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遏制刑讯逼供,如果仅仅从外部进行侦查讯问权力的制约,只能够过滤掉非法的刑讯手段和方式,却不能打破既存的侦查讯问僵局,加快推进合法的讯问进程,提高侦查讯问破案的效率。因此,在考虑通过程序性规制降低刑讯逼供可能发生的同时,在讯问体制内部寻求讯问策略、手段和方法的创新,以及从整个刑事诉讼宏观体系出发,部分调整诉讼程序的结构和证据规则,给侦查讯问提供良好的运行空间,同样是遏制刑讯逼供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已成为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得以实现和侦查人员免受起诉的保障机制。鉴于侦查讯问中不断出现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侵犯的案例,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先后在本国制定了讯问的录音录像制度,大幅度地减少了侦查讯问中的刑讯逼供行为,极大地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我国应当完善立法,健全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确保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侦查讯问作为侦查措施的翘楚,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争议也颇多。然而,纵观时代的变迁,不论是在侦查技术水平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在侦技水平不断提高的中国;不论是对刑讯逼供从未停止的研究,还是对心理强制时代有罪供述的新研究,侦查人员对侦查讯问这一措施的依赖始终没有改变。探究侦查人员依赖侦查讯问的缘由,总体上是从思想来源、功能价值、制度设计及经济成本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对侦查人员心理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因此,笔者试图从侦查讯问制度变迁中的变与不变,提出其存在的强大根基及理由——道德慰藉,剖析道德慰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如何弱化这种慰藉的影响来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口供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刑诉法确立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首要目的和功能在于防止侦查人员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具有证据材料的属性。辩护律师对侦查讯问录音录像享有阅卷权不仅具备学理上的正当性,更有利于控辩双方在"平等武装"的基础上实现平等对抗、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和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5.
口供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各国司法界所重视。然而,获取口供的过程常常与“保护人权”这一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相冲突,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就是一种表现。刑讯逼供的存在严重地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公平。破坏了正常的司法诉讼程序。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是刑事审讯走向现代文明、科学和人道的重要体现。分析产生刑讯逼供的主客观原因,完善侦查讯问制度,促进我国刑事司法运作的透明化、权利救济的及时化和诉讼制度的人性化。是刑事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出探索建立重大刑事案件讯问合法性核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排除非法证据、介入与引导侦查取证,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杜绝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7.
也谈制止刑讯逼供--从制约讯问权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力应当有所制约,这是贯穿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我国侦查机关对于各自权限内的案件,有独立的决定权,导致侦查讯问在侦查机关单方控制下进行,几乎受不到任何制约.刑讯逼供作为司法人员滥用职权的表现,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滋长和蔓延的.制止刑讯逼供,关键在于构建一套制约侦查讯问权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侦查讯问中,刑讯逼供的案件仍时有发生。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处于不公开或无法监督的状态,重视口供在查办案件中的作用以及刑讯逼供行为在实践中难以认定是造成刑讯逼供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减少和遏制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可从以下五点入手,即建立在看守所集中提讯制度,提讯中实行审讯主体与犯罪嫌疑人隔离制度,实行禁止在看守所以外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制度,并将在看守所以外产生的讯问材料视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同时实行严格的进入看守所身体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建立侦查程序中的律师在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侦查是刑事诉讼的基础,侦查程序的公正是保证庭审程序的公正、乃至整个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前提。律师在场权是对侦查权的一种制衡,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目前,大多数国家赋予律师侦查阶段的在场权来保证犯罪嫌疑人口供的任意性和真实可靠性,防止侦查人员在讯问时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侦查阶段辩护律师在场制度。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应在侦查程序中建立律师在场权。  相似文献   

10.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侦查活动。在实践中,刑讯逼供往往成为犯罪嫌疑人接受讯问时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我国刑事诉讼应重视本国国情,立足本国的国民性,在犯罪嫌疑人讯问程序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以人文关怀的方式获取犯罪嫌疑人的"自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