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对法国、对欧洲、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八八八年,恩格斯在给玛·哈格奈斯的信中,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巴尔扎克。这既是对其世界观全面而精辟的分析,也是对其创作的经典性概括。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的传世小说<高老头>,1834年底开始在期刊上连载,次年首次出版单行本.这部世界名著在中国汉译已有六十年历史.起初只有傅雷先生的唯一译本,1989年才有了第二位译者的译本.1996年起至今出现了众多重译本.  相似文献   

3.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格拉克(Julien Gracq,1910—)在中国鲜为人知,或者说几乎根本没有被介绍和研究过。去法国之前,我不知道有这个作家,更没接触过他的作品。到法国后,才知道他的成就、声望都在我原以为很重要的一些作家之  相似文献   

4.
巴尔扎克式小说的终结:故事、人物的瓦解传统小说的基础是引人入胜的故事、跌岩起伏的情节、丰富鲜明的人物性格以及深刻感人的主题寓义。拉法叶特夫人(Mme De La Fayette,1634—1693)的《克菜芙公主》代表了法国这一类小说最初的重大成就。尔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相继问世使它登峰造极。所以,传统小说又称“巴尔扎克式”的小说。罗伯—格里耶认为,巴尔扎克式小说随资产阶级的胜利而达到极盛。然而,二十世纪的世界和十九世纪已经迥然不同;人们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认识都起了重大变化。“上世纪的小说创作在当时是生机勃勃的,而在今天,它只剩下一副空洞的程式,只会对那令人讨厌的模仿有用。”米歇尔·布托尔也指出,在一个不断演变的世界里,旧的小说技巧已不再适合表现“人与世界的新型关系”了,小说领域必须进行“激烈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在评论法国文学时 ,有一有趣现象。说到现实主义 ,中国学生立刻想到巴尔扎克。在法国 ,现实主义的代表首推福楼拜 ,而巴尔扎克往往无宗无派。由此可见 ,因国情的不同 ,文化背景相异 ,人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常常各自为政 ,取舍偏重各异。为此 ,我们查阅了法、英、德、俄、中、日等国的常用字、辞典。对于作为文学流派的现实主义 ,法国《阿塞特小百科辞典》的定义是 :“不以艺术家或作家的主观为中心 ,如实反映世界 ,如实表现人”;英国《韦伯斯新大学词典》定义为 :“艺术和文学中对自然或客观现实的忠实 ,对其准确不加主观色彩的忠实反映”;德…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各国的报刊既是党派的喉舌,也是社会舆论以及民生民情表达的重要渠道。关于报刊这一宣传媒介的重要性,法国文豪巴尔扎克1840年曾言简意赅地指出:"在法国,  相似文献   

7.
法国是译介阎连科作品最多的西方国家,在十一年的(专著)译介历程中,作家在法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媒体与读者对译作的接受与解读对作家的形象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一个作家是否能在域外保持持久活力,归根结底还是其写作实力。本文选取阎连科法国十一年的译介历程中有结点意义的五篇作品,结合法国批判大师蒂博代的文学批评观点,以法国媒体和读者评论为研究素材,分析阎连科形象从"话题作家"到"实力派"的转变过程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高老头》(1834),是巴尔扎克(1799—1850)思想和艺术成熟阶段的上乘之作,是他卷帙浩繁的《人间喜剧》的“序幕”,在巴尔扎克卓越的创作成就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正是这个“超群的小说家”,在善于塑造典型的同时,又成功地刻划了具有  相似文献   

9.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是法国当代享有盛誉的作家、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作品囊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政论、述评、日记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著称,他的几部名作很有现实主义特色,是法国二十世纪文坛上的瑰丽鲜花。然而他是一位天主教作家,他的文艺观和美学观都带有宗教色彩。他的小说中或多或少、时隐时现地表达了他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0.
雨果说:“巴尔扎克这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我想补充一句: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他自己的世界。这可能是指作品反映的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也可能是指作家在创作中的艺术境界。总之,不论是反映客观现实,还是描绘艺术境界,都有一个如何表现的问题,即写作方法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与一个作家的气质,思想(艺术观点)分不开的。因此,即使同属于一  相似文献   

