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蒋勋功 《工友》2013,(2):58-58
一只玻璃杯子,如果装了牛奶,人们会说,这是一杯牛奶;如果装了茶水,人们会说这是一杯茶水。不管装什么,人们都会说这是一杯什么。而只有在什么都不装的情况下,人们才会说"这是一只杯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杯子,那么,这只杯子可以装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咖啡·缘     
在人们的心目中,咖啡一直是一种昂贵的物品,而泡咖啡馆似乎只是有钱人或浪漫青年的专利。优雅地端坐于咖啡馆中,一丝不苟地按有关礼仪喝咖啡,这是人们心中固有的形象。其实,这是人们的错觉,咖啡已是一种即高雅又大众化的饮品。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咖啡与人们的缘份到底有多深吧。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诚信”?中国人都是非常理解的。它是人们称颂的一种做人的优秀品格,表现的是真实、实实在在、可靠并值得信赖的人和事,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不讲诚信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由于不讲诚信,人们上当受骗太多了,人们从反面吸取教  相似文献   

4.
公平,是人们从既定概念出发对某种现象的评价,也是指一种被认为是应有的社会状况。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作用和地位、行为和报应之间的某种相适应关系。公平观从来与人们的行为取向和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平的关系,对于帮助人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服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一 《农村青年》2006,(5):46-46
春天来了,草木萌发。山坡上、树林里、溪河边,随处可以看到鲜嫩的野菜。过去,它曾是人们填饱肚皮的救命食物。后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过精过细的食物成为人们时髦生活,野菜几乎与人们绝缘。如今,人们惊奇地发现很多野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同时又极少被污染。  相似文献   

6.
人们有两个地方最不愿去,一是法院,二是医院。不愿到法院,一般来讲有可能做到。不愿到医院,则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除非你不食五谷杂粮。医院这地方,只要你进去,吃什么药、吃多少药“医生一支  相似文献   

7.
《工友》2007,(9):65-65
睡眠是人们恢复体力、保证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秋季气候凉爽,人们睡眠的气象条件大为改善,但如果不适当加以注意,睡眠质量将会大受影响。所以,秋季睡眠应该注意以下几  相似文献   

8.
新年第一天与年末最后一天并无多大区别,但是在心理上,新年第一天却是崭新的开始,带来一种全新的景象,它能唤起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由人们不断追求新生活的精神所决定的,这也是人们设立新年迎接新年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毕强 《时代风采》2009,(21):21-21
相比20多年前每月几十元的工资,现在人们的月收入提高了100倍。不过,一方面是人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贫富差距快速扩大,人们的不满意度在上升,矛盾日显突出,亟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是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也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具体体现。北京市2000名职工职业现状问卷调查和重点人群座谈显示,职工在寻求稳定的基础上,更看重外在价值,寻求个人发展,渴望得到尊重、获得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叶巧明 《工友》2014,(7):40-41
正"和谐企业"是企业内人、机、物、环各要素之间及企业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和谐状态。和谐企业一旦形成,便会通过渗透着"和谐特质"的制度、规则、道德、规范及其它因素,去影响人们思想,改善人们精神状态,激励人们的行为。本文试对和谐企业的激励功能及实现途径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和工人阶级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它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新观念、新思想。本文仅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和想法。我们知道,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本来是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现象和历史范畴。所谓知识分子,指的是社会上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程度、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社会人群。区分人们是否属于知识分子,主要是根据人们所受教育的程度。因而“知识分子”是标志人们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阶级概念。所谓工人阶级,却是随着近代大工业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社会阶级,在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中,工人阶级指的是聚集在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里,从事体力劳动的雇佣劳动者,即以往人们常说的所谓产业工人。由此可见,区分人们是否属于工人阶级,一看其是否是在工矿企业里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者,二看其  相似文献   

13.
义利观问题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中的根本问题 ,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面对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引起了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新变化。义利关系 ,不仅是个人私利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同时也是伦理道德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当代青年树立社会主义的利益观 ,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6,(3):55-5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随之改变,从以前的大鱼大内,转变为注重食物搭配和营养平衡的科学饮食。随着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及一些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人们在日常食用的内类逐渐由肥育型转变为瘦内型,而在我们中国,人们主要食用的内类是猪内,所以瘦内型猪的市场需求大大加强了,因此瘦肉型猪的饲养也逐渐成为了被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介绍瘦肉型猪的饲养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自驾滇藏行     
西藏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是因为天、云、山、水、宗教等许许多多与其他地方有着不同的色彩。其实真正的诱惑是人们通过时间的磨砺和艰苦的行程到达那片净土的意境,这才是人们心中的梦。  相似文献   

16.
精神食粮     
段奇清 《工友》2013,(7):57-57
大凡能阅读的书籍和让人欣赏的影视绘画艺术类的东西,人们都称它为精神食粮。我想:发明这个词的人实在是伟大。说他伟大,就拿书来说,这种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两者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人们说,书不可不读,三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农村青年》2011,(3):63-64
自古以来,竹子就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建筑材料。然而,工业社会以来.人们用到竹子的地方越来越少。近年来,环保人士认识到竹子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材料,并号召工业界采用竹子作为原料。  相似文献   

18.
"你幸福吗?"的问题曾一度风靡神州大地。仔细想来,这个问题问的是结果。如果问过程,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答案应该是:劳动。因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什么是劳动?《辞海》中解释为:人们改变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即劳动力的支出或使用。提到劳动,人们自然会想到茫茫的田野,喧嚣的工地,深深的矿井,隆隆的机器;或是那荷锄的农民,擦汗的工友,  相似文献   

19.
乡言 《农村青年》2006,(12):1-1
这段时间,“红心鸭蛋”和“毒多宝鱼”事件搅得沸沸扬扬。人心惶惶。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一片担心和质疑声中,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农民又一次被“边缘化”了。他们在人们关注的视野中,仅仅作为一片暗淡模糊的背景,而不是聚焦清晰的焦点。翻检报章,人们议论更多的是:问题食品是怎么进入市场,走上我们的餐桌的?市场监管部门早都干什么去了?  相似文献   

20.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但是,有些蔬菜含有一定的毒性,是切不可食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