共问题之一。气候变化对国际安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贸易关系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从而深刻地制约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国际合作是人类必须作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灾害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碳排放大国,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环境形成威胁,还对中国的经济、能源、以及农业林业资源带来巨大影响,也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形象等构成挑战。针对我国在气候变化中的具体国情,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对我国现有的宪法、经济法、环境法等法律资源进行整合,以发挥其最大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全球问题。已有的研究和事实显示:气候变化使本已存在的性别不平等进一步加剧。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纳入社会性别视角的重要性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重视.一系列国际公约、宣言、纲领等国际法律和文件中已将社会性别主流化纳入其中。将性别平等纳入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的重点关切领域包括:适应行动、缓解行动战略、技术发展战略、气候变化筹款机制。当今在全球,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气候变化和减少灾害风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这种国际趋势、价值观和良好做法,对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性别平等和履行国际责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问题之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与认知的多样性矛盾需要正视和解决.人类既要通过温室气体减排以避免气候变化的加剧,也要重视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增汇和水利来培育自然力对温室效应的修复."泛温室气体成因"的趋势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和对策路径提出了挑战.气候变化利益格局取决于直接经济损益、国际经济格局和治理多向性受益格局.解决现有矛盾的方法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在现有的减排增汇机制中加入水循环改善因素,进一步明确各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分工.减排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等碳汇潜力巨大、水循环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则要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增加碳汇,并加强水利建设发挥水循环修复气候变化的功能.碳汇交易是连接减排与增汇的桥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候变化的危害性不断增强,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会议最终并没能够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似乎表明,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仍然任重道远。国际气候合作不单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国家利益博弈和国家实力较量的新舞台。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虽存在着高度关联性,国际法"碎片化"却使得这两个领域呈现出分而治之的状态。基于国际人道法、人权法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整合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问题,但将灾害风险减少纳入到气候变化适应国际法乃是"问题联接"的关键。国际社会应制订《气候变化适应议定书》,确立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团结的原则与理念,建立国际资金、预警、技术与组织上的联接机制,从而促进国际法上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海南人大》2009,(12):46-47
谭焕新在《南风窗》撰文指出:气候变化问题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其实质却关乎政治和经济问题。围绕这次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日益扩大。争论焦点在于是否贯彻公平性原则,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强调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在这一点上,发展中国家表现空前团结。很显然,不能以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发展中国家,毕竟发达国家发展的时代曾是“无限制排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人们将气候变化斗争的舞台转移到法庭,期望通过诉讼的形式推动政府和大型能源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相关诉讼大量出现,并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诉讼类型,即气候变化诉讼。其中《国家环境政策法》是气候变化诉讼中原告使用的最重要的法律武器之一。《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规定了与气候变化诉讼关系较为密切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制度要求联邦机构对于"显著影响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主要联邦行动,应编写详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地球之友、绿色和平、博尔德市等诉美国进出口银行和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案是与这一法律相关的典型案件。本文试对该法律文本与判例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碳税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碳减排压力,应否进行碳税立法以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社会各界重点讨论的议题。其中,碳税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并参照国外碳税经验进行分析,碳税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的必要性立法选择;进行立法的一般条件初步成熟,对立法中可能遇到的特殊障碍也有相应的方法予以克服,在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基本具备。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海滨的《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2010年3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指出:气候变化问题不但导致中国的领土面积减少、领土质量下降,而且使较大范围内居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虽然各国对气候变化的危害性已达成共识,但是各国在分担控制气候变化的责任方面却充满分歧。这种分歧源于国家利益在气候变化外交政策中的主导作用,如果控制气候变化的成本超过控制气候变化的收益,各国便不愿承担控制气候变化的责任。从气候变化分配正义和气候变化校正正义角度来看,美国之所以应该控制气候变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全球福利总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其历史责任使然。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使命感和时代感在逐渐增强,节能减排的形势和要求在不断强化,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我国面临的压力将逐渐增大,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的走向以及对我国的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一系列严格有效的措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出台,强化了我国直面气候变化问题,寻求解决路径的紧迫感。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时代的际遇,挖掘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节能减排的潜力是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学者撰文,探讨此论题。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一百年以来全球气候以“变”为主要特征,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很多是负面的、灾难性的和不可逆转的,我们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减缓其对人类社会,也包括对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些不利影响。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个自然科学问题,它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外交、政治乃至战争密切相关。2012年《气候变化公约》的谈判将是我国继入世谈判以后的又一次棘手的谈判。  相似文献   

17.
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但实际上二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并有利于研究者观察现实国际政治中的利益纷争。气候变化作为一项全球议题,既能够为参与治理者带来生态和经济上的绝对收益,但也存在相对收益的分配难题。特别是当前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恰逢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国际格局转型时期,其中相对收益问题也被格外放大。由于两种收益的对立统一性,这种矛盾并没有导致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绝对收益的彻底丧失,而只是在多轮复杂博弈中缓慢地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无疑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整个世界经济转型也是以环境为中心。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还面临很多发展的困难,但仍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大力发展核能;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将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一时间,气候变化、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等成为媒体的热门话题。无论是绿色中国、气候变化峰会的目标也好;还是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措施也罢,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目标:为了人的发展。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刻不容缓。人人享有优美良好的环境,受害者得到充分有效的补偿,既是上述远大目标实现的基础起点,也是近期目标。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以小见大。本刊刊发一组专题文章以呼吁社会各界对此领域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紧迫问题,无害环境技术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多年来的气候变化谈判已在技术转让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但对于知识产权是否构成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的障碍仍然存在两极化的争议。究竟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如何构成无害环境技术转让的障碍、应怎样解决障碍以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尽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立场不一,但可持续的无害环境技术转让需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探索更有效的合作机制,消除壁垒。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的发展日益聚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上,气候危机加剧迫使各国重新审视传统的安全观,开始在对外关系中引入气候安全因素。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安全治理的多个层次,并在多边和多维互动中衍生出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安全治理。但全球气候变化的谈判进程曲折艰难,全球气候安全治理的态势令人堪忧。我国不仅应该将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下,还应该将其置于国家安全的总体框架下,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