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陶阳  肖阳 《政治与法律》2007,(3):185-190
法家商鞅代表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的立场。他认为,任何事物的价值都要用它所能够导致的后果或效果,即以它是否能够富国强兵来衡量。商鞅认为刑罚的唯一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富国强兵,国家应当利用重刑、暴力与恐惧来防止人民犯罪。孔子、孟子与荀子所代表的儒家则坚持非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主张刑罚的目的不可能是其外在的实际效果,而应当以“仁”与“义”之实现为目的。他们主张利用道德感化的方法来教育人民,反对法家的“刑治”,反对国家利用刑罚与恐惧来防止人民犯罪。  相似文献   

2.
利用足迹推断身高,确定重点嫌疑人,方法简单,结果准确,是缩小侦察范围的有力武器.常规计算公式是:足迹全长X 7(或6.876)-3,在这里,足迹全长,即是足迹的前端最突出点到后跟最突出的距离.它不同于鞋长,在立体足迹中,它要长于鞋长;在平面足迹中,它要短于鞋长.它也不同于脚长,在立体足迹中,它要长于脚长;在平面足迹中,既可能长于脚长,也可能短于脚长.即鞋印长.然而,笔者在利用这个公式进行深人研究的时候,却发现,对于软胶底平面足迹利用这个公式来进行推算留足迹人的身高其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为此,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我国犯罪率并未因此而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在经济规律与犯罪规律中,它是事物、现象和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具有本原性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只能认识它,利用它来进行改造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并却以它的某些规律来限制人类世界对属于自然规律发展的破坏,同时他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依据.所以,规律在经济与犯罪中也就产生属于其特有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权利,府和用人单位应该为男性休产假提供制度性的保障;作为一项责任,只要有产假,男人就应该尽量利用它来做好父亲和丈夫,而不是以"工作忙"为由忽视自己的家庭义务.  相似文献   

5.
<正> 一 Proper Law的翻译及其分歧 The Proper Law Doctrine是英国学者创立的一种冲突法学说。它发端于合同法领域,后扩展到侵权行为及其他领域。它试图利用一简单却无所不包的系属公式来解决所有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其独特的体系、原则和方法,在学说林立的冲突法学领域堪称独树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经典免疫化学程序已应用于毒物的检测。由于大部分毒物为低分子化合物,缺乏抗原性或仅为半抗原,不能诱发免疫反应。必须与大分子蛋白或合成的多肽等结合后方成为完全抗原,用它来免疫动物可产生对该毒物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利用此特异性抗体可直接测定血、尿等生物检材中的毒物含量。采用此种测定法,测定尿  相似文献   

7.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此段话幽默风趣,富有哲理,给人许多联想。由这块木头,我想到了一颗豆子。  相似文献   

8.
版权(著作权),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包括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但其核心是经济权利。在社会商品经济中,版权可以通过经济权利的转让来取得经济收益,无疑它是市场交换中的一种商品。但是在我国,版权的商品属性还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我就版权的商品属性及其意义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徐德瑞 《中国监察》2010,(17):63-63
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同志在其《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讲了个"一块木头"的哲学,读后深受教益。"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法社会学(或法律社会学)是法学和社会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主张将法律置于其社会背景之中来研究法律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以此促使人们从社会整体角度去研究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以便让人们更好的利用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不仅较为突出,同时还呈上升趋势,而且其犯罪手段有向成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较之过去更加隐蔽、狡猾,反侦察、逃避打击的能力明显增强。为此,笔者试图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和运行有效的社会防护网络,从心理矫治的角度来探求未成年人犯罪控制预防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公司的形式进行避税呈现出普遍化的趋势。这不仅给国家财政利益造成损失,而且损害了其他诚信纳税人的利益。由于现有税法无法有效规制,因此有必要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将它应用于税法来确定纳税主体。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10,(14):6-11
近年来考试舞弊现象让人触目惊心.每逢国家级考试经常会爆出作弊丑闻。而且作弊手段日益先进。有组织和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现象频繁发生,甚至出现考试作弊产业化的趋势。如何依法有效打击已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课题.因为它严重危害了公平竞争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犯罪条件与预防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防犯罪工作中,通过控制犯罪条件来预防犯罪,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犯罪现象,但能起到阻断和防止犯罪发生的作用,不失为对犯罪进行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犯罪条件的一般特性 1.客观性。犯罪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有犯罪就需要有犯罪的条件。犯罪分子只能利用已经存在的条件来进行犯罪活动,可以利用、借用、加工,但不能随心所欲地制造它。犯罪条件的客观性不但对于犯罪主体外的即客观的犯罪条件是如此,即使是犯罪主体的主观条件也如此。固然,主观条件是犯罪分子主观具有的。但对于犯罪活动而言。这种主观条件是否具  相似文献   

14.
激励是一个多学科概念,对公务员激励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来进行研究。本文以心理学为基础,对激励进行了研究,心理学认为,激励主要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完整理解了激励的心理学理论,才能在公务员管理实践中自觉遵循并利用心理规律,取得公务员激励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诈骗罪客观方面要件的认定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晨 《现代法学》2003,25(6):78-83
信用卡是个舶来品。曾几何时 ,在很多国人脑海里 ,它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转眼间却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手段。信用卡在日常生活中的被广泛使用与人们对信用卡有关知识的相对缺乏 ,使得信用卡成为犯罪分子可以利用来进行犯罪活动的工具。本文从客观方面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效率价值不同于效率原则,它是指行政实体法所追求的目标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现代行政实体法的价值除了保障公民权益的公正价值以外,还有实现"行政目的"的效率价值。行政实体法的效率价值在于通过行政权力(利)和义务的分配方式,来规范行政权的合理配置,以及利用行政实体法的有机作用促使行政效率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法,首先要阐明现代社会法发展起来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就是: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能力,因此也学会了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成员。这一基本前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劳动带来了收入,收入足够满足劳动者的需求和抚养其家庭。显然,这已不再是一个理想法则了。尽管过去其中曾包括了一些可能实现情况的例外情况,现在是应该考虑利用和估价这些例外情况并对之进行补救了。而社会法,就其目前可能范围而言,就是这样一种法,它从社会的角度来消除对规则的例外,并把这种例外视为一种社会缺陷,它一旦出现,就应多多少少地予以偿补。  相似文献   

18.
陈琨 《人民司法》2020,(3):70-74
常常有人问我,去故宫是一种什么感受?很难描述。只能说,我愿意一遍一遍走在它不言不语的身体里,用我的眼睛记录它的情绪,让我的情绪倾泻于它。我会告诉每一个想要来故宫的人:“来一次,再来一次,你便会想着日日能够守着它。”  相似文献   

19.
<正> 破坏森林是指破坏森林保护立法,并对林业造成损失的犯罪违法行为。它在破坏国家森林所有权及国家规定的森林利用制度的各种违法行为体系中是特别突出的。破坏森林的行为与共它破坏森林利用的规则不同,它是对作为自然界一部分和特殊的生态综合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在刑事审判过程中,总是会遇到疑难的案件。这里所讲的疑难,是指利用证据来认定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有些证据是死的,它不会主动讲出案发现场所发生的事情,但法官是活的,通过法官的专业知识技巧,挖掘出证据里蕴涵的有价值的东西,使案情大白于天下。有的时候证据看似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