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一月回望     
[要闻] 2005《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举行 2005年5月16日至18日,《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演讲。他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及亚洲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及亚洲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世界各国经济互利合作、相互依存的加深,必将给全球  相似文献   

2.
时事/评论     
4月11日。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海南省琼海市的博鳌正式开幕,本次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亚洲、新挑战——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围绕这一主题,为期两天的论坛首届年会就“亚洲区域合作”、“财政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与亚洲共同发展”等多个分议题展开讨论。包括  相似文献   

3.
经济     
中国经济处在“重要的关口” 温家宝在3月14日举行的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他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威胁包括过度投资、通货膨胀,以及由于快速经济增长而导致的能源短缺等。他警告说: “中国经济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博鳌论坛:亚洲寻找共赢 博鳌亚洲论坛议题设计机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1日称,200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  相似文献   

4.
会展     
《法人》2005,(11):123-123
2005中国经济年度论坛 月初深圳召开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亚洲资本 论坛共同主办的”2005中国经济年 度论坛暨亚洲企业领袖(深圳)年 会”将于2005年11月7至9日在深 圳举行。本次论坛暨年会以“世界 经济复苏的中国因素—中国经济的 崛起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为主 题,聘请权威机构及权威人士从宏 观经济、能源、汇率、投资、国际 贸易五个方面发表中国经济年度报 告,同时发表中国环境、中国房地  相似文献   

5.
4月11日,亚洲论坛首届年会在海南省琼海市的博鳌正式开幕,本次博鳌亚洲论坛首届年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亚洲、新挑战——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围绕这一主题,为期两天的论坛首届年会就“亚洲区域合作”、“财政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与亚洲共同发展”等多个分议题展开讨论,包括近10名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现任与前任政府首脑,几十名各国政府部长级高官,近200多个全球500强企业亚太地区负责人以及亚洲地区知名企业领导人,60多  相似文献   

6.
陈玉峰 《法人》2014,(3):60-61
正中国企业不断在海外投资折戟,给政府治理体系提出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经济转型的国际贸易与海外投资越来越受到关注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处于关键的时刻,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正经历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阶段的过渡,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当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共同分享发展的机  相似文献   

7.
网友回声     
《法律与生活》2009,(9):3-3
以“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为期3天的2009年年会,已于4月17日在海南博鳌正式拉开了帷幕。在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本届年会备受全球各方的瞩目。而在8年前,博鳌仅仅是一个边陲小镇,默默无闻,镇上的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随着博鳌亚洲论坛的举办,小镇的大门被打开,世界各国的游客纷至沓来,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博鳌人体会到了经济腾飞的硕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律师》2004,(12):68-68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率不断增长,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也被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所重视,在飞快的经济发展中,法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04年10月29日,北京市律师协会与英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委员会在京共同举办中英法律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成长型经济中的法律问题”为题,  相似文献   

9.
李成军 《法人》2011,(11):94-94
“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世界经济保持了长达25年持续的增长。人们对这场经济增长持续时间和增长速度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经济发展给日常生活所带来影响的认识。从一开始,经济的增长和债务的增加就不成比例。  相似文献   

10.
马凤娟 《法制与社会》2011,(12):178-179
地球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已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对此各国都已经关注。为应对全球变暖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所认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低碳经济也给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走低碳发展道路,环境法治建设是保障,我们应完善环境法治,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本文从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出发,介绍了目前完善环境法治和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晏扬 《政府法制》2008,(3):14-15
“中国已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成长为这个星球上第二重要的国家。”“中国在2007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美国,这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次由美国以外的国家做到了这一点。”2007年年末,美国《新闻周刊》以年度封面文章的形式提醒她的全球读者:2007年世界上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仍然是中国的崛起,中国正成为或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2.
刘冰 《检察风云》2007,(20):28-2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对外越来越开放,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越来越紧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体系.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全球化进程加快;二是世界经济进入新的一轮增长周期;三是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些影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固有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3.
罗超 《刑警与科技》2008,(18):84-88
近年来,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道路交通日益繁忙。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而道路交通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以致于道路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大打折扣,这给交通部门的管理和控制带来新的挑战,他们亟待用科技手段使交通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因此,随着安防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应用的不断深入,道路交通建设必将迈向“ITS智能交通”时代。一时间,智能交通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周珂  欧阳杉 《法学杂志》2012,33(3):66-70
绿色经济的概念为突破可持续发展机制面临的这个瓶颈在理念和方法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和选择,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绿色经济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与和谐。绿色经济的概念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珍贵,有利于克服经济高度商品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深化和危机,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对中国等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尤其重要。在中国经历了举步维艰的绿色经济目前正在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法律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头号问题。由过度消耗化石燃料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正逐渐取得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中国经济作为一体化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国作为美国的重要债权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此次危机的冲击和不利影响.面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有关国家都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尽可能减轻这场金融危机所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姜龙飞 《法人》2008,(6):52-55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放缓,更给国内的诸多出口企业带来了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社会,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无论是从国际社会政策走向、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还是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中国没有选择。尽管哥本哈根大会“不欢而散”,给人们心头蒙上一层阴影,但世界各国人民选择低碳经济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世界三大经济圈的区域集团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呈现出区域集团化规模加速扩展、模式加速创新、格局更趋复杂、矛盾更趋突出等重要特点。这一趋势的加强,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并促进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开放也带来了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层声音     
《检察风云》2013,(21):6-6
习近平:10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共同出席中马经济合作高峰论坛,就加强两国务实合作、中国经济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我们也看到,亚洲国家依然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亚洲国家面临多重挑战。本地区国家更应聚焦发展,发扬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的亚洲精神,共同维护亚洲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