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8月中旬的一天,从温州章志诚兄的电话里传来噩耗,说他刚收到的2006年第2期《八桂侨刊》中,主编赵和曼的名字加上了黑框,可能出事了,问我知道不知道。我的回答十分干脆,这不可能,和曼兄身体非常健康,可能弄错了吧,我们应该分头去打听核实。  相似文献   

2.
107岁的周有光先生又出新书了,叫《百岁忆往》。当建安兄前段时间告诉出版消息时,我就期盼着早点读到,前几天他把书寄来了,我是那样爱不释手。腰封上的那段话,更让我震惊与钦敬,我想所有的读者看到这段话,心中也肯定会涌起我同样的情感。“在暑天里,他检点平生,  相似文献   

3.
侗族有丰富的曲艺,这是毫无疑义的。侗族曲艺有哪些曲种?目前尚无定论。普虹兄在《浅谈侗族曲艺》(见《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一文中,把侗族曲艺分为四种:“刚锦”——即说故事、“多锦”——即唱故事、“刚锦多锦”——即说唱故事、“刚款”——即念诵款词。我认为他关于侗族曲艺的分类似乎失于琐细,有些提法可能不够准确,因此不揣冒昧,试着讨论讨论,以就教于普虹兄和各位读者、专家。  相似文献   

4.
应献 《楚天主人》2008,(1):39-39
据《鹃冠子》记,魏文王一次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对医术很精通,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  相似文献   

5.
马杰 《黄埔》2011,(1):58-59
我与亚仑兄相识,是在著名佛像画家郑玉阗先生的画展上。他朴实、谦逊的为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时,亚仑兄为玉阗先生画展题诗。诗的内容不  相似文献   

6.
品读新近出版的《陈炳灿山水画集》,一股壮丽、清新、高雅,搏动着时代气息的画风,迎面扑来。我不禁被画家的艺术魅力所陶醉。我与陈炳灿兄曾共过事,彼此交往甚密。其为人为画正如他老师江浩先生在画集序言中所赞誉的"德好艺  相似文献   

7.
诗人的勇气     
高平 《北京观察》2012,(10):66-67
正文坛并非真空,诗界亦非圣土。些许灰尘飘来,不及时清扫,也会积垢难除。近日读《中华诗词》,上面有一篇忽培元先生写的题为《诗人幸会更无前——首届中国古体诗词创作学术论坛侧记及人物速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我的陕西乡党、著名诗人雷抒雁兄……一上台发言,首先发泄不满:‘说两句题外的话,前几天刚从中国诗歌节归来。诗歌学术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王晓波 《台声》2002,(4):17-19
3月6日,我在北京接到方守仁打来的电话,说是黄顺兴在北京过世了,我立刻打电话给台联副会长郑东宁,东宁兄在电话中证实了这一个消息,黄顺兴因心疾复发,抢救无效,已于3月5日晚上逝世于寓所。又一位台湾爱国主义的民主前辈离我们而去了。我认识黄顺兴准确的时间已不复记忆,当时是在70年代后期苏庆黎主编《夏潮杂志》之时。《夏潮杂志》发表王拓一系列党外人士的访问记,其中之一有黄顺兴。黄顺兴的经历与其他的党外人士有所不同,他在日据时代年轻时,曾经到过祖国大陆,光复后回台湾。在那严酷的戒严时期中,“人在台湾,谁不反…  相似文献   

9.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10.
正武汉有名的罗时汉兄电话我,要我写写我十八岁的芳华,并且说要出本书,让我开个头炮。我很感谢他,因为看来他以为我还可以写点东西!或者以为我的十八岁还有点那个值得写的啥?但我的十八岁可没有什么《致青春》和《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的少男少女们那么无忧无虑,那么春光无限美好!我可能让大家有点失望,也可能对不住罗兄那点期望!我十八岁那年面临高考,心中充满焦虑和懊恼!焦虑的是担心一旦高考失利无颜见江东父  相似文献   

11.
韩玉峰 《前进》2007,(12):34-35
一今年8月底9月初,山西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在全国性的评奖中捷报频传,屡屡获奖。8月25日,在第26届电视剧"飞天奖"评选中,山西有《乔家大院》、《八路军》、《吕梁英雄传》、《亲兄热弟》、《塞北婆姨》5部作品获奖。在前25届"飞天奖"的评选中,山西共有25部作品获奖,而26届一届就有5部作品获  相似文献   

