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与雕塑     
我不是雕塑家,下半生怎么做了雕塑?这不重要,因为雕塑对一个艺术家来讲,它只能是一种对这个世界理解的表现形式。文如其人,画亦然。文章是写人,艺术也是在写人。我们画画的都是在"写画",写画就是写人,这不是我发明的,几百年前的画家就把"画"改成"写"了。不论干什么,归根结底,首先是做人。  相似文献   

2.
王洋 《中国公证》2008,(1):51-54
从哈尔滨回北京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为这篇文章开头。写一个公证处竞不知从何说起。后来想想,就从主任杨忠义说起吧。为什么?因为当年组建动力公证处最艰难的时期.只有老杨一个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先杆司令。我发现,写老杨就是写当年的动力公证处,写当年的动力公证处就没法不去写老杨。用老杨自己的话说:“当年的动力公证处,房无一间,地无一拢。只有我先杆司令一名。”  相似文献   

3.
幽默大王     
一无损失 某局机关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局内干部逝世,写讣告时必按 干部级别在"损失"一句上分别对待:一般干部写"×××同志的逝 世,是我局的一个损失";科级干部,则写"一大损失";处级干部,则 写"重大损失";局级干部,则写"特大损失"。一日,局内看门的老工 人病逝,写讣告的秘书在写"损失"一句时颇感为难,就去请示局长。 局长说:"这么屁大的事也要问我?是什么损失就写什么损失嘛?"秘 书说:"能否写'一小损失'或其它什么损失?"局长说:"一无损 失。"  相似文献   

4.
2010年我撰写的长篇小说《雷锋》正式出版。回想当时创作这部作品时,赞成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反对的,大约是三种情况:一是说不好写,二是说不宜写,三是说不该写。说不好写,是指把一堆零碎的"好人好事"摆弄成长篇很难;说不宜写,是指在  相似文献   

5.
幽默大王     
王书记素以理论水平高著称,常 有文章在报刊发表,文章倒也写得文 笔流畅、见解不凡,但据说多由秘书捉 刀代笔。 最近,王书记的一篇关于农村产 业结构调整的文章发表后,获得地方 报刊的一片赞扬。王书记颇为得意,在 一次县委常委会上,他说:"同志们都 说我那篇文章写得好,给我找一下,好 让我也读读嘛。"  相似文献   

6.
美国同行     
沈翼敏 《检察风云》2002,(18):58-60
作为中国检察官身份的国际访问学者,了解美国同行当然是重中之重。 但是真正要写美国同行我觉得比较难,因此我在去年,为《检察风云》写了《美国联邦监狱见闻》、《美国纽约警察局的操守测验》和上一次的《走近美国法官》,直到今天我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的一天,我突然来了一个灵感:何不拿首脑们来写一本书?说写就写。四年后的5月,我的《说首脑》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以精装出版,当当网、淘宝网、亚马逊等网站,  相似文献   

8.
路是人走出来的,但并非所有的路都通往明天。──作者题记肖微亮相我对肖微的了解很少,少到只知道他的姓名。但杂志社还是把“写肖微”的任务交给了我,我不能推辞。尽管我的手头上有几个更好的写作计划。我是说,我更愿意写我喜欢写的东西。1995年12月26日,我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除肖微以外的其它9名“十佳律师”,那时候,据说,肖微远在美国。后来,我写了5位“十佳律师’。这对我很重要,在这中间,我体会到了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另外,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写作的激动。的确,我是激动着去写“十佳律师”的。如果作者的激动换不来读…  相似文献   

