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廉政文化研究》2017,(4):87-90
张謇与张之洞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身处腐败骄奢的晚清时代,不为世风左右,修身养性、选贤任能,秉承"贤臣廉吏"的崇高风范,形成具有共同特点的廉政思想。因个人经历和身份的不同,其廉政思想又各具特色。张之洞作为进士及第的封疆大吏,主张通过奖惩促廉、裁革陋规保廉、以俸养廉等体制内的改良,促使官吏不想腐、不敢腐。而张謇则从官场转投实业并大获成功,再次为官时,他将企业的一套管理制度带到官场,主张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以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2.
《廉政文化研究》2022,(1):93-96
张謇《家诫》辑录了古人七则名言,并以一段自述编排在前,以示训诫之旨,从福祸相依、修身、明德、治世、为人、处事等方面多角度对子孙提出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张謇在《家诫》中融入传统廉洁思想的精华,包括以俭养廉、廉洁从政、诚信创业等方面。张謇《家诫》虽撰写于近百年之前,但对于当今的家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张謇《家诫》中的廉洁思想,并在传承中汲取其中伦理道德教化的营养,对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謇民生思想源自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触动及赴日本考察学习中的感悟,历经萌发、形成、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工农并举兴办实业,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兴建学校普及教育,提升民众基本素质;举办慈善发展公益,打造"模范南通"。虽然张謇地方自治和实业救国的目标最终没有实现,但他的民生思想及其在南通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侯文莉 《学理论》2014,(1):158-159
《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一部重要的思想巨著。"公"是《吕氏春秋》治国论中的重要范畴。体现在政治论、认识论以及音乐艺术思想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识。"公"贯穿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个环节中,成为决定与指导国家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从“啬”论张謇的为政之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謇晚年自号"啬庵",体现了张謇对"啬"的理解和推崇,也体现了他大半生对"啬"的追求和坚守。"啬"有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张謇对自己治政、做人、经商之道的最好诠释。在张謇的为政之道中,"啬"主要表现为简政、廉政、勤政。  相似文献   

6.
张徐剑 《民主》2012,(8):32-33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胡适在张謇去世不久的1929年有过这样的评论:“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张謇的收入来自职务工资、鬻字所得、社会赠予与企业红利等多种途径,其中,企业红利大大超过了前三类收入总和,构成张謇百万以上财富的主要来源。但是,张謇却将大部分财富捐赠给了南通以及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在个人衣食住行方面表现出非常平民化的作派。张謇的平民化作派,是基于人生理念下的一种行为自觉,对他的众多善举形成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反腐倡廉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与借鉴,需要对其中的廉洁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张謇先生的廉洁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得益于家庭勤俭廉洁家风的熏陶、儒家崇俭尚廉思想的浸润及个人尚义崇俭修养的坚守,其实践性体现在为官清廷改革吏治倡廉政、入农商部裁冗立规重廉洁、投身实业重义轻利践节俭等方面。挖掘张謇先生廉洁思想的当代价值,可从传承廉洁家风树立廉洁观念、重视廉洁教育培养廉洁操守、依靠廉政制度规范廉洁行为入手。以廉政制度规范从政行为,以廉洁教育培育个人操守,既充分体现国家运用制度反腐的意志和决心,又通过家风熏陶与廉洁教育全面调动社会公众的反腐积极性,营造出崇俭尚廉的社会氛围,全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謇出生于江海交汇的海门。这里天高地迥,望眼无边,视野极为开阔。而居民均为客籍,来自江南各地。江南为吴文化区域,足东西方文化汇接的前沿地带,尽得风气之先。这些移民原本就思想比较开放,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张謇的人,某日喜中状元,衣锦南归,走到半道上忽然感到心痛厉害,便请当地名医赵海仙诊治。赵大夫诊后大惊失色,称此乃死症,无药可治,并嘱患者趁早返回故里,免做他乡之鬼。张謇听后,日忧夜虑,茶饭不思。哪知走了一程之后,反觉心痛消失,人也精神了许多。他便以为这赵大夫是个庸医,并准备派人对其作一番贬损和斥责。此时,随从拿出赵海仙早已写的信。信中说张謇的心痛是因欢喜过度所致,当用“相克之法”,“以忧胜喜”,便暗中与随从商量,造出前番言语,以达“不药而治”。张謇阅后如梦初醒,对那位赵大夫感佩无尽。这个故…  相似文献   

