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琳 《新长征》2023,(2):60-61
<正>今年38岁的杨丽娜是延边光东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和龙光东村归心民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1年创业,十余年扎根乡村振兴,她怀揣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的梦想,发挥创新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打造了集“民俗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销售和互联网+”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就业创业平台。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2.
司党建 《当代贵州》2013,(32):43-43
“如果不是有省司法厅来帮扶,不敢想像我们这样偏远、贫穷的乡村将通路、办厂、致富。”沿河自治县沙子镇纸坊村村民宋绍鸿说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鹤庆县草海镇罗伟邑村党总支依托传统手工铜器制作技艺,探索出"壮大一个特色优势产业、培养一批党员致富先锋、打造一个产品展销平台、开拓一条文化富民渠道"的发展路子,积极与网络时代接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党员群众增收致富,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带头促传承。罗伟邑村手工铜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全村有300多户、1000多人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在铜器加工能手、带头致富能人中有党员20多名。为了更好地传承加工技艺、增强村民致富能力,村党总支把师徒结对作为党员"1+X"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河南夏邑县中峰乡,传颂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农民王渊智,当今活雷锋,义务做好事,美名传千里。” 1985年,共产党员王渊智从部队退伍后,在本村开了个诊所。面对本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的状况,他想,利用报刊获取致富信息,尽快帮助村民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他不但自己每年订阅大量的报刊,而且积极帮助乡亲们订阅。十几年来,他除了给贫困户、孤寡老人看病分文不收,还义务为邻近乡镇的村民代写书信,收发报刊、信件,并无偿帮助了150多个“贫困户”成了“报发户”。村民杨立群在王渊智的指导和鼓励下,购买了5头小猪,利用报刊上介绍…  相似文献   

5.
《党史纵横》2010,(9):F0002-F0002
王政国。盘山县陆家乡人。1932年出生。现任盘锦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盘山县佳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原盘锦市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盘锦市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三十年来,他从在友谊村当书记时就开始带领村民发展民营经济。开通了一条农民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6.
党建动态     
山丹县加强致富能人队伍建设山丹县在“双培双带”工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致富能人队伍建设。一是建档立册“管”。建立了由近800多名致富能人组成的人力资源库;对全县210多名党员致富能人建立了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二是结对联系“带”。指定128名乡村党员干部对170名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进行重点联系和培养,并组织近百名  相似文献   

7.
<正>瞧!京郊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门头沟区百花山下简昌村,一盆盆林下花卉开出“幸福花”,村民捧上了“林花金饭碗”;密云区西白莲峪村,闲置民居变身高端民宿订单火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把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吸引回村;通州区漷县镇张庄村,运河龙灯文化“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非遗文化在这里活起来、火起来……  相似文献   

8.
毛玉堂,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医生,却不断创造着不凡的业绩。在担任毛园村党支部书记的10年中,她怀着帮民解难、让群众致富的一腔热血,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 积极发展花卉产业,让花卉成为群众的“增收花”。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先进女能手”及省、州、市50多个称号奖励。  相似文献   

9.
杨秀荣养狐致富记●睢雪前郭县蛋质厂下岗职工杨秀荣50岁那年开始饲养蓝狐,经过了3600个日子的摔打,如今已成为“百万富婆”,并被评为省、市“三八”红旗手,致富女状元,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她是依靠独辟蹊径,依靠精心算计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件红色的外套搭配一条黑色热裤,年已四十多岁的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委婉、温柔,走近她的家,栩栩如生的各种手工编织的绢花把整个家庭布置得温馨、舒适。她曾荣获兵团级"2013年度巾帼编织女能人"称号——她就是三师四十八团学校教师范玲玲。范玲玲不仅是一名教师,也是团里的巧手一枝花。她从小就喜欢手工编织,只是因为当时家庭条件和时间有  相似文献   

11.
刘建新  朱卫辉 《湘潮》2008,(9):43-44
她凭借一双勤劳的手,带动周围200多户村民,硬是在一片荒山上创造了令人咋舌的奇迹,创办了一个拥有生产基地300亩,员工50多人,固定资产1500万元,生产200多个品种的益阳市绿海园林有限公司。她就是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莘田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徐琼花。她是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之一,现任益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益阳市女企业家协会常委、益阳市工商联常委、市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2.
甜甜的泪水     
“一团线、两根针,就能织出大名堂。”这是通州区海玲编织社总经理杨海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位走过不惑之年的女性,十几年前下岗,用借来的600元干毛衣编织起家,经历了创业的种种艰辛终成正果。如今她不仅有了年产值超过800万元的毛衣加工企业,还把编织做成了产业,带动了2000多名农村贫困妇女共同致富。  相似文献   

13.
唐山市开平区双桥镇鞠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永新是一名“85后”。任职两年多来,他不仅获得了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还荣获了河北省“千名好支书”“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多项荣誉称号。双桥镇鞠家岭村是一个不足500人的小村子,一直以来面临着基础设施差、人居环境差、群众生活水平较低的局面,曾被镇党委、政府列为后进村。2018年8月,胡永新上任之初就立下豪言壮志:一定要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力担重任,迎难而上,解决多年来困扰村子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鄄城县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以农户为主体,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探索打造“庭院+种植+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庭院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一、坚持盘活资源,打造致富“方寸地”。聚