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是沈阳市农村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沈阳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村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促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民生,牵动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尽管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作为传统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与三农建设缺乏天然渊源,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狭隘的“三农”已发展成为“大三农”和“新三农”,我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村城镇化、大量农民经商办企业或外出打工带来了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王友富 《群众》2008,(9):14-16
淮安是农业大市,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支越来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力量。作为分管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我对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问题有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半月谈》2004,(5):18-19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重中之重的中心是农民增收。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的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愈拉愈大一直是个令人心痛而又无奈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5,(4)
常规农业生产方式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有机农业有助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就业,维护自然和谐,保护生态环境。海南发展有机农业得天独厚,具有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有机农业发展需要重视规模、渠道和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6.
袁卫 《今日浙江》2013,(5):15-17
近年来,我省通过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村集体资产量化到人,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为股权,从制度上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是关键,是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7.
《半月谈》2004,(4):1-1
从目前来看,农村的问题很多,突出表现是:农村发展滞后,农业难以增效,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现在,中央提出“三农”是重中之重,“三农”工作的中心是农民增收。我们国家经济形  相似文献   

8.
顾琨 《创造》2003,(9):13-14
"双培"就是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并逐步培养成村干部。"双带"即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双新"即广大农村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新作为,在农民增收致富中树立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汤志光 《新重庆》2006,(3):26-27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农业进入了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新阶段。在新阶段,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针对市场农业主体"缺位"现状,积极开展"补位"工作,引导千家万户农民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是当前"三农"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战略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成琳 《公民导刊》2005,(12):27-29
“三农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全国上下千方百计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大格局里,地方人大常委会如何发挥作用,促使“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并积极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姚世新 《今日浙江》2011,(12):38-39
在浙江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为农而生、与农相伴的浙江农信社(包括农信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坚持深耕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并在支持"三农"过程中赢得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于晨 《创造》2004,(6):14-15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迄今为止80%人口是非城镇人口.由于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基本问题.强化农业、富裕农民、稳定农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上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长久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各种矛盾、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浮出水面,作为社会问题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了当代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20年前发表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乡镇企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的巨大作用,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构想,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使农村合作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5.
黄陂农村“庄园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进步。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如下启示:1.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黄陂庄园经济的实践说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既可以降低农业内部产销成本,又可以形成农业外部经济效益,这是农村  相似文献   

16.
阚满荣 《群众》2006,(7):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王健  郝峰 《政策》2004,(7):30-31
农民进城打工将是一个长期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当前,关注农民工,关注打工经济,就是关注农民增收,关注”三农“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会会《决定》中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农民工撑好保护伞。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基础论、目标论、阶段论、手段论、策略论、道理论、协调论和民本论等,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9.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在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明显加强,农村社会更加稳定。但当前农村发展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  相似文献   

20.
姚彬平 《今日浙江》2006,(19):56-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县“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农村发展的总目标、总思路、总任务和总抓手。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树立新的人本观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切实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经济、政治、社会权益,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根本办法,也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经济增长无疑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手段。因此,在“三农”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