11.
莫里衷(1622—1673)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奠基人,在欧洲戏剧史上,能与他比肩的作家屈指可数。二百多年来,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无不对他赞不绝口,他的优秀喜剧,受到了亿万观众的热烈欢迎。莫里哀的  相似文献   

12.
论新小说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回顾“新小说派”涉足法国文坛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当时,崭露头角的一批新小说作家,从边门进入出版界,借助几个近乎第二流的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得意之作:象罗布——格里耶的《橡皮》(1953)、《窥视者》(1955)、《妒忌》(1957);比托尔的(《途经米兰》(1954)、《时间的支配》(1956)、  相似文献   

13.
面目全非——评《七日谈》的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面前摆着国内一家出版社发行的《七日谈》,作者是十六世纪法国纳瓦尔王后玛格利特(1492—1549)。两位译者姓名姑且略去。《七日谈》(L'Heptameron)是仿照十四世纪意大利作家卜伽丘《十日谈》的形式写成的一本故事集,观存版本共收集七十二个故事。这部作品及其作者在法国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作为一本文学名著介绍给我国读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弗朗西斯·德沃,法国作家,历史教授,已出版小说三部,其中两部以中国明代历史为题材:<光明之路>与<光明之子>.由周汉斌译<光明之路>,已于2000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应武大法语系之邀,德沃先生应于2002年10月25日来汉讲学,无奈命数无常,在他临行前一周,我们惊闻噩耗:年仅48岁的德沃在家中病故.我们深感悲痛.<法国研究>谨刊发德沃交付的两篇短文,藉此表达我们对这位法国作家的深深悼念.  相似文献   

15.
弗朗西斯·德沃 ,法国作家 ,历史教授 ,已出版小说三部 ,其中两部以中国明代历史为题材 :《光明之路》与《光明之子》。由周汉斌译《光明之路》 ,已于 2 0 0 0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应武大法语系之邀 ,德沃先生应于 2 0 0 2年 1 0月 2 5日来汉讲学 ,无奈命数无常 ,在他临行前一周 ,我们惊闻噩耗 :年仅 48岁的德沃在家中病故。我们深感悲痛。《法国研究》谨刊发德沃交付的两篇短文 ,藉此表达我们对这位法国作家的深深悼念。  相似文献   

16.
巴什拉尔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斯东·巴什拉尔(Gaston Bachelard1884—1962)是法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认识论、科学哲学)和文学批评家(诗论)。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法国哲学家,如富科(Michel Foucault 1926—1984)、阿尔杜塞(louis Althusser 1918—)等。直  相似文献   

17.
丰富多彩的法国当代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思想艺术成就。在为这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作家队伍里,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小说家,他就是埃尔韦.巴赞(Herve Bazin,1911)。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二十八种不同文字畅销于世界(共两千五百万册),并在法国和国外多次获奖。五十年代的法国《文学新闻》周刊经读者投票,评选他为战后“十年最佳小  相似文献   

18.
周瑛 《法国研究》2002,(2):207-214
菲利普·德莱尔姆(Philippe Delerm)是当今法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其成名作<第一口啤酒以及其他微妙乐趣>一书,收集了34篇叙述日常生活趣事的小型文章,在法国引起轰动,业内人士称法国文坛的1997年为德莱尔姆年.本文梳理归纳了作者的生平、作品及主要写作风格,并浅析<人行道上的羊角面包>一文,以展示德莱尔姆作品中的"微妙乐趣".  相似文献   

19.
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前三次,还作过专门分析,而这次是自己出版这样的一部名著.读译家的译著,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感受格外不同,我为巴尔扎克的这部如此绝妙的好书而震惊,虽说小说仅仅十二三万字,却将整个法国资产者的形象,刻划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20.
菲利普·德莱尔姆 (PhilippeDelerm)是当今法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其成名作《第一口啤酒以及其他微妙乐趣》一书 ,收集了 3 4篇叙述日常生活趣事的小型文章 ,在法国引起轰动 ,业内人士称法国文坛的 1 997年为德莱尔姆年。本文梳理归纳了作者的生平、作品及主要写作风格 ,并浅析《人行道上的羊角面包》一文 ,以展示德莱尔姆作品中的“微妙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