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文化概念的辨识、演变与分解魏天祥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文化”一词已经成为一个运用十分广泛的词汇。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具有一定学历的各业人员,几乎是“言必称文化”。有人曾断言,在电台、电视台的所有用语中,“文化”一词的使用频率,早已高居榜首。“...  相似文献   

2.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法学与伦理学的嫁接将产生一门新的法学一法伦理学,我们说建立我国的法伦理学,并不是特意去标新立异,确实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是时代所迫切需要。时代的发展使得法律成为法律,而不是道德与政治的附庸,这是法伦理学诞生的前提条件;现代法制的发展使得法律与道德相脱节并且产生“道德滑坡”,这是法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条件;法律与道德的平衡发展,“德治”与“法治”的同时并举,是法伦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与时代机缘;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与相交,产生了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地带”并形成了“共振效应”,从此,法伦理学最终诞生。  相似文献   

3.
从词汇分析的角度,反省和检讨我们自身的法律词汇系统,可以归为法律文化研究的范畴,这一领域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按照词汇分析的方法,以“动产”、“不动产”为研究个案,细致梳理这两个来自西方的重要法学术语在中日两国,尤其是在中国,如何被翻译出来、翻译中发生的变化,以及翻译最终确立的过程,可知,法律术语并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它的背后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软”与“硬”互为对称,各自相对于对方而存在。近年来,“软”与“硬”这两个词在法学及相关领域的使用频度日趋增高,如“法治硬件”,“法治软件”,“一手软、一手硬”等。看来,法治建设中确实也有软与硬的问题。首先,法治作为一种观念和意识是由衷地、自觉地视法律为最高权威的理念和文化积淀。观念不能强加,意识不能硬性输入,法律至上之理念的形成必须依赖长期的教育、思考所“熔铸”的内心确认。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是人类文明进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观念升华,是社会意识的进步,是人类理念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一、对法律行为的不同认知 现代语境中的“法律行为”一词,最先来自于大陆法系的民法学领域。此前罗马人的法律中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行为理论,但是,由于罗马法上已存在大量的关于契约、婚姻、遗嘱之类的“私法行为”规范,因此可以认为,在法律实体上罗马人早已制定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关于“法律行为”的许多具体制度,这在罗马私法体系中表现尤甚。由于在西方社会成长起来的“私”,  相似文献   

6.
同志、小姐、师傅、阿姨以及群众、老百姓等都是我们日常与人见面打招呼时的基本用语,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这些词汇的涵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志、小姐的含义出现了质的“变异”,已经不再适宜作为招呼语。师傅、阿姨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词义上的“量变”,同样亟需更新。群众、老百姓是传统等级制度的反映,与现代社会的平等精神相去甚远。为此,主张用“公民”一词统一替代同志、小姐、师傅、阿姨、群众、老百姓等基本称谓。  相似文献   

7.
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不是一种权力,只是应用和适用法律必须倚赖的方法、技术和手段;作为人类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基本关系及存在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法律解释,其主体只能是每一个个体的人,而不是组织;法律解释中的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应受到同等的重视,其关系应得到合理、有效的协调和平衡。由是,我们才能带着合理的“前见”步入法律解释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在当前中国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但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真正含义,其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文中主要从对“和谐”一词及“和谐社会”理念历史沿革的考据以及哲学社会学的认识出发,希图以法治作为中介,揭示出“和谐社会”理念的复兴对于解决现代性危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定意义上,目前我国所宣教的法律理论,是把日常生活开除于法律调整之外的理论,因为无论所谓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说",还是法律的"阶级镇压工具说",都不可能为人们日常生活之所尊,反而它只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例外。即使在强调"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时代,"阶级斗争"并未构成人们的日常生活,反之,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此避之唯恐不及。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我国的法治建设、法学理论还是法律意识形态,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全面依法治国"已是其纲领性追求,但法律实践深  相似文献   

10.
选举的程序公正是农村基层民主的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30日,长沙市开福区新港镇湘粤村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取得圆满成功。放眼全国,“海选、直选”堪称今年传媒的关键词。扩大民主,推行“海选”,让群众自己选举“领路人”,这已成为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趋势和方向,它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可喜的信号———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化进程已经不可逆转地向前迈进。行政村是我国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从法律上说,村民委员会并不是一级独立的行政机构,也不是法律上所规定的事业单位,它是中国农村基层的自治组织,即根据《宪法》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这一非…  相似文献   