12.
十、优哉游哉我一九二七年正式跨进新闻界大门,是从国闻通信社北京分社开始的。该社先设在东单的喜鹊胡同,以后搬至船板胡同,地近苏州胡同。这是一幢三进的平房,朱门粉墙,轩窗明瓦,像一座达官的公馆。那叶,《大公报》(新记)已复刊近一年,胡政之先生的家眷尚留北京。他每星期来京住一两天,照料家务,并指挥国闻社的大计——分社主任当时是金诚夫兄;另有英文稿,由孙瑞芹兄主发。我在该社工作的两年中,自然更有机会天天熟读《大公报》社评,更心仪张季鸾先生的文笔、才华。但季鸾先生却从未来社一次;他可能到过几次北京,但他来时,政之先生必留津主持。国闻社的工作,张从不插手指挥。  相似文献   

13.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和关羽的一段故事。当关羽得知其兄刘备在河北时,便挂印封金、别曹而去。曹操不仅没有派兵遣将去围追堵杀,反而赠锦袍、送礼金,发官牍以利其行。不然,关羽何能闯过数关。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4)
<正>齐如山先生是和鲁迅先生同辈的学者。103年前,齐如山的第一本著作《说戏》出版,鲁迅得其一册。鲁迅在1913年9月5日的日记里写道:"齐寿山赠《说戏》一册,其兄如山所作。"1981年出版的《鲁迅全集》于"齐如山"条下注:"齐如山(1877-1962),名宗康,字如山,河北高阳人。京剧研究家,齐寿山之兄。1915年9月被聘为通俗教育研究会戏曲股名誉会员,  相似文献   

15.
郑坚 《台声》2002,(4):16-16
彰化老乡亲顺兴兄终于如愿安详地为自己“走不完的路”画上了最后的句点,回归他热爱的大自然安息了!顺兴兄从1985年再度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16年来,我俩始终“有缘作阵”,交情至笃。最后这几年还成了相距不到50米的邻居。顺兴兄是个爱台湾、爱祖国、爱地球的社会主义者。我们的交谈很难离开爱国爱乡这个话题。黄兄安息前9天,我们还交谈了1996年7月,岛内一位后生给他写的信。当时他将该信交给我,让我安排隐名刊登在当年8月号的《台声》杂志上。我们共同感叹、惋惜这位当年痛骂“政治腐败、贪污横行”、“抱美国老板大腿…  相似文献   

16.
俞艳庭 《求索》2010,(6):251-252,14
韦玄成是西汉中后期著名的《诗经》学者,是"‘鲁诗’韦氏学"的核心学者。《汉书·儒林传》云:"玄成及兄子赏以《诗》授哀帝。"意谓韦玄成和他的侄子韦赏皆曾以《诗》教授汉哀帝刘欣。后世学者对此未加辩明,多有引用。但是,韦玄成去世时,刘欣尚未出生,他不可能以《诗》授哀帝。传世《汉书.儒林传》应是出现了衍文,遂有此误。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八年八月出版的《中國建設》雜誌,內有拙作《遙寄台灣著名老體育家吳文忠》一文,聊抒老友懷念之情;想不到兩年後的今天,竟在北京與應邀來京參加奧林匹克體育科學研討會的吳文忠兄會面了。在其弟文煥家,七十九歲的文忠看到筆者,熱情地喊了聲“哎呀!老同學”後,第一句就說:“老同學,我在台灣已經看到《中國建設》上你那篇大作和照片了。我高興極了。我對同事、朋友說,你們看,這就是我的老同學寫的,五十  相似文献   

18.
贾占生 《乡音》2013,(5):50-50
我是今年省政协换届时被推荐为省政协委员的。作为政协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是新委员;而作为《乡音》受众,我却是老读者。30多年来,我一直在省直文艺界工作,现供职省文化厅艺术处。近20年来,我从一位编辑老师那里经常见到《乡音》杂志,有时候还带回去翻阅。初识《乡音》时,就感到这个刊物办得  相似文献   

19.
谋杀的后面     
谋杀的后面■子思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鸦片与权力》,说的是权力如同鸦片那样使人上瘾,现在看来,这种“瘾”在一些官儿们身上,不仅未受遏制,反而更大了。权力这玩意从来就有巨大的吸引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古来为了争权,哥杀弟,弟杀兄,母杀子,子...  相似文献   

20.
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建回族人民的勤劳,头脑灵活,善于经商,靠回族马帮商队的运输,永建的地方经济很活跃,出现了许多富户,盖有许多高水平庄园、房屋,旅行家徐霞客在《游滇日记》中记录了这些富户所在庄园情况:庄园规模壮观,有清真寺、有图书楼、有小桥流水、有小山岗等等,一派美丽富饶的景象。这样动人的景象后被清军付之一炬,早已灰飞烟灭,而现在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多为民国建筑,也颇具特色,这些古建筑又以东莲花马家建筑为最。东莲花马家历来有名气,而到马如意这一代又更为繁盛,马如意头脑灵活,一生勤奋,走南闯北,赶马贩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