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代社会的发展、政治文明的进步,必然要求日益 完善包括政党在内的社会组织构成。现代执政党的建设,已不是作为单纯的阶级组织的政党的建设,而必然与执政地位、作用与环境发生关联。作为一定阶级或集团利益的政治代表,任何政党都不可能一建立就拥有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适用的模式。相反,随着现代化不断带来的社会结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变迁,以往党赖以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行领导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及党自身的运作方式,都需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作出相应的变革,这是一个会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变革要求的革命性因素。 …  相似文献   

2.
论加快推进党的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在深刻改变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同时 ,将不可避免地给政党政治带来深刻的影响。在中国 ,由于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 ,其自身的现代化内在地成为整个现代化事业的核心部分。党建总目标强调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这集中显现了党自身的现代化意识。从世界范围考察 ,政党现代化是现代政党政治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 ,即使在已进入“后现代化”阶段的发达国家 ,一些传统政党也在纷纷探讨自身现代化的问题(日本、意大利政党体制的变革说明了西方国家同样存在政党现代化的问题)。历史的经验表明 ,政党存…  相似文献   

3.
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是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政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之所以要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现代转型,是因为,党的传统意识形态中存在着一些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因素,政党现代化的趋势要求意识形态的现代化,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党的意识形态能更好地对民众的利益进行整合。世界各大政党应对意识形态“中间化”趋势的实践也给我党以启示:要想长期执政就必须实现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的执政党建设新目标,不仅预示着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时代嬗变,还蕴涵着政党回归社会、重塑政党权威的战略考量。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的执政党建设新目标,同以往更多强调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不同,这一目标是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政党同时提出来的,不仅预示着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时代嬗变,还蕴涵着政党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政党的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利益整合是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功能。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多元化、利益格局复杂化的社会生态环境,必然对党的现代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应充分发挥党的利益整合功能,主动应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挑战,在协调、整合各种利益关系中大力推进中国共产党思想观念、组织结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和体制机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郭冠军  田兴 《先锋队》2010,(2):23-25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伟大变革,为中国现代化铺平道路的同时为党理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界定党、国家和社会的边界问题提供了契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现行政治体制下,党的政策和举措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样建构党与社会“治理一回应”关系模式虽然要求政党和社会的互动,但是最终取决于党。  相似文献   

7.
陈君 《学习月刊》2012,(22):4-5
政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也就没有产生持久变革和化解变革所带来的冲击的制度化手段,其在推行政治、经济、社会现代化方面的能力也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政党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变迁作用巨大,影响深远。马克思对政党在国家建设中的角色有着明确论述。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的分析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完善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求实》2005,3(6):19-21
中国超大规模社会的现代化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要求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作出及时的反应和积极的完善以提供有效的政治支持。中国政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完善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党自身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完善的本质要求,其合乎逻辑的路径选择在于从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关联中去把握:从党与国家的关系层面而言,党采取现代化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党与社会的关系层面而言,要不断提升党适应和整合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们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要适应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解决世所罕见的新问题和新任务,必须对党的学习组织方式、内容和制度等进行重大改革和创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建设现代化政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引领是实现政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与现实意义,二者在共同的时代境况面前形成理论和政治上的价值联结。自我革命引领政党现代化建设应该以党的思想理论、执政方式和结构功能的现代化为目标,在实践中以人民中心、法制建设、组织依托、党性引领为主线,不断完善自我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政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权力的执掌方式经历了众多变化,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分析党的执政方式,可以把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变迁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应然"与"实然"关系逻辑看,中国共产党仍须继续调整执政方式,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轨道上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2.
政党法治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的价值取向 ;涉及政党法治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依据、形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若干内容 ;涵盖全部政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执政整个政党行为全过程。加强政党法治建设是发展政党民主的需要 ;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是坚持依法执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文明建设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政党明。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的深刻关联,使政党明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明的关键性内容。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明。  相似文献   

14.
西欧社会党是西欧政坛上“有影响力”的政党。西欧社会党重新得势对我们党的建设的启示是 :适应形势的变化 ,不断调整党的纲领与政策 ;争取各阶层群众的支持 ,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扩大党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各政党的执政经验与教训 ;改革党的自身建设 ,不断增强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并不排斥工人阶级以外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虽然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并没有变,同时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从而带领本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四中全会<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列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项主要任务之一,明确回答了有关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号召全党带领人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我们党执政理论认识的新高度.深入学习<决定>关于提高执政党文化建设能力的一系列新思想,深刻认识文化及其先进性是铸造文化新辉煌的价值基础,文化自觉是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是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精神旗帜等观念的深远意义,认真贯彻全会精神,是承担这项重大任务,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干部队伍面临脱离群众、执政意识淡化、形成既得利益集团等风险,新时期必须要把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党的意识和忧患意识和党性修养等作为党的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政党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有三个环节:政党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参与民主是研究政党与民主关系的第一个环节;党内民主与政治民主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政党与民主之间关系的第二个环节;人民或其他组织通过对执政党的监督,从而间接地形成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是研究政党与民主政治之间关系的第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国际国内实际情况的新变化而确定的,也是能够实现的。我们应从经济、改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俞良早 《理论学刊》2004,4(2):18-22
在列宁的思想中,知识分子创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创造这种理论是统一的,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党同无产阶级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宣传与被宣传、鼓动与被鼓动的关系,而不是取代者与被取代者的关系。“西方列宁学”所谓列宁以“知识分子”取代无产阶级或者以“党”取代无产阶级的说法是对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歪曲。列宁十分注重处理好党中央与党的地方组织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视发挥党的地方组织的作用和党员的作用;作为党的领袖的列宁,一向尊重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的意见,执行党的决议。“西方列宁学”提出列宁以党中央取代党的地方组织和党员,以自己取代党中央,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