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造“一旗一品”文化品牌 锡林郭勒盟自2004年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盟奋斗目标以来,全盟各地依托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寻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经过几年的包装、打磨、提升,逐步培育出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中国·锡林浩特国际游牧文化节是锡林浩特市着力推出的强势文化品牌,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  相似文献   

2.
杨宝珅 《实践》2006,(7):40-41
通辽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大市为总的要求,紧紧围绕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优势、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中心,依托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打品牌、抓精品、促管理,全市的文化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和重大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刘敏 《学习月刊》2009,(12):43-43
百善孝为先,孝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之本。它所包含的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人、爱家、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两年,孝感市大力开展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效果明显。如何充分挖掘孝文化资源、打造孝文化品牌、塑造中华孝文化名城、彰显孝感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文化建设的定位而言,九大主流文化的提出,是对宁夏文化发展的科学定位,这一定位还需要向趋同于本土特点的宁夏价值理念深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就文化体系的构建而言,要突出抓好文化基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精品制作、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工程;就文化品牌的打造而言,要精心维护现有的文化品牌,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品牌,注重文化品牌的社会和民众认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家园”,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加强对文化资源积极而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是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积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品质和文化质量,扩大文化的影响,努力建成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美丽芗城。  相似文献   

6.
蔡丽新 《唯实》2014,(7):28-31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近年来,苏州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扣时代脉搏,加强品牌策划,力创“家在苏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打造“文化兴盛之家”、“文明和谐之家”、“创新创业之家”、“开放融合之家”、“宜居幸福之家”。“家在苏州”品牌建设成为撬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杠杆,品牌形象初步建立,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深化“家在苏州”品牌建设,必须深入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讲话精神,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工作品牌、怎样建设工作品牌”这一主题,立足“建设宜居新苏州、打造创业新天堂、共筑幸福新家园”的实际,在“抓准、抓深、抓实”上下功夫,力求“创”在点子上、“新”在关键处,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品牌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郑娟 《理论与当代》2012,(12):41-43
立足正安地域优势,扎实推动正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特色出亮点,着力塑造正安品牌,推进正安县域特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力争正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全市争位置、全省创品牌、全国扩影响。  相似文献   

8.
廖言 《共产党人》2011,(12):53-54
文化产业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品牌的竞争。文化品牌体现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统一,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包括文化品牌在内的品牌建设,多次强调要加强品牌建设,并明确提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那么,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的内涵是什么?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怎样更好地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今天刊发的这篇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思念 《学习论坛》2010,26(9):55-58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兴起逐渐进入关注点中。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兴起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意义,发挥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作用,形成中国文化建设的蓬勃气象,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百花园和众多文化流派,是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近年来,保康县通过实施以"保康·楚源地"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工程,将早期楚文化的发掘利用与文化品牌打造、文艺精品生产、旅游开发、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利用传统地域文化资源推动经济、繁荣文化的新路子,倾力打造了"荆山楚源·大美保康"文化品牌。成为全县综合竞争力的"灵与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为提升保康开放发展水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特殊的文化产品,又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工具。报纸文化含量的多寡和文化品位的高下,关系到其影响力的大小。在“文化热”方兴未艾不断升温的今天,地方报纸尤其是地市报的错位竞争,更包括文化特色之争,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地方报纸如何打造文化品牌,则仍有很大探索空间。本文提出的“八字诀”:点化、强化、融化、内化,旨在结合笔者所在的《潮州日报》的新闻实践,讨论在打造文化品牌时怎样找准关节点,处理好新闻和文化的关系。点化:借新闻事件点化地域文化资源,将其激活地域文化作为特定地域的传统历史文化,其文化价值是固有的,而其新…  相似文献   

12.
叶丛 《学习月刊》2012,(2):67-67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保康县在建设绿色襄阳示范区、打造襄阳都市后花园的进程中,将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把文化作为发动机、传感器和支撑点,推动文化理念、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县域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驱动绿色保康强势崛起。  相似文献   

13.
高延青 《实践》2007,(5):41-42
“十五”期间,我区各地在开展农村牧区文化工作中注意挖掘自身优势,结合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开展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点和乡土文化气息的文化艺术之乡和文化活动品牌。基本建成了农村牧区文化工作网络,全区农村牧区文化阵地和文化网络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各地下大力量抓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电影2131工程、艺术团体“三下乡”、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工程的实施,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14.
云梦县在版图上虽是地域小县,但是名符其实的博古文化大县。几年来,我县文化建设取得一些长足的进步,但从云梦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来看,我们感到还仅仅是一个起步。如何变资源为资本,变特色为品牌,促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尹钧科 《前线》2009,(6):61-62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北京地域文化是指北京地区所孕育的、独有的各种历史文化现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800多年的建都史,尽管都城文化、皇家文化、长城文化、漕运文化等这些历史文化现象并非北京地区所独有,但由于其在北京的历史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产生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所以,也应视为北京地域文化。概括起来,北京地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素有“中国桂花之乡”美誉的咸宁市咸安区与嫦娥文化有着不解之缘。近两年来,咸安区委、区政府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嫦娥文化抢救挖掘、研究保护.全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使嫦娥文化逐步走出湖北,闻名全国。  相似文献   

17.
保康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也是全市生态文化旅游建设的试验区。近年来,我们充分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把文化作为传感器、发动机和支撑点。坚定不移的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用文化为发展铸魂,助推山区转型蝶变、强势崛起。  相似文献   

18.
顾燕新 《世纪桥》2009,(23):39-40
品牌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日益凸现,它是提升品牌附加值的原动力,是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坚实基础,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保证。采芝斋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其高度重视品牌文化建设密不可分。采芝斋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精心构建环境文化,重点创制食品文化,充分利用包装文化等手段,使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也为苏州其它老字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顾燕新 《世纪桥》2009,(21):39-40
品牌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已日益凸现,它是提升品牌附加值的原动力,是提高品牌竞争力的坚实基础,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保证。采芝斋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其高度重视品牌文化建设密不可分。采芝斋通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精心构建环境文化,重点创制食品文化,充分利用包装文化等手段,使企业日益发展壮大,也为苏州其它老字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思考与运用》2007,(5):25-30
在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竞争力是指一种地域文化在吸引、争夺、拥有和转化资源,开拓、控制文化市场进而传播和扩散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能力,是标志一个地域文化力量的诸因素及其总体在与其他地域的竞比中是否具有优势的社会哲学范畴。文化有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的区分:大文化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总和,大文化的集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