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0,(12):16-17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学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是非褒贬,判若云泥。不仅如此,当“国学”被抬到了不应有的高度时。它也引起了领导层的关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认为,“国学”,在大学开课是文化多元的表现、在学术范围内进行研讨是百家争鸣的体现,但若硬要将其在现代学科分类中提升为“一级学科”,那就是一种谬误。由此,领导者对“国学”的认知。从某种意义而言,会影响其应有的定位。这是他所担忧的……  相似文献   

2.
“国学热”该热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热”该热在哪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长莉博士目前,以传统文化及近代以来研究传统文化的学术体系为主要对象的“国学”研究悄然升温,形成了一股“国学热”。其表现为:一是研究这些学问的人数明显增多,特别是引发了许多青年学者的兴趣,著述的出版物增多,并...  相似文献   

3.
最近看到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泽厚先生一篇文章,说他从来不用“国学”这个词,这使我感到惊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意思自近代以来已被几代学者所认可,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国学院,很多学生都在国学院里学习,但为什么现在有人对“国学”一词仍有意见呢?  相似文献   

4.
张舜徽与20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是 2 0世纪后半叶中国大陆研究国学的重镇 ,在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经学、史学、子学、集学上都有广泛的研究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探讨了张氏“文献学”名目下的国学实质 ,以文言与札记为主、以白话与章节为辅的学术“话语” ,由小学入史学、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路向 ,以及作为 2 0世纪后半叶国学大师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5.
罗时光 《前沿》2010,(18):122-124
中国近年出现国学热,然而很多中国人却不知“国学”二字乃来源于日本,更不知日本“国学”之真实意涵。其实,日本的所谓“圄学”就其内容而言,其本质乃是对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文化的全面绝对彻底的排斥、否定、蔑视、攻击乃至歧视,是对中国文化的羞辱,更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歧视华人的根本理论依据及精神源流,可谓是沾满中华民族鲜血的刽子手,亦是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反动右倾、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之深刻精神底流。因此,其“国学”二字就实在可谓是中国的“国耻”,是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耻辱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既然我们讲广义定义的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总称谓,那么,国学就不应该是中国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的。这是因为中华文化本来就是对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总称,而传统文化也同样是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按照《辞海》上的定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中国的56个民族,正是按照这样的定义确定的、这56个民族各自发展,又最终融合为中华民族一个大家庭,各自走过了自己独特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徐珂 《新东方》2006,(6):61-64
对于重振“国学”的态度与否,在“五四”运动前后已有过争论,也有了一定的结论,现在就此又有了一翻争论。由于当下争论者“国学”素养的肤浅,恐怕也未必能达到老调重弹的理论深度。应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国学”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成熟的文化形态代表,重振、反对或者以民间的自然立场任由发展都存在其合理的成份。其中主要原因不外乎“国学”在现代性面前所呈现出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在崇尚理性、科学、民主、法制、工业、市场等价值要素为目的的现代性面前表现出的无能为力,使许多过分强调和追求现代化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反叛之。另一…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大学历史教师。最近,看到《今日中国》第八期上刊载的《拿什么来拯救你——国学》一文,很有共鸣。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国学热”现象引起了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资深学者,力迈学校校长敢峰先生在来稿中大声呼吁:“国学创新”。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在世界东方的崛起,兆示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有了现实的可能。然而,文化要复兴,国学须创新。不切实加快国学创新的步伐,文化复兴就仍然是舶来品。国学者,中华民族学术与文化顶巅之学也,源远流长,与日俱新,历百世而不泯。其间虽峰峦起伏,盛衰互现,然国学之魂——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却如日月经天,一以贯之。近人往往视国学为远离时代的故纸堆中物,这是一种莫大的误解。举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许多主张和国…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克拉玛依区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工作和“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教育宣传,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全区人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文化品味和人文素质,新疆克拉玛依区文明办在全区组织开展经典国学教育活动。该区以国学教育进校周、国学教育进社区、国学教育进家庭、国学教育进企业、国学教育进机关等方式在辖区内进行全方位的国学教育普及。  相似文献   

