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2011,(3):53-53
"毋忘在莒",比喻不忘前事,莫要忘本。究其由来,有一段与莒有关的历史故事。 史载,春秋时期,齐襄公专横暴虐,对外杀了邻国国君鲁桓公,并奸其夫人。在国内屠杀百姓,凌侮大臣,臣怨民愤,众叛亲离。他的弟弟公子纠和小白,恐受连累或暗算,离国出逃,以避祸患。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奔往鲁国;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奔往莒国。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的考试主要是面试.国君是面试官。《孟子》记录了孟子本人去各国找工作的全过程。他靠跟各国国君聊天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孟子曾经把面试官直接挤兑得说出了“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还曾经弄得“王顾左右而言他”.可见他的口才极佳。  相似文献   

3.
近读史书,一则一千多年前的君臣对话玩味无穷,发人深省。这位国君,不是别人,就是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英主唐大宗。那些臣者,书中虽未一一露名,但能居于  相似文献   

4.
陈抗行 《小康》2005,(8):3-3
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处于齐、楚两大国之间的小国滕国,安全环境十分险恶。滕国国君滕文公多次向孟子这位高人请教,孟子就对他讲了一番国家自保和自强自立之道,尤其强调“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他认为,只要国君能施仁政,使天下的读书人都站到我国的朝廷,天下的农夫都来耕种我国的田地,商人都要求到我国的市场交易,旅客都乐意走我国的道路,那些对本国国君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安》2012,(4):51-52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董事长(国君),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在和“领导”相处方面,晏婴有着自己的一套主张。善于向领导推销自己齐景公即位之初,对晏婴并未重用,只是让他去治理东阿(山东阿城镇)。晏婴一去就是三年,这期间齐景公陆续听到了许多关于晏婴的坏话,因此很不高兴,便把晏婴召来责问,并要罢他的官。晏婴谢罪说:“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我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  相似文献   

6.
据《资治通鉴》记载:春秋战国时,魏国国君文侯极好音韵,且造诣颇高。有一次,文侯邀请国师田子方一起饮酒听韵,当别人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时,文侯却听出伴奏的钟声音律不整齐,当即评论道:“钟声不比乎,右高。”田子方听后,鄙夷地一笑道:“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此话大意是:贤明的君主把身心精力都用在治理国家大事上,糊涂的君主则迷恋  相似文献   

7.
任俊华 《湖湘论坛》2001,14(2):71-74
“仁以守位”是通过施仁政来守住权位。在这个问题上古往今来阐述得最生动、最深刻且又十分大胆的,要算孟子。一卷《孟子》说尽了其间的道理。然则如何以仁守位呢 ?  一曰保民。位是以民为前提的,无民则无位,故《礼记·大学》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人是一切事业的根本,故保位首先必须保民。梁惠王问孟子,如何才能王天下,孟子回答十分简单:“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如何保民,孟子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四事。其时七雄并立,国君们为了竞争的需…  相似文献   

8.
明太祖朱元璋“删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意味深长的事件。 作为亚圣,孟子的火气很旺,思想中也颇有一些原始民主主义的原素,他并非无原则地强调臣民对君王的服从,相反还认为,恶法非法,暴君非君,面对恶法和暴君,人民有反抗的权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史上光彩夺目的名言。  相似文献   

9.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黄帝.华夏.中国黄帝、华夏、中国为什么能联系在一起呢?这要追溯我们先祖的生活情景,并从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去探索他们艰辛的生活历程。据史书记载,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神农时代。当时,神农氏衰老,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暴虐百姓,而...  相似文献   

10.
因为他们是警察,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护佑百姓平安。所以,在人人都选择与家人团聚的年夜,他们,选择离开家人,坚守岗位。因为他们是警察的家人,他们注定在年夜见不到亲人。  相似文献   

11.
早在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庄公对其宠妾所生的儿子——公子州吁过分溺爱,放任他骄奢佚荡、舞刀弄剑,不加管束。卫国大夫石碚劝谏庄公说:臣下听说爱自己的儿子,应当用正确的道义规矩教导他,别让他走上邪道。骄傲、奢侈、淫欲、放荡,是走人邪道的根由。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幼的欺凌年长的,疏远的代替亲近的,新人离间旧人,权位小的超越权位大的,淫邪破坏道义,这叫做六逆。国君行事道义,臣子奉命执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百姓的代言人,关注民生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在重庆市第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人大代表畅所欲言,出谋划策,释放着自己的履职热情和能量。他们关注"五个重庆"建设,热议食品安全、教育、交通、住房等民生问题,体现出浓浓的"民生话"、"民生情"。  相似文献   

