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自民党成立迄今已逾63年,树老根深并且历久弥新,一直处于日本政治的核心地位。每逢执政危机之时均能随时代而动,进行政党转型。按照政党组织学划分,自民党的政党转型经历了精英型政党、大众型政党转型尝试、卡特尔型政党演进3个阶段。建党初期,自民党主动开展"党的近代化"运动改变精英型政党特质;冷战后鉴于社会党的衰弱,自民党适时放弃大众型政党转型尝试向卡特尔型政党演进;小泉政治后,自民党历经政党转型的挫折,重新回归地方进行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2.
日本自民党战后的发展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5年以来,自民党长期执政,在日本政坛占统治地位,形成了“一党优位制”的政党体制。本文探讨了“一党优位制”形成的原因,自民党长期执政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日本政党体制的未来发展及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1993年8月为时间界定点,维系38年之久的“55年体制”崩溃,日本政党制度开始进入面向新制度的过渡期。经过5年多的变动,扑朔迷离的日本政坛已经暂趋平静。自从桥本带领自民党复归政权后,小渊又与自由党联手组成多数派政权;以往的“万年野党”──社会党的地位已被现今的民主党、公明党、先驱新党、社民党、共产党等所替代,日本政坛形成“一强多弱”的局势。从朝野对阵形势来看,未来日本政治是继续持续自民党一党“坐庄”的态势,还是演进为两党对立、甚或多党共治的政党政治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野党各派能否成功解决各种政治…  相似文献   

4.
有关政党体制与民主发展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从类型学到制度化的视角转移。对处于民主转型和巩固过程中的国家而言,政党体制的制度化程度至关重要。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政党与国家关系、政党的社会基础、政党间竞争模式、政党的组织水平四项政党体制制度化的衡量标准。按照上述标准,当前印尼政党体制的制度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低制度化的政党体制在合法性与有效性两个方面阻碍了印尼民主政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议会制民主国家中,像日本自民党这样能够占据绝大多数执政时间并带领它的国家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政党尚为数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民党的政党自律密不可分。首先,日本式集团主义、等级观念和"间人主义"的政治文化,培育了自民党的政党自律意识。其次,自民党通过一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在保持自身纪律性、提高政治统合能力的同时实现了某种自律。再次,在政策制定和利益诱导等政策过程中,自民党建立了其自律机制。同时,本文还强调,日本自民党增强党内自律的精神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强化了一种狭隘的国家主义,为地区和国际和平带来威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进行的两次大的政治制度改革以及后来断断续续进行的仍处于其延长线上的制度改革,在促进日本政治体制转型与政治生态环境变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自民党的中央集权化。自民党内以派阀为代表的非正式组织功能弱化,以总裁为中心的执行部的重要性增强,权力向以总裁为核心的执行部集中。在实际的政治运行过程中,政治制度改革的两大制度性效应即内阁首相权力的扩大与自民党总裁权力的集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出现"首相支配"现象。"安倍一强"的出现,是自民党中央集权化趋于成熟的象征。强大的首相(总裁)权力仍然存在不能有效控制的空间——参议院。与众议院选举制度不同、议员任期不同以及宪法赋予它的法律权限等制度性安排,使参议院具有高度独立性,同时,自民党只要不能单独控制参议院过半数议席,与公明党在参议院的联合便不可或缺。首相则有必要在参议院与联合公明党共同通过法案的参议院自民党合作。参议院成为自民党的"软肋"。  相似文献   

7.
政党政治价值是关于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社会政治现实建设的基本概念,政党以其政治价值标准指导其政治活动的方向.本文拟从政党政治价值区分的角度以俄罗斯1999年和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为例对当代俄罗斯政党的发展进行初步探讨.直到2003年,俄罗斯各政党政治价值区分仍不明显,俄罗斯政党制度仍在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前的俄罗斯政党基本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对政党法和选举法进行了修改,俄罗斯政党体制进一步法制化和规范化,政党数量减少。"统一俄罗斯"党、新组建的"公正俄罗斯"党、俄共和"自由民主党"最有可能进入第五届国家杜马。右翼自由主义政党四分五裂,但自由主义思潮在社会上仍有相当影响。俄罗斯政党体制仍处于转型过程之中,将在"主权民主"的框架内建立具有俄罗斯特色的政党体制。  相似文献   

9.
李素华 《当代亚太》2007,(10):47-54
日本民主党自1996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党.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党兴起的政治社会基础,其一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整体保守化 ,其二是各政党的分裂与合并,其三是日本社会的变迁.从中可见经济、科技与社会变迁等因素对政党兴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应对"9·11"看美国两党的执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劲松 《美国研究》2003,17(1):7-29
美国政党的执政方式是一个值得专门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政党制度特点的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第107届国会与布什总统应对"9·11"恐怖袭击,建立国内安全体系的过程,借以从两大方面论证美国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即同一执政党内部,执政权如何配置?分裂的政府中两党各行使哪些执政权?两个执政党如何处理相互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美国政党的执政方式与民主和法治的关系.作者认为,宪法规定的民主制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党内和党际的民主制度,才可能实现.同样,宪法规定的分权制衡制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党内和党际分权制衡制度,才可能实在地支配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从本文所分析的应对"9·¨"的过程看,美国两党的执政方式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民主、分权和制衡制度,这是它长期实行而不易改变的基本原因.反过来,长期以来美国宪法关于国家权力的规定能见诸实施,要归功于两党所奉行的民主、分权和制衡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