11.
齐崇峰 《当代思潮》2012,(11):80-80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活动是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主编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一书为依托,为满足学员研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而举办的。讲座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与国学相关的多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大学历史教师。最近,看到《今日中国》第八期上刊载的《拿什么来拯救你——国学》一文,很有共鸣。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或者国学班,“国学热”现象引起了学术领域和社会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与“国学热”的方兴未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学子对于国学却充满无知和排斥,认为国学不实用,不值得学,花时间学“太奢侈了”。  相似文献   

13.
“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上千个孩子一边吟诵着国学经典,一边整齐地做着学校独创的经典操,这一壮观的景象在莱西市已是司空见惯,然每每看到这一景象,无不令人震撼。自2004年开始,莱西市以“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为契机,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市普及开展国学启动教育。如今,“国学经典诵读”已然成为莱西市亮丽的文化名片,全市近4万名中小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完成了从“读圣贤书”到“行君子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大胆引进国学教育,把孩子们对于国学的渴望渴求引导到更高层次,把国学文化传承下去。”谈到国学教育,航天神箭幼儿园园长黄东表示要发挥园所特色、营造国学氛围,在幼儿心中播撒文化的种子。航天神箭幼儿园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五分园是国学文化特色园。  相似文献   

15.
时下,在中国内地所盛行的“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热,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什么是国学?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家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国学,或说中国传统文化都包含在经、史、子、集之中。经,是儒家的经典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如《十三经》等。史,是指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子,主要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及道教、佛教等方面的著作。集,是总集、选集、别集,还有诗、词、赋,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等。  相似文献   

16.
杨祚澄是“意识超前”的“国学书记”。他有个很独特的梦想——“儒学治镇”,整理、提取儒家学说思想的精华,用儒学和谐乡风、治理乡镇。 在他的力主下,有八百多名学生的马颈坳镇中心完小,以《弟子规》为主要教材,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国学实验。 正当小镇上的国学实验初见成效时,4月5日,湖南吉首市组织了以市教育局长带队,以全市教师和官员为代表的73人考察团远赴庐江。考察后,当地突然叫停了还在雏形中的国学实验。  相似文献   

17.
当文化与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作为文化的积累或学术的总结,通常需要出版相应的‘’文集”。但时下却有一些“文集”,确切地说是“杂集”.它既不是为了积累文化,也不是为了总结学术,从头到尾充满了浓浓的铜臭味,这些“杂集”,书名够得上”气派”,通常冠以“优秀文集”、“文论大典”、“世纪论坛”等等,不乏“巨著”形象;编者多为“集体”,常委有“本书编委会”,多以名人壮威;至于出版社,或云“中央级出版社”,或“国家级出版社”;而内容范围可以广泛到无边无际,只要是文章就可以收入,条件仅是“协助发行”。“杂集”的…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5,(1)
<正>一、国学中的"民本"理念现代历史上,"国学"曾被赋予三种涵义:一是指历史文化,由于其无所不包,外延太大,不易把握,所以出现第二种观点,即以"国学"指称一国固有学术,第三种观点将外延进一步缩小,认为"国学"指一国固有价值思想。"国学"作为与"新学"、"西学"相对的概念,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中包含的价值思想、人文理念,它是古代中国人安身立命、修身平天下的依据。在国学体系中,包含丰富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固有学术文化.是这个国家的精神命脉。作为中国人,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本国学术文化知识。80多年前.胡适和梁启起曾分别给青年人开过国学入门书目。这两份书目对今天的国人虽未必完全合宜.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甘肃理论学刊》2012,(1):F0002-F0002
马克锋1961年生,陕西富平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国高丽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出版著作10馀部,主要有:《荣氏家族》、《中国近代十大怪杰》、《文化思潮与近代中叫》、《国学与现代学术》、《中国近代史1919—1949)等;主要论文有:《试论棉铁主义的历史地位》、《传统墨学与社会主义的契合与背离》、《“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辨析》、《论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