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警务联络官,或称国际警务联络官,因其具有警察和外交官的双重身份和特定职能,又被称为“警务大使”和“警察外交官”。警务联络官是打击跨国犯罪、开展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的纽带,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我国警务联络官起步晚、发展快.在国际警务执法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
警务合作作为维护公共安全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欧盟警务合作是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国际警务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对欧盟这一典型的国际警务合作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出其在国际警务合作中的一些经验启示,指出国家关系协调是国际警务合作推进的政治基础,规则运用与建构是国际警务合作的制度保障,主体对接是国际警务合作的组织支撑,执行能力建设是国际警务合作的国际化需求,情报信息网络化平台构建是国际警务合作的情报信息资源共享的现实需求等。这些实践经验能够对全球国际警务合作起到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对维护全球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警务"概念、学科属性在国际、国内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内涵;国际警务研究的范围及其重心为国际警务合作;针对国际警务合作执法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通外语、懂经济、明法律、善侦查"的培养方针。  相似文献   

4.
当前,跨国犯罪十分突出,参与国际警务合作是打击惩治涉外犯罪的有效方式。自1984年以来,中国参与国际警务合作的实践模式主要有: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开展警务合作,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执法合作,在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中开展国际警务合作,以及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进一步增进了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理解与互信,扩大了合作共识,深化了警务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打击境外犯罪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国际刑警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警务合作平台,是国际警务合作的主渠道。历史上,国际刑警组织的组织规模不断壮大,执行机制及警务技术各有突破。如今,随着国际警务执法需求及执法环境的演变,国际刑警组织的发展趋势突出地表现为在国际警务合作中发挥其资源性功能、区域行动增多、工作手段智能化、关注的犯罪领域进一步细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国际警务合作成本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当对国际警务合作进行成本理论分析,寻找资源合理化配置的途径,逐渐建立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警务合作机制,并通过国际警务的职业化进程以及国际警务专业型警察的建立,形成中国国际警务的"托拉斯",从而实现国际警务合作的成本最小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国际警务合作的迅猛发展急需理论的指导,而其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之间的关系是其理论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两者在性质、范围、主体、依据和途径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催生了国际警务合作,并为其发展提供土壤,而国际警务合作的灵活性、直接性和高效性又促进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警务合作的概念,是指“不同国家的警察机关之间,根据本国法律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在惩治国际性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秩序领域相互提供援助、协调配合的一种执法行为”。其基本特征:一是国际司法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各国警察机构在执法领域的一种合作;三是以国际刑警组织为主渠道,协调不同国家之间打击刑事犯罪;四是灵活性与效益性;五是具有国内与国际双重法律性质的执法活动;六是建立在对等互惠基础上的一种协作关系。国际警务合作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警务合作范围是指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主要围绕案件侦查进行的合作;广义的警务合作范围是指包括各国间开展的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内容。文章还对国际警务合作的意义和法律依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犯罪分子凭借新技术构建了全球犯罪网络。全球性的犯罪网络必然要求各国警察机关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预防、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开展国际警务合作,必要的保障是重要的前提,论述了我国开展国际警务合作的四种保障,即法律保障、队伍保障、机制保障和经费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给国际警务合作带来新机遇,有利于破解合作中的障碍,增进互信,为国际警务合作增添新动力,提供新平台,推动国际警务合作进一步深化。同时,它也在安全形势、技术、合作机制、警察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给国际警务合作带来挑战。为有效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开展国际警务合作,有必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和新型犯罪研判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情报信息收集、处理和共享能力,加强国内法制建设,推动多边协议签署,并加强警察执法队伍建设,为国际警务合作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