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实施批评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方法,由于批评是一种负强化,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一般人不太乐于接受,尤其是一味地狠批猛训,会把人批得恼、批得跳。如果把批评的重点放在“评”上,认真耐心地与人评说错误的危害、错误的教训以及怎样纠错进步上,一定能达到在“评”中感化人、教育人、促进人、激励人、提高人、升华人的  相似文献   

2.
报刊文摘     
批评“三式”——王瑞权——现在,有些同志的批评方式越来越“讲究”了: 其一:表扬式。有位同志对领导说:“我真的要批评你,你太不注意休息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你下班后还办公,身体搞坏了咋办!”这哪里是批评,分明是奉承。其二:曲线式。把批评说成希望,谈希望还要婉转而又婉转,如此兜圈子,绕弯子,批评的棱角全磨光了。这种隔靴搔痒的批评,能有多少效果呢? 其三:否定式。有人把批评的内容说完后,马上话锋来个一百八十度急转:“我所提的批评意见,是个人的看法,很可能是错的,仅供参考。”这种批评等于零。  相似文献   

3.
“对事不对人”是现今比较流行的批评方式。此话乍一听,觉得领导有较强的领导艺术,工作讲究方法和策略,好象该说的问题也都说了,该批评的也已经批评了,又没有给当事人造成过多的难堪和心理上的压力,让人易于接受。但细细想来,又觉得问题不完全是这样。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是由具体人去做的,如果把对人与对事截然分开,势必淡化一些本该严肃处理、严厉批评的问题,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所以,这样的工作方法不会给我们的事业和工作带来益处。对事也要对人,就是要通过“对人”,对那些犯有错误的同志进行必要的不留情面的批评教育,真正触及其灵…  相似文献   

4.
到基层走访,听到有人把某些同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象地概括为放“三炮”。一曰批评自己放“空炮”。其要义是将自我检讨的问题“通用化”。诸如“理论联系实际还有差距”、“世界观改造不够主动”,等等。这些问题“你有我有全都有,大家都有不算丑”,这等看似“实”,实乃“空”的自我亮丑,可谓放“空炮”之精髓。二曰批评同事放“哑炮”。其要义是:能绕则绕,能脱就脱,谁也不批评,谁也不得罪。实在脱不了绕不开,就讲模棱话,提模糊“意见”。这等批评颇令人受用,可谓互相批评之最佳言辞。三曰批评领导放“礼炮”。其要义是:为满足顶头上司的…  相似文献   

5.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在“三讲”教育之中,我又想到了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生前写的这一诗句。诤友难得,诤友可贵。以整风精神开展的“三讲”教育,需要更多的诤友出现。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心地无私,坦诚,不怕得罪人,为了关心同志的进步,为了人民的事业,敢于说真话。私心重的人,是当不了他人之诤友的。先哲贤士曾把那种只会阿谀奉承,吹拍讨好的人当做贼友,而把敢于提批评意见,敢于说真话的直言之士当作诤友。自古以来,就是做诤友难,做贼友易。明代的海瑞,可谓是皇帝的一位难得的诤友。但他知道当诤友是要冒风险的,所以,他为民进言…  相似文献   

6.
吴颖 《瞭望》1988,(34)
《瞭望》今年12期发表了何满子文章,批评沙叶新以《马克思秘史》为剧名,又批评张贤亮小说中“骟马”和“马克思”对话,认为是对经典作家马克思不虔敬。笔者认为何文似乎流露出一种“人有十等”或“‘评,不上大夫”的等级观念的残余,未免有“代经典作家立言”的“圣人之徒”的味道。何先生还抱怨他的这类文章被一些刊物编者“退回”;实不相瞒,笔者也是编辑人员,假如收到柯先生这类文章,也会“退回”的,因为类似那样的见解,对百家  相似文献   

7.
某君作“倡廉”报告,“重要性”讲得头头是道,“必要性”说得井井有条。有高度、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可遗憾的是历时数小时,却无任何反响。原来某君在群众之中缺少应有的信任度,群众说他“嘴上有唱功,身上无做功。他是‘唱廉’的男高音,‘倡廉’的低能儿。”这实在是很生动的画像,很尖锐的批评。“唱廉”者玩的是嘴皮功夫,把“廉洁”、“廉正”、“廉政”、“廉风”当作流行歌曲哼哼唱唱,连场作戏,即兴表演,其心底深处是不把“廉”字当  相似文献   

8.
在 一些批评报道中 ,批评对象通常是“隐姓埋名”的 ,纷纷被冠之以“某企业”、“某某长”、“某君”等称谓。人们很想知其庐山真面目 ,无奈云遮雾罩 ,不得其详 ,让人心中添堵。这类讳姓忌名、不痛不痒的报道 ,影响了曝光的力度 ,警示的作用 ,使反面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我认为 ,这是一种不严肃的报道态度。对违法犯罪的曝光 ,可以使当事人悔其过 ,邪念者却其步 ,而循规守法者坚其行 ,广大群众快其心 ,起到曝光一个 ,教育一片 ,震慑一方的良好效果 ,对净化社会环境 ,加大反腐败力度具有重要意义。正因为报道的是反面事例 ,所以要求作者有实话…  相似文献   