9.
1970年,从《香山叶正红)到《归来》并“流毒全国”──狱中斗争──预审人员创造奇迹:十几年中五部手槁全部“归案”在“四人帮”的监狱中,我交代于1963年、1964年、1967年和1970年写过四稿,加上1974年稿,先后写过五稿《归来》。因为我以不认为自己有罪为前提,所以我把这五稿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借阅对象等大体上都讲得很清楚。坦实际上,自1963年以来我自己都记不得写过多少稿。反正每写成一稿便借给别人,别人又借给另外的别人,终至收不回来,只得又写;有时也因自感写得不满意,于是不论收不收得回来又重新写一篇——这后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10.
魏城 《法治研究》2006,(11):40-41
在中国中产阶级调查的“职业子系列”中,我已经写了老板、职业经理人和外企高级雇员,这一集则涉及中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人士。顾名思义,专业人士是靠自己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吃饭的人。专业人士有很多类别,我这里只写专业人士中的医生和律师。  相似文献   

11.
来加拿大之前,我准备了一份简历。按照在中国的习惯,我在简历里写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性别,还特意准备了很多一寸半标准照片,准备一到加拿大就发简历找工作。来到这里才发现,我准备的简历  相似文献   

12.
那是十年前的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我们的青春之舟即将远航的日子里,一位同窗数载朝夕相处的兄弟让我给他写一段临别留言。在他那件洁白的文化衫上,我用毛笔赫然写下:“愿心中有一盏智慧的灯”,与之共勉。前不久,这位兄弟从遥远的北国给我寄来一纸飞鸿,他说他依然保存着那件珍贵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法律顾问     
民间调解书怎样写法? 来信我是公社的司法助理员,在开展民事调解工作时,有时需要写调解书,而不知道调解书应该怎样写?我们调解的纠纷,有的是经公社党委会研究的,有的是社队调解委员会研究的,也有是司法助理员一人做主解决的,如果应写调解书,又应以什么名义写? 今年五月,我调解了一起房屋纠纷,后以公社名义给当事人写了一份调解书,其中提到,“一九八○年一月七日经常德祥、常玉成私人说合,贾宝、段如花所立之契约,无政府任何手续(无大队公章)不  相似文献   

14.
目次一、民法典的体例二、民法的基本原则三、主体制度四、时效制度五、物权法中是否规定多种所有权参加工作后,我基本上不写个人作品,写的都是职务作品。职务作品也只是参与创作,不属于我的,没有署名权。母校的《法律评论》让我写个稿子,我把手头《制订民法典需要研究的部分问题》交给她,目的只有一个,请同行们就这些问题以及需要研究的其他问题,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生活》2009,(3):58-58
来加拿大之前,我准备了一份简历,按照在中国的习惯,我在简历里写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性别,还特意准备了很多一寸半标准照片,准备一到加拿大就发简历找工作。  相似文献   

16.
自己的书房     
五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无斋说斋》,文中写道:“犹如画家希望有自己的画室,钢琴家希望有自己的琴房,乃至一个木工师傅希望有自己的工作间一样,我渴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写这篇短文时,我住在单位一间堆放旧物的小仓库里,属于我的一千余册书分别装在九个编  相似文献   

17.
随想三则     
期望七月五日,彭真同志和我一起跨出电梯,在过道里边走边聊。我告诉他今年四月在成都开会时,看到了他为望江楼公园题的门匾,我们一批法学教授还站在它底下照了像片哩。“那是他们缠住不放,硬要我写的。”彭真同志爽朗地笑了起来,“我的字写得不好,是政治字。”  相似文献   

18.
郭洪平 《方圆》2023,(1):12-15
<正>我问过石宏,一直做一样的工作烦不烦?她说她不烦,能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难心事、烦心事,挺有成就感的,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心》2022年5月至6月,我写过两个检察官。一个是辽宁省丹东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石宏(《石宏:用善良温润人;一个是黑龙江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徐松(《办好每一起民生“小案”》)。我采访的这两个人都是民事检察官,这在我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是头一次。以前也写检察官,写得还不少,  相似文献   

19.
来加拿大之前,我准备了一份简历.按照在中国的习惯,我在简历里写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性别,还特意准备了很多一寸半标准照片,准备一到加拿大就发简历找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来自乡镇医院的人大代表,长期和农民群众打交道。工作之余,我特别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将问题一一记入笔记本。这不仅为我在会议期间写好议案、建议提供了素材,更为我在闭会期间履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