13.
孔云峰 《重庆行政》2013,14(2):42-45
中国夏、商、周三代即有师保辅弼之类的顾问官员或谋士.这些为王者师的人权力很大,除备咨询还可规谏,史官有时也作咨询之用,此后各代由此逐步发展出不同类型的顾问咨询机构和制度、朝议和规谏制度.在专制政体下,皇帝至尊,决策时还要臣子上言,成败得失还须谏官进谏,国君自己则要虚心纳谏,起码是基于君臣间某种程度的平等意识:国君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上智,臣属并不是事事不如皇帝的下愚(胡如雷语,见《李世民传》134页).从认识论上来讲,只有兼听博纳,全面反映客观实际,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为此就需要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就要广开言路、君臣论辩,就需要集思广益.现代民主集中制中的少数服从多数、议会民主和政治决策中的半数通过、多数通过、协商一致通过等等都是基于同样的认识论前提,即任何高超的个人智慧也不能超过多数或集体的智慧.真理来自思想的互相交流和碰撞,来自不同方面的综合,来自群策群力.魏征进谏与唐太宗纳谏的故事被传为佳话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4.
因为他们是警察,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护佑百姓平安。 所以,在人人都选择与家人团聚的年夜,他们,选择离开家人,坚守岗位。 因为他们是警察的家人一他们注定在年夜见不到亲人。  相似文献   

15.
文精毅 《今日海南》2011,(10):32-33
儒家思想中的廉政思想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儒家创始人孔子以及孟子等历代大儒,是廉政思想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孔子"仁者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礼,与其奢也宁俭"等主张,孟子"君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都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而“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则是儒家廉政思想的集中体现。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6.
据《汉书·召信臣传》记载,召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召信臣甘做亲民之吏,躬身劝导农耕,出入于田间,风餐露宿,因此得到百姓由衷的爱戴。何为亲民之吏?清代汪辉祖在《学治臆说》中有过这样一番论述:“亲民之道,全在体恤民隐,惜民之力,节民之财,遇民以诚,示民以信,不觉官之可畏,而觉官之可感,斯有官民一体之象也!”视民如伤,爱民如子,让百姓觉得可信可交,不感到畏惧,方能凝聚民心。  相似文献   

17.
无论中外,政府想要的东西和老百姓想要的东西,常常并不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政府的所想所谋,往往更加偏重于国家定位和国家目标;老百姓的所想所梦,则会更加注重自己切身利益的实现。中国梦,应该是追求国家目标和实现百姓利益的结合,二者不能割裂开来,但说到底,即使是对国家利益的追求,也必须奠定在让人民充分信服的基础上,所以,中国梦首先应该是中国百姓真正想做的梦,这个梦才有价值。建设小康社会是切中中国百姓心脉之梦。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把中国  相似文献   

18.
陈抗行 《小康》2009,(4):90-90
正是出于对权力平衡的考虑:一个跛足而弱势的执政,更符合西周王朝的政治现状。谁是“共和行政”后面的主导者,学界说法并不统一。《史记》认为,周厉王被驱逐之后,由王室成员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政;而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则认为是共伯替代执政。共是西周一个诸侯国,国君是共伯,封地在今天的河南辉县一带,春秋时期被卫国吞并。  相似文献   

19.
朱杰 《黄埔》2013,(4):85-87
在先秦诸子当中,儒家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他们把肇始于周礼的思想发展形成为一套完备的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套学说,发轫于孔子,集大成于荀卿,而孟子则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孟子》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在儒家经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榆树市十七届人大代表、榆树市蓝兴医院院长秦延江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处处想着人民群众,时刻牢记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他常说:"我是医生,也是人大代表,我每天都和老百姓接触,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说话办事就是我的责任。"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着听老百姓声,代百姓言,解百姓忧,用实际行动书写为民情怀。作为人大代表,秦延江坚持做好百姓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