9.
瞭望哨     
《瞭望》1985,(12)
一位女青年演员在除夕联欢会上说了一通不得体的话,引起观众的不满,已有批评文字见诸报端。笔者重提此事,丝毫没有要“揪住不放”的意思,而是这件事引出了我的一些联想。 让一个人在那种场合即兴讲话,无疑是一场思想、知识、作风诸多方面修养的考试。那位女演员的答卷很不理想,可是,如果让当今许多挂着“新秀”、“新星”头衔的青年演员都来考一考,他们的答卷又将如何呢?恐怕不及格的绝不会只她一人吧!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登     
别拿市场经济当“靶子”河南省储备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张凤清:近几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一种认识,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立起来,把思想领域、现实生活和社会风气中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视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直接结果,因而在政工思路和实践中总是拿市场经济当“靶子”,一开口就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消极现象”。由于只见“消极现象”而无视其积极影响,因而总是摆出“批评”和“防御”的姿态,把“批”与“防”当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生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  相似文献   

11.
在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量齐观、并列批评的文字达三十四处之多,另外单独批评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字又有二十二处,总计五十六处。他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是第二次浪潮的产物,社会主义已穷途没路,“几乎只有一场政治革命才能行得通”,才能走向第三浪潮的“实托邦”。他对社会主义批评如此尖锐,篇幅如此多,而该书在国内发行又如此广泛,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不能保持缄默,任其流传。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不止一次从报刊上看到了有关“花钱买批评”一类的报道,确实使人感动。 作为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欢迎党内外群众批评自己,甚至设立“批评奖”,花钱“买”批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在那些长期以来“批评难,难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以希望代替批评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比如:批评领导时,顾虑重重,明明有意见,却只说希望,怕提了意见领导打击报复;批评同志,抹不开情面,光讲优点,不讲缺点,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怕伤了“和气”,堵了自己的“门路”;批评下级时,不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拐弯抹角,或者轻描淡写,或提点“希望”了事,怕影响自己“威信”,丢了“选票”;年终个人鉴定时,小组意见也是肯定成绩有余,指出问题不足,对一些同志的错误,要提也是“希望”一二,免得日后惹来麻烦,如此等等。同志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矛  相似文献   

14.
领导者批评下属是实施领导过程经常进行的区的前提。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一项常规工作,是实现科学领导的重要手段之一。l.主观上具有无意性。由于领导者批评下属然而.一些领导者批评下届时,往往不自觉地陷入时,是在主观认识上认为自己的意见和行为是正误区而不能自拔,致使批评的功效难以发挥,甚至确的前提下进行的,事先并不知道(没意识到)其造成上下级之间的隔阂和对立。因此,探索突破批言行实际上是错误的,因而在批评下届过程中,以评下属误区的规律,对领导者履行职责和完成领自己既定的是非标准及应采取的方法等进行批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文学界、影视界以及戏剧界,都应该认真对待顾彬的批评,如果只是满足于吵闹和发表抗议,就把自己的正事给耽误了德国汉学家顾彬在最近召开的世界汉学大会上再次对中国文学提出了批评。中国的作家、学者,有支持的,有反对的。顾彬的批评,经过媒体过滤,著名的有这么几条:其一,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中国当代文学是“二锅头”。其二,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外国)语言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其三,好多中国作家根本不把文学当作刻苦的工作,觉得文学可以玩儿,玩儿够了可以下海。上世纪80年代一批很重要的作家,现在什么都不写了。  相似文献   

16.
邓 小平同志关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论述很多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 ,不仅有利于保持我党长期形成的良好作风 ,更对做好当前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邓小平同志指出 ,新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意义重大。他说 ,“现在开展批评很不容易 ,开展自我批评更难。”一是表现为批评的质量和份量不够 ,二是抵抗批评的气势很浓 ,一批评就会有人说打棍子 ,有时倒是批评者被围攻 ,被批评者却常常受到同情、保护和欢迎。但是 ,“不搞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不行。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邓小平同志指出 ,批评的武器丢不得 …  相似文献   

17.
上级不敢批评下级,同级不能或不愿批评同级,下级不敢批评上级,群众不能批评领导,这是目前从社会到党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风气。有时批评,也只是把批评变成“希望”,以‘希望”宋代替对错误思想和行为的严肃认真的批评。有的单位明明是问题成堆,经济工作搞得一团糟,特别在领导班子内部是一乱二散三腐败,工作无对策,发展无思路。上级领导来调研后,仍然运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工作方法,认为班子是团结的,成绩是主要的,即使发现一些问题,也不敢直言严肃批评,而是把批评变成“希望”,希望今后怎么样怎么样。更有甚者是上级对下级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一种倾向,组织人事工作中一出现“跑风漏气”的问题。往往只追查、批评、责怪组织人事部门和具体的工作人员。其实,各级班子内部的“跑”,“漏”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有时领导班子刚刚讨论完有关人事安排问题,当事人很快就知道了:有的班子准备讨论而还未讨论的人事变动问题下面就传开了;有的甚至什么时候讨论,那些人员参加讨论也被有的当事人摸得清清楚楚。这些“跑风漏气”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班子内部漏出去的。 班子内部的“跑风”较之一般工作人员的“漏气”,具有班子成员地位高.说话的“份量重”;他们直接参与讨论,“可信程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有一位地区的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讲了一通“肺腑之言”。他说,“我接触过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动不动就说我是大学生,你是大学生又怎么样?难道我们工人、农民就不行?都不行那天下是怎么打下来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阎长贵  王大宾 《各界》2014,(11):11-15
“文革”初期,即1966年12月到1967年7、8、9月(或更长一些时间),把彭德怀从四川揪回北京,而后多次批斗,是“文革”中的一件大事。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有关彭德怀的著作和文章出版和发表不少,对这个问题也多有谈及,但仿佛还没完全说清楚,而且错讹不少——我们作为这个事件的主要当事人,尽量把它说得清楚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