11.
董正超  张徐剑  卢建汶 《民主》2012,(5):40-42,2
2002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专家、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在对南通的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认真考察后,经缜密研究、反复论证,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的角度提出:"张謇先生经营的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  相似文献   

12.
沈钢  江幼玲 《民主》2009,(5):39-41
坐落在江苏省南通市濠河之滨的南通博物苑历史悠久。这座看似平常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却是目前保存下来的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博物馆,它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九日(1905年1月14日),创办人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晚清状元张謇先生。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12)
杨朱与老子之间存在师承关系,杨朱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片面发展。由于他的思想具有颠覆性,在战国初年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孟子严厉批判的对象之一。在先秦典籍中,他的思想被归纳为"重生""贵己",这正是老子"以自为本"的本体论在人生领域展开并发展的结果。在战国初年的时代背景下,杨朱"重生"思想对于身的重视和他对当权者不配合的态度是一种反抗姿态,这意味着个体意识的觉醒。杨朱后学将杨朱重生思想从一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的进步思想变成一种技术性的卫生之学。如果说杨朱对于老子是片面的、极端的发展,杨朱后学对于杨朱则是庸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实质上就是思想反思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反思不同于康德的批判反思和黑格尔的思辨反思.这种实践反思是奠基于社会实践与历史关系基础上的反思,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建构意识、扬弃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在对"历史走向"的把握中形成问题意识,在对"片面实践"的扬弃中完成理论自身的重构,在彻底的批判中,完成思想的解放和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李天彪 《学理论》2010,(1):198-200
当前,企业生产负荷居高不下,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压力明显增多,思想政治工作难度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能否紧贴员工实际,紧贴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紧贴时代发展,从而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都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仅从一种扑克玩法"打三家"这一小视角,管中窥豹,阐述了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有的意识、能力与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6.
王文军 《理论导刊》2003,(11):37-3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领导理论的开拓和创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任务、价值和基本素质,是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在 21世纪发展的最新成果;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三个代表"的领导观,必须不断强化"五个"意识,即思想灵魂意识、与时俱进意识、"第一要务"意识、"两个务必"意识和执政为民意识.  相似文献   

17.
叶沈良 《慈善》2021,(2):17-18
多年的慈善工作,总是不断促进我对慈善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使我深深体会到:慈善文化自信是慈善工作的信仰与核心;慈善文化传播是慈善工作的担当与责任;慈善文化使者是慈善工作的坚守与荣耀。或许是在南通市慈善总会任职的缘故,多年来我一直结合慈善工作的实践,认真研究中国近代张謇慈善理念。我的研究文章《张謇——中国近代慈善第一人研究述要》,不但为全国多家报刊刊用,而且为我们当今的慈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蔡娟 《理论探索》2006,4(1):132-134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他的慈善思想和实践蕴涵着崇高的人生境界。这主要是:搞好地方自治,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崇高的政治境界;扶持弱势群体,体恤穷苦民众,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境界;淡泊功名利禄,乐于无私奉献,体现了可贵的思想境界。他为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所做的思考和实践,今天仍使人感到亲切而有启发性,值得后人深深体会和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19.
用"三个代表"的思想强化党的执政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意识是一个政党的灵魂."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意识的核心.面向新世纪,为了防止党的执政意识的弱化、谬化、异化、模糊化、泛化和僵化,我们必须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强化党的执政意识,使全党同志切实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徐特立提倡教育要肩负起兴国强国的时代使命,教育要普及大众,主张"学会学习"及终身教育,产、学、研"三位一体"及"人师"与"经师"并重等重要观点,凸显出徐特立先生鲜明的爱国意识、平民意识、现代意识、改革意识与育人意识.深入领会这"五大意识"的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全面认识和贯彻"科教兴国"思想,对中国当代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增强教育的育人功能都具有重要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