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有的学者,从思维框架、思维模式、逻辑推理方式、分析方法以及思考方式五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1、家国同构的伦理本位的思维框架。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归根结底是宗法的思维方式,它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宗法社会结构的思维中的内化,其中,家国同构和伦理本位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总体框架。其基本特点:①家国同构、君父合一的特殊思维角度。②三纲五常、伦理本位的思维侧重点。③重“内圣”和“治人”,轻“外王”和“治法”的价值取向。④退化的历史观。⑤“仁”和人道主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本位论”到“劳动者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祖强  汪水波 《唯实》2003,23(4):21-24
从“国家本位论”到“企业本位论” ,虽然标志着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利益主体和利益矛盾认识的逐渐深化 ,但还没有把个人的经济自由和财产权利纳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视野。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还是一种深层的制度构造 ,必须把劳动者个人的动机和行为置于更加本源的地位 ,以劳动者个人利益为基点 ,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和新的经济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我见陈泰乾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道德建设的影响,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人把主要的观点概括为“滑坡论”与“爬坡论”两类。然而,当我们从市场经济自身运行机制来看,这两种看法是一种单向思维的定势。单向思维的定势,产生...  相似文献   

4.
最近,杨献珍等同志提出“合二而一”的世界观来对抗“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他们的“合二而一”论就是把矛盾的同一性曲解为“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否认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从而否认了事物的矛盾、斗争、转化和发展,因此实质上就是矛盾融合论。他们硬说“合二而一”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蔡锷中路有座著名古祠.是祀奉我国古代“医圣”张仲景的。汉灵帝时,张仲景被举为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人称“张长沙”。  相似文献   

6.
从汉武帝“举孝廉”所想到的雒玉麟据《汉书·文帝纪》载:二年(公元前一七七年)诏曰:“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至汉武帝元先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冬十一月,初今郡国举孝康,遂建郡国举孝廉之制。汉代从文帝刘恒到武帝刘彻在不到四十年的选拔官...  相似文献   

7.
在儒家人性论实现由汉唐到宋明的形态转化中,佛性论的影响起了重大作用。“佛性”一词,在印度佛教中,原为表达世界本体属性的范畴,佛教传入中国后,渐渐进入心性论视域,但与儒家人性论终有重大差异,所以两家常相辩难,《华严原人论》即是佛性论批判儒家人性论的典型论著。《华严原人论》诘难儒家以元气解释人生在世的具体形式,以天命为人生在世的究极原因,提出众生“身本”为“一真灵性”。儒学精英们出入佛老,终于学会了其本体论思维方式,将其关注的伦常预设在“一真灵性”之中,使其变为“天命之性”,从而变佛教的诘责为儒学的批判,成为宋明理学兴起的转关旋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到唯物史观的"现实生活"的思维转变并不代表着马克思思想存在着一个"断裂"。从主客体思维模式与共产主义思维模式、目的论思维模式和现实阶段论思维模式、人本主义思维模式和物质生活本位的思维模式上看,后者对前者既有一以贯之的继承,又包括富有创新意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当前,理论上的私有化主张有各种各样,其主要为:一是,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说:“社会主义企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普遍化,是狂想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有的文章猛烈抨击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说这就是“国家社会主义”。二是,有的文章提出把国有财产分给“每个选民”,说:“产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是组成任何形式的财产权利的基础。”据此,文章主张“将财产权利还原为个人权利”,“‘细分’公有权”,“每个选民都拥有一份排他性的财产权利”。有的文章提出“公民产权本位论”,认为公民产…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日报》日前刊登包心鉴的文章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公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这是“权利本位”。与“权利本位”相对的是“权力本位”。回望以往,某些改革不够彻底不够到位、人民群众不够满意的根本原因,是游离了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调动全体人民积极}生这一根本前提和根本目标,改革仅仅局限在机构内部,成为部分人的权力再分配。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祝福恩教授撰文认为: 1.继续解放思想要由理论本位转向实践本位。沿海地区在改革发展中走的是实践本位之路,是“做而论道”。而北方地区则是理论本位,是“坐而论道”,结果错失改革发展时机,致使经济社会发展次位不断后移。坚持实践本位,要躬身实干,抓大工程、大项目。  相似文献   

12.
论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理论思维若干特点──兼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张定鑫十年建设时期(党史上称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向自然开战”的一个崭新的辉煌的历史时期,同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相比,这一历史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社会革命意义上的“同时胜利”论,并不否认政治革命的“一国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政治革命意义上的“一国胜利”论,并不否认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然是“同时胜利”。“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不是对立的。因此,关于“同时胜利”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过时,因而被“一国胜利”论所取代的传统观点,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社会主义胜利问题上的本来思想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是思维方式更新的表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的要求、核心和追求目标,表明人们在对待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思维主体本位的变化。 思维活动由主体来进行。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的定势及其运行模式。思维主体是现实中的有着实践和认识能力的人。但人作为思维主体,有着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类主体的区分。一个人的现实的思维活动,既可以从个体本位来进行,也可按群体来思考,还可以依类本位来展开。从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理念,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思维方式的深处正表现了思维主体本位的变化。“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定义是:“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考虑后代人满足自身的需要。”即当我们思考社会发展问题,探寻和实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时候,同时还要考虑这一行动不能危及后代人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能在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代际间的利益应当平等。后来,此定义又被补充,如1992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在讨论发展中国家问题时指出,“满足这代人,尤其是穷人的需要,实际上是持续地满足今后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原理中,已经“有中介”范畴,但还没“有一分为三”命题。多数人承认“有中介”,但否认它体现着“一分为三”,个别人又“把一分为三”仅仅等同“于中介”。实际上“,一分为三”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对立面、中介、对立面;三足鼎立(鼎立统一);三位一体(合三为一);三管齐下;立体思维(三维综合观);三元论(三本论);三环论(圆圈论);三点论(三要素);三重性;三个层次;三种形态(三种形式);三种类型;三种可能;三种结果;正题、反题、合题(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就是把对人的主体地位、目的地位与主体作用的肯定,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社会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提出是我们对发展与代价进行反思的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以人为本”必然要求“能力本位”。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强调,个人价值本位论有利于个体主体性的提升,有利于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培养。但个人价值本位论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使得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为此,必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臆想出来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自然科学的土壤之中,因此,它能给自然科学提供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新兴自然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指导自然科学,也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恰恰相反,“三论”正是现代自然科学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反复进行科学实验的结果。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同时,马克  相似文献   

19.
在恩格斯的哲学论著中,他的思维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恩格斯思维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往往被人忽视。笔者姑妄将这个被人忽视的理论称为恩格斯的思维实现论。一、马克思、黑格尔的“实现”范畴为了更好地理解恩格斯的“思维实现论”,有必要首先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实现”范畴作一番考察。实现范畴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经常被提到。例如;《资本论》中提出了规律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实现、商品价值的实现、使用价值的实现、劳动的实现、简单交换的实现等等。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初期探索道路时的一种谦逊,那么,习近平同志的“鞋子论”则可以说表现出了我们党在当今国际背景下对自身发展道路的一种自信,两者有内涵、思维方式、目标上的一致性。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