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实践,是一次转变领导方式的重要实践,是一次服务群众的重要实践,是一次健全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2.
《前线》2013,(2):1-1
首都人民倍加瞩目的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相继完成各项议程,胜利落下帷幕。这次“两会”开得会风清新,富有成效,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共识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求真务实的大会,也是一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  相似文献   

3.
5月23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神议通过的报告好,选举产生的班子好,会内会外的氛围好。市第三次党代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和谐奋进的大会,  相似文献   

4.
王伟 《当代党员》2009,(8):38-39
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网络革命。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慎之于初     
赵亚兴 《奋斗》2005,(6):55-56
一些贪官,东窗事发,锒铛入狱,常常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悔恨自己,特别是悔恨第一次接受他人的贿赂。有个贪官.在解剖自己犯罪根源时,悔不当初地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沉痛的认识到,第一次收受朋友的馈赠,是我犯罪的开始。禁锢一开.就出现第二次的收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一发不可收。”是的,第一次伸手,常是走向堕落的开端。自我毁灭的起始。所谓一失足即成千古恨。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10,(11):6-6
某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 在两个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会议,也是一次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的会议。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10,(11):6-6
某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 在两个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十六大报告,集中全党的智慧,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主题鲜明,催人奋进,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0.
金刚 《求贤》2007,(9):26-26
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在两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每次回来,他脸上都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和谐奋进的大会,在重庆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市委要求,为推动全市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会议的主要内容,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党代会精神实质,切实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市委要求上来,市委宣传部迅速下发了《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关于组织开展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的通知》(渝委宣(2007)77号),组建了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团。  相似文献   

12.
任聪 《党的建设》2012,(10):20-20
我与《党的建设》这本杂志第一次接触是在大学时,在学院党委书记的办公桌上,没有翻开,只觉得神秘严肃,想来一定很古板。第二次接触是上班后,在单位的阅读室里,翻开一看,跟想象中的党刊有点不一样。于是,就有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从陌生到熟悉,《党的建设》带给我诸多印象与感受。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湖南籍人.但他有很深的湖北武汉情缘。从1918年到1974年,曾来到武汉40多次,其中,建国后亲临武汉有38次之多。从1953年2月.特别是1956年夏季在武汉第一次畅游长江之后,他几乎每年都到武汉来一两次甚至3次,畅游长江达18次。  相似文献   

14.
老家     
我的老家在河北农村。我回老家的次数不少,但印象最深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在1977年的春天我高中毕业,一次是2008年的正月参加我表姐儿子的婚礼。这两次间隔的时间整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市场调节的工资待遇等初次分配,存在差距扩大化与某些不公的问题;政府调节的社会保障等二次分配,存在覆盖面不足与力度不够的问题。第三次分配是克服第一次分配的弊端,以及弥补第二次分配不足的重要社会分配方式,是托起社会的第三只手。全民普及慈善行为,减少贫困与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特区党风》2002,(9):32-3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第一次是199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已经直接影响西方大国的对华政策的重新制定;第三次是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崩溃论”,无限放大中国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次则是“中国统计水分论”。  相似文献   

17.
陈永红 《党史文苑》2008,(11):46-49
廖承志,1908年生,广东惠阳入,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这使他从小就接受了革命的熏陶。他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他一生中的许多时光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有人统计,他每七天当中,就有一天是在牢里度过。前四次坐牢是在国外,其中三次在日本,一次在荷兰。后两次是被国民党逮捕的。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人类已经发生过四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第一次是1780-1910年的机械化革命,以蒸汽机技术为核心;第二次是1911—1945年的电气化革命,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第三次是1946-1975年的自动化革命,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第四次是1976年开始的信息化革命,以数据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从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每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同时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19.
方萍 《廉政瞭望》2004,(10):45-45
嫁给他那年,她28岁,他38。她离过两次婚,第一次是因为那男人看上了别人,第二次是因为那男的是个酒鬼,动不动对她拳脚相加,她受不了虐待。他是个孤儿,而且有点脚疾,没有人肯把女儿嫁给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两次伟大革命和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革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的飞跃;第二次革命,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质的飞跃。这两次飞跃,一次是中华民族解放,一次是中华民族振兴。第一次革命,回答和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何处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第二次革命,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回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伟大开端。1919年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