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通过领导"两个革命",完成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通过引领"两次巨变",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通过进行"两段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美好愿景。回顾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和领导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总结历史经验,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实现历史转折的精神引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杨超 《前线》2023,(4):33-36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行进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集中表达。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相似文献   

4.
刘东建  雷朋 《前线》2022,(1):19-2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高度,揭示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逻辑;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正确的党史观,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体现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逻辑;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旨归,彰显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实践逻辑。把握好《决议》的三个逻辑,助力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5.
<正>迈上新时代的征程,伟大梦想召唤我们奋斗;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复兴前景激励我们前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作为中国人民伟大梦想、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使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伟大自我革命为伟大社会革命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伟大社会革命为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广阔舞台。共同推进"两个伟大革命"是新时代新征程新实践的显著特征,必须坚持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持续推进"两个伟大革命"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历史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历史、全面总结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主动引领历史,在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中把握历史规律,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探索中担负历史使命,在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坚决斗争中坚定历史自信。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觉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方法逻辑,对于探究中国共产党推动历史发展的"制胜密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行动纲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和冲锋号。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  相似文献   

9.
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与标志。党旗见证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引领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走向光明、走向胜利、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鲜明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根本政治基础,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四个伟大"的本质要求,"四个伟大"的基  相似文献   

11.
正铸就救国救民之魂:"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中国人民付出艰辛努力、作出巨大牺牲,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在中国推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更加光荣;没有什么理想比团结亿万人民共圆中国梦更加崇高。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这里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  相似文献   

13.
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责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它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的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21,(4)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的遵义会议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历史观相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追求中华民族独立、富强与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历史、现实和未来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推进也必将对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要求。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代以来,灾难深重、命运艰辛的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的历史道路上,曾历经无数坎坷。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伟大精神和开创的伟大道路,具有契合性和内在联系。从逻辑上看,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在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上具有契合性。从内在联系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维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内涵。从实践路径看,伟大道路的探索离不开伟大精神的指引,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科学世界观、精神状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伟大建党精神锤炼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贺金浦 《学习论坛》2006,22(12):60-63
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作为"两个先锋队"的认识,鲜明地表现了她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生死与共关系,表现出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和领导者.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党将按照"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完成党所担当的历史任务,实现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历史自信是坚持自信自立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包含着事实、价值与情感三者的共同作用。事实,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由来与内容,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价值,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大历史观视角、人民立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情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历史信仰。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事实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同时,从情感层面彰显了人民情怀、历史情怀和担当情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种大历史观,思考总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伟大社会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系列论述,概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全部成果,阐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革命论、列宁“改良主义”革命观,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引领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史潮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历史起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的整个历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提供了重要思想力量。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的历史内涵,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力量,推进党在新的百年征程里继续引领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