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总结30年来的立法工作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在立法工作中,不论中央立法,还是地方立法,要更好地坚持立法原则,提高立法质量,都要正确处理好立法与改革、政府与市场、权力与权利等三个方面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
描绘本届人大立法蓝图的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08—2012年)已编制完成。 五年中,什么样的立法项目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如何为众多立法项目依据“轻重缓急”合理排序?五年立法规划中所列的70件立法项目对此给出了明确答案。首次向社会各界发放立法建议征集表,首次通过网络征询代表意见,首次增设立法项目资源库……立法规划编制中创下的诸多“第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十几年的综治理论和实践证明综合治理必须法律化,综治立法,势在必行。综治立法除体现一般法律的原则外,还应体现现实性、预测性、协调笥有机统一原则,领导责任原则,社会化原则,打访结合、标本兼治原测。立法形式可采用融组织法、实体法、程序法为一体的立法体例。立法内容,在组织法方面,明确其名称、性质、组织形式、主要任务、主要职权等、检查与考评、奖励与惩罚。  相似文献   

4.
《新疆人大》2013,(12):40-41
10月15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立法工作的意见》,其中多项立法新举措在湖北省首次提出。 据了解,此《意见》是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继2004年、2008年之后第三次出台有关立法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目的在回应群众关切,做好新形势下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最早设立立法联系点是在2002年,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建立地方立法联系点制度,在市、县设立地方立法联系点,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整合立法资源,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探索,也是在立法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黄武 《人大研究》2014,(2):31-35
立法规划是立法机关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立法研究、论证和预测的基础上,就一定时期的立法工作、立法任务所作的总体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从1991年开始编制立法规划,从第八届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都在届初之年制定立法规划。2013年9月初,中共中央转发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对今后五年立法工作作出统筹安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落实措施。1993年省一级地方人大换届,北京、江苏等多个省份开始编制五年立法规划。  相似文献   

7.
阿计 《人大建设》2009,(5):18-20
“政府报什么,人大审什么”是地方立法沿袭多年的基本立法模式。 从2008年下半年起,北京市、广东省人大先后启动了“法规立项论证”的程序,试图在立法源头就建构起科学的立法机制。这项立法制度的改革引发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2013;年11月中旬,编制立法规划的声音犹在耳2014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工作又紧锣密鼓。立法计划是对每一年度常委会立法工作的具体安排,是对本届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细化落实。为保证《中共上海市委转发<中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13-2017年)的请示>的通知》(沪委发〔2013〕17号)相关精神的有效落实,保证2014年度常委会立法工作的有序开展,科学编制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阿计 《公民导刊》2011,(8):40-41
1997年,当执政党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特别强调要“提高立法质量”,这与以往单纯提出立法目标相比,迥然不同。其后在整个2000年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在执政党报告中被屡屡提及。对立法质量的警觉,意味着此前二十年所出现的立法弊病,已到了必须矫治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29):14-17
2000年立法法的出台,是我国立法从偏重数量转向重视质量的历史性拐点。自此之后,立法越权、立法冲突、立法低质、立法争利等诸多弊端有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在立法日趋精细化的当下,不仅一些积重难返的立法病症依然有待医治,立法技术、立法质量本身也亟需走向更高层次。正因此,如何使法律“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仍是此次立法法修改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起,北京试行立法前开展立项论证,6个项目纳入试点。从2009年开始,北京将逐步建立立法项目储备,每年将更多的项目纳入立项论证,并从中选择条件成熟的项目立法,增强市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立法选项的科学性。近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郭金忠接受采访时表示,实现立项论证后,一些明显保护部门利益的项目,肯定不能纳入立法项目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30综观过去一年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坚持立法为民、提高立法质量是最鲜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翔 《公安研究》2023,(5):35-40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之后的重要节点,《立法法》继2015年修改后迎来了第二次修改,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公安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家立法工作相适应,要以新《立法法》为依据,在总结公安立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安立法工作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4.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就要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贯穿于立法工作的始终,实现义务型立法向权利型立法的转变;就要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管理型立法向服务型立法的转变;就要把握立法的社会需要,实现重在经济立法向加强经济立法转变同时更加着重社会立法的转变;就要把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作为关键,实现数量型立法向质量型立法的转变;同时要采用多种形式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并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云南人大》2007,(3):21-23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立法法根据宪法,总结了自1979年以来的中央和地方立法工作经验,确立了我国统一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既以宪法为基础,法律为骨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为了规范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我省于2001年2月16日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对我省的地方立法活动进行了全面规范。立法法和立法条例的施行,对加强我省的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的重要性和崇高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认同。由此,各方面对立法的热情不断高涨,立法建议层出不穷。现在一旦一个领域问题比较多,就有人呼吁制定那个领域的法律,新闻媒体也竞相报道立法建议。例如:前一阶段猪肉价格上涨较多,供应比较紧张,因此就有人提出要制定“养猪法”;青少年中肥胖儿童比较多,因此就有人提出要制定“营养法”等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各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议达800多项。显然,这些不可能都纳入到立法规划之中。因此,在众多的立法建议中,科学筛选、严密论证,合理确定立法项目,成为科学立法的首要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立法列项是立法的启动和开始。选准了立法项目,就为科学立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该项立法工作能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选错了立法项目,就有可能南辕北辙,半途而废,无功而返,白白浪费立法资源。立法实践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选准选好立法项目,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乔颍 《民主与法制》2007,(3S):20-21
扩展专家立法.委托立法.公民起草等多元化的立法渠道,吸纳越来越多的新鲜“民意空气”。以立法民主保障立法公平,以立法技术促进立法质量,地方人大立法正在步入精细化时代。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来“宜粗不宜细”一直是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均采用的立法原则。地方立法承担的主要是具体执行中央立法的任务,这要求法律条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规定应当具体、明确、详尽。因此,根据地方立法的定位及其功能,地方立法应把“宜细不宜粗”作为立法原则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我国人大立法成就卓著,30年立法呈现出了法律至上逐渐取代政策主治、立法技术日臻成熟、从“摸着石头过河”立法到“搭桥过河”立法、从制定为主到修订为重、规划指引性和前瞻性不断增强、由行政管制为中心逐步转到权利保障为中心、从国内立法为主到国际国内立法并重的七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马光泽 《湖湘论坛》2023,(4):105-1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时代背景下,“小切口”立法成为落实精细化立法理念、提升立法质量的重要方式。当下,“小切口”立法模式在各地得到普遍应用,但由于缺乏立法经验,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为有效纾解困境,在立法选题上,应注意相似事项的归类合并;在立法论证上,不仅应考虑必要性条件,还应兼顾可行性条件;在立法设计上,应根据法条数量的多少来决定采用何种体例结构,并在注重规则性条款应用的基础上从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方面着手实现规范的具体化、精确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