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1,(15):4-4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90年、在全国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3年,推动中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依靠自己力量开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梁柱 《前线》2011,(3):11-12
1941年,当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在延安作出了这样一个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这是对党的根本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的历史本质的生动阐述。在这20年中,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走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康庄大道,而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谢茂松 《湘潮》2023,(2):4-7
<正>二十大召开的历史时刻,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第二个百年的首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复兴最终将是中华文明的伟大文明复兴;更弘远地展望,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的第二个百年的首年开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不断地发奋图强,  相似文献   

4.
翁淮南  陈方 《党建》2011,(7):79-80
90年斗转星移,62年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历久弥新?中国为何能屡创辉煌,让世界瞩目?请看——  相似文献   

5.
《求贤》2012,(11):52-61
思想就是力量。科学的思想在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孕育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孕育了今天正蓬勃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这条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回顾一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就能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1939年7月,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专门培养妇女干部的女子大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之前建立的唯一一所女子高等学校。1941年9月,延安女大被并入新的延安大学。在两年零两个月的办校时间里,延安女大培养了上千名妇女干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这一崭新的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它从根本上揭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及其产生的规律。中国化的马克…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中,瞿秋白对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是中国20世纪20至30年代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他短暂的36个春秋岁月中,撰写了500余万字的论著,始终站在中国先进文化的潮头,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和成果的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标志性人物。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35年6月瞿秋白牺牲,其间共16年,这16年正是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五四以后中国文化的转型期的起始阶段,瞿秋白在这个时期的文化活动,为五四以后中国文化的转型和新文化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所谓文化转型,就是…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第一个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成果解放后一度还得到深化。此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新的实践结合,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这既不是实践的止境,也不是理论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0.
陈晋(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课题组,通过解读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形成的重要文献,对中国共产党90年思想历程进行疏理,形成了两个成果,一是撰写了《中国道路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连载于2011年第1至5期《党的文献》杂志;一是组织拍摄了电视理论文献片《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思想历程》,相继由中央电视台和一些省市电视台播出。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全国性的抗战全面展开。7月8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表了号召抗日的宣言,推动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并带领人民进行了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直至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一伟大的人民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的经典战争而永载史册。在6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全面回顾和审视抗战胜利的丰富历史经验的时刻,感人至深而最具风采的亮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和必胜信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成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实力,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创造人间奇迹的真正法宝,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力量源泉和伟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27):7-7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201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共和国62岁华诞,时间坐标的交汇,历史现实的对比,使我们更能把握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更能明辨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更能看清迈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几十年,建立了新中国;在新中国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85年,是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丽篇章的85年。85年里,我们党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3)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富裕而不懈奋斗的伟大事业,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年光辉历程,迎来了她在21世纪的第一个生日。抚今追昔,回顾党对科技事业的关心和领导,科技工作者形成了一个发自内心的共识: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的80年,是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80年,也是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奋斗的80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科技事业。加强与改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加辉煌。一 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中国历史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界,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80…  相似文献   

18.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变中国历史前进方向、引领中国社会形态变迁总体进程中所取得的划时代的伟大胜利。无论在国际共运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文明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全面认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关键是在人类文明视野下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好”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而且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文明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全面认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关键是在人类文明视野下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好”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而且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