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世界近代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中人们会遇到一个问题,即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起源问题。马克思在1852年给库格曼的信中,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在这方面的贡献的同时,提出在他之前已有法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阐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以后,普列汉诺夫在1899年写的后来被称作《阶级斗争学说的最初阶段》的论文中遵循马克思的上述论断考察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家的阶级斗争学说。学术界在这方面已有深入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2.
卡尔·马克思有没有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直到今天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讨论的问题。十月革命时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答案。考茨基说,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中,这一概念没有实质性意义。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却提出了十分著名的论断:“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与机会主义相反,苏维埃国家的创始人列宁指出,在《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与资产阶级学者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的根本区别,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理解产生了一些与马克思的本意相偏离的地方,如把无产阶级专政看作是一种国家政权,是社会解放的“普遍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消灭阶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这一理论的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再认识,从而达到科学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理论的目的。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政治组织,不是社会解放的“普遍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不是消灭阶级,而是在政治上“保证”从资本主义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不仅通过阶级斗争,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更重要的是通过无产阶级专政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因此,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马克思学说的实质和主要之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史上有自己独创的特色。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也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三十五用年,认真学习这一光辉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如今,人类正经历一个千年的跨越,从20世纪进入到21世纪。 20世纪初,列宁撰写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列宁选集》第2卷第308页)一个世纪的历史,证实了列宁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6.
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以及在它之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虽然尚未使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术语,但是都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阐述。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马克思总结了当时最典型的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在1850年写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明确使用了“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工人阶级专政”)概念。并且阐明,“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中国人得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是1899年通过《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介绍,得知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则是在1902年通过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初步宣传,最初是国民党人。他们除了孙中山外,还有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马君武、胡汉民、戴季陶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马萨诸塞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芬·雷斯尼克先生回答了一位中国年轻学者提出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唯一武器吗?马克思的学说在当下是否有效?当代马克思主义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人们为何重新关注起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吴江 《瞭望》1992,(29)
马克思主义最一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究竟是什么?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不是其他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读到的这个论断那个论断。我们有些搞哲学的同志通常忘掉了一件事,就是忘掉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大概搞哲学的人不会不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指出马克思对人类、对历史科学最伟大的贡献有两项: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论。马克思、恩格斯几次为《共产党宣言》写序言,都指出《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承认社会物质生产力、生产方式是每一时代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基础。这就是说,《宣言》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受西方学者推崇的也是这个唯物史观。如二十世纪西方最有名的哲学大师、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深入到了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于一八四七年十二月至一八四八年一月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党纲,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第一部巨著。它为马克思主义改党学说奠定了基石。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它既是认识世界的成果,又是当时历史时代的产物。一般认为,《共产党宣言》(以下称《宣言》,注单行本页码)是在资本主义有了高度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艰巨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斗争中产生的。这无疑  相似文献   

11.
阶级斗争学说,亚非马克思所首创;但是,直到马克思这里,它方才成为科学的学说。一个多世纪来,这一学说在历史研究中已经产生极为广泛的影响。尽管许多人想否定这一学说,或者曲解这一学说,但无数实践已经反复证明,阶级斗争规律和阶级分析方法确实是理解人类文明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资产阶级的历电学家和经济学家就曾经指出社会上存在着阶级对立的事实,并叙述了欧洲中世纪以来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因此,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马克思的新贡献在于他科学地证明了:“(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 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2-333页)  相似文献   

13.
徐久刚 《理论探索》2007,4(6):70-72
不久前,有人公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乌托邦".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而这些"根据"都是站不住脚的.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学说时从空想社会主义中汲取有价值的因素;另一方面,则又使自己的学说同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不制造任何形式的"乌托邦".共产主义的实践运动也在不断证明着共产主义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和学说,早已随着它的诞生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传遍全世界,但“马克思主义”提法是怎样提出,何时提出的,却经历了一个从贬义词到褒义词的曲折过程。今天,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提法是在马克思去世后开始使用和传播的。而此前,“马克思主义”的提法却是由马克思的“敌人”最早提出与使用的。最早使用“马克思主义”提法是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当时,国际工人协会发生内部冲突,马克思在协会里的对手,法国社会党人中的一部分反对派,以巴枯宁为首组成“反权威派”,为了反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影响,别有用心地造出了…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1,(6):46-46
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在4月18日《北京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吃透”两头很重要。首先,“吃透”马克思主义经典是一个问题。我们以前主要是接受“二手”的马克思主义,现在进入到“一手”的研究。马恩著作里有不少提法我们一直理解不透、有争议。例如,在马克思那里,阶级斗争似乎并不是思想理论最精华的核心,而是一个外围概念。  相似文献   

16.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组成架构,理论界主要存在着"两个组成部分说"和"三个组成部分说"的分歧。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的说法,但表达过"两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态度: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总称。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学说",并强化了这一学说的理论地位。恩格斯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说"之间的差异,并没有证明恩格斯和列宁的对立,而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人的解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解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马克思把他所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界定为一种"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1852年3月5日给魏德迈的信中曾对阶级斗争观点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2页)马克思在这里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是不是最早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人。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安·拉布里奥拉认为,古代历史学家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历史学家,根据城市共和国内的阶级斗争早就对这些斗争作了描述。这种说法是否有理,姑置不论。但  相似文献   

19.
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马恩选集》第三卷第374页)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存在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  相似文献   

20.
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和基本的东西”。这个重要的原理,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名著《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初次明确提出的。去年是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也是《雾月十八日》问世一百三十周年,联系历史和现实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打碎国家机器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和发展的,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李振海同志在《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打碎国家机器的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的论文,中心内容是阐释“什么叫‘打碎’国家机器”,“马克思所讲的打碎国家机器,是打碎全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还是只打碎军事官僚机器”这两个密切联系着的问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关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探讨和争论,也常常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这里,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谈与李振海同志不尽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