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显福  张树龙 《湖湘论坛》2009,22(1):127-128
当前我军正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教育训练转型成为世界军事领域重大的前瞻性课题。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加速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教生态系统效率失衡。时下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以科学发展为理念的教育转型是保证军事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引起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了猛烈冲击,大学生价值观念因此而产生新的变化: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价值实现的途径由外控取向转向内控取向。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进而走向普及阶段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论述了深挖高校内部潜能,打破单一办学模式,走多元化、多形式办学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到大众化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式发展,进入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历史时期。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只有9%,普通高校在校生总规模为643万人。但是,1998年后世纪之交的短短几年,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普通高校在校生增加到1900万人,这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5.
近期媒体有两条报道很引人注目:一条是说,3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增长了一倍,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中国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完成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另一条是,某经济发达省郑重宣布,该省从学前三年到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均达85%以上,成为全国各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实现了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6.
高教"大众化"后的招生和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1949年相比,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及在校学生总数分别激增了31倍和25倍。在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些地区及城市,适龄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5%的水平(如上海目前已达到了22%)。这标志着中国尤其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即将和正在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由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发展阶段向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阶段过渡,必然引发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整体变革。一、拓宽升学门径,打破学制壁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即使在素来强调教育的等…  相似文献   

7.
韦茂繁 《当代广西》2008,(19):54-5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0%以上,从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化,特别是对各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规划了蓝图,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黄兢 《求索》2014,(8):178-182
高等教育评估的内涵主要包括认知性价值、合理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有助于教育资源分配,二是教育价值有利于办学质量提升,三是经济价值促进大学提升办学效益,四是学术价值帮助大学提升办学质量。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评估主体在自身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判断,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多元合一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反思和批判的价值取向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大学生就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从高等教育的实际出发,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让大学生成功走向社会是各高校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兴趣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由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特别是近十年来高校的发展阶段已经从精英型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从数量的扩张转向质量效益的提高。高校工会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转型中的政府与高校关系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以及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高等教育转型既对政府与高校关系调整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空间和现实可能性。政府与高校关系的文本逻辑不等于实践逻辑,基于实践建立政府与高校的良性互动机制,就要重塑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其具体路径包括:合理界定政府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角色,提高政府服务于高校发展的能力;积极建立与完善高校法人制度,培育高校自我治理能力;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介机构,由其充当政府与高校之间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威 《青年论坛》2002,(5):72-73
高等教育要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应继续快速发展 ,山东更须加倍努力。政府应加大对一般院校和新建院校的支持力度 ;高校应善谋敢断 ,抢抓机遇 ,靠信誉品牌负债起飞 ,争取社会投资 ,向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要教育能力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实现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丁丽娟 《前沿》2013,(19):41-43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价值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变化直接而明快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变迁.当代大学生呈现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的倾向,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向实用主义转化,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笔者通过了解和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整体性现状,探析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消极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5.
王凯宏 《人民论坛》2013,(2):148-14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从精英走向大众,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自主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社团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何芹 《长白学刊》2009,(5):53-58
新中国60年来,群众监督在探索中兴起,在曲折中前行,在实践中深入,呈现出从运动化向法制化、从封闭性向透明化、从被动性向主动性、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经验是:党的领导是群众监督的基本保证,发展民主是群众监督的强大动力,健全法制是群众监督的有力保障,多管齐下是群众监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的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伟萍 《前沿》2005,(11):74-76
高校的教学管理必须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过渡,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仍是对精英教育的表征与阐释。因此,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必须在工作观念、工作职能以及教育决策权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积极推进文化生态的健康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化、精英化、大众化,构成了当前我国化生态的整体,而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以主流化引导大众化,以精英化提升大众化,以大众化滋养主流化与精英化,实现化生态的健康互动,良性循环,不仅有助于它们各自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形成一种巨大的化合力,共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指导课在我国是一门新兴课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因就业形势的需要,教育部明确要求,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日常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倍受重视。但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因师资队伍欠缺、理论研究不够等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经过充分访谈和比较研究,课题组选定了一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找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探讨、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