11.
谈谈法律英语中的专业词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英语决不是独立于普通英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其语法规则和语句结构都与普通英语无异。比起文学作品来,法律英语要简明、直接得多,因而也较通俗易懂,难懂的只是那些专业词汇。华东政法学院长期执教法律英语的王达人教授也著文称:“法律英语作为一种载体,有其独特的地方,独特的地方集中到一点,就是对法律词义的理解和表达。” 法律英语中不仅有不为常人所用的很生僻的专业词汇(包括一些法语和拉丁语词汇),而且很多常用词在法律中又会有其特殊的专门词义。造成法律英语晦涩难懂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这些生僻的专业词和具有特殊词义的常用词。那么,①专业词汇在法律英语口占有多大的比例?②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掌握专业词汇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法中的权利观念,是个比较生僻的问题,学人论及不多。眼下流行一种说法,即中国传统法律中只讲义务而从不讲权利。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法中只有义务观念而没有权利观念。“权利”乃是西方人的专利,中国人从来不懂。情况果真如此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诚然,我们已经注重到,在我国古代文字中,现代意义上的“权利”一词,确实不曾存在过。在古汉语中,“权”“利”两个字是分开用的。比如《唐书》中就有“君子不喜交权利”一语,意思是说:“君子人不喜欢同有钱有势的人打交道。如果一定要将两个字连用,恐怕“权利”一词也只…  相似文献   

13.
一、土地附属刑事立法的概念与研究意义在西方国家中,对“立法”一词有多种解释。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对立法一词的定义较为全面:“立法(Legixslation)指通过具有特别法律制度赋予的有效地公布法律的权力和权威的人或机构的意志制定的或修改法律的过程。这一词亦指在立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即所制定的法律本身。在这一意义上,相当于制定法。”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立法既指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活动过程,又指制定的法律的本身。由于英美法系的国家遵循判例制度,所以在这些国家里,立法既包括制定法,也包括判例法。上述立法定义对…  相似文献   

14.
对于“民主”一词,人们往往局限在政治领域里谈论它。政治生活是人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对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来说,政治生活并不是生活的核心。不过,在人的各种社会活动中,需要表达意见、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面很多,这些方面都涉及到人的权利问题,与民主有关。因此,我们在研究民主时,不仅要关注政治生活中如何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更要从人的生活方式上分析民主存在的价值、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主表达方式及其对人的责任意识培养的作用。一、让民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民主的生活方式,就是民主不仅是人认识到生…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理学学科名称的“法理学”一词,是法理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对于“法理学”一词的含义与所指在当代中国的法理学研究者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和通说,但一定程度上存在简单化、同质化程度较高、相关研究中引证的资料雷同度较高、引用的文献资料不新颖等缺陷。按照目前学界公认的观点,汉语“法理学”在英语中的对应词汇是“Jurisprudence”。借助较为新颖的英文文献,梳理“Jurisprudence”(法理学)一词在英文法学辞书、英文法学论文、英文法学论著中的表达后可以发现,至少在英文法学文献中,“Jurisprudence”(法理学)还有一种当前中国法理学研究界没有注意到的含义:在18世纪,指的是对自然法之首要原则、市民法、国家间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如何取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一致性,是广大民警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一致的执法观念,既是客观现实的要求,也是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要求,绝不是哪一个地方的特殊。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用“准绳”,而不是用“模子”、“样板”,就说明有一个幅度的问题。我国法律处罚法则上也有“从严”和“从轻”、“从重”和“减轻”、“免除处罚”等区别,这都是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一致的体现。   强调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一致性,其内涵就是在执行法律规定的时…  相似文献   

17.
文化定义·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莲 《理论前沿》2001,(24):20-21
(一)文化定义及层面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通常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而一般大众所理解的狭义文化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得见的语言、文学、艺术等活动 ,而作为文化研究领域里所指的文化则是广泛意义上的大文化。国内外的学者都先后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出发 ,对文化给予了多种界定与解释。英国学者威廉斯曾说过“文化”一词是英语语言中最复杂的二、三个词之一。大英百科全书在对文化一词解释时 ,引用了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 :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一书中所收集的对文化的164条定义 ,以表示世界各国对文化一词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自从弗里德曼提出“法律文化”这一概念以来,学者们就法律文化概念和法律文化研究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论争的实质是就“如何对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存在的法律文化进行客观探究”这一问题而展开的方法论上的争论,也正是在这一方法论问题上,马克斯&#183;韦伯的社会学可能为我们的法律文化研究带来重大的启示意义。具体说来,这种启示意义主要体现为:韦伯社会学中的阐释性理解与因果性解释对观念探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律英语及其语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外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涉外法律问题也逐渐增多。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了解和掌握一些国外的法律以及法律英语是非常必要的。就法律英语的概念而言,如果把它说成“IegalEnglish”很容易被误解为“合法英语”,所以美国著名法学教授梅林可夫建议把法律英语说成“theEnglishl,anguageofLaw”,或简称为“theLansuaseoff,aw”。从广义上讲,法律英语是指所有涉及法律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但根据我国法律英语专家陈庆柏教授的调查,英美法学界所公认的法律英语主要是指普通…  相似文献   

20.
列宁晚年在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上均使用过“文化”一词,但作为列宁晚年思考重心的文化是狭义上的文化,是纯粹的文化,即不涉及物质文化、物质文明、经济建设等“文化”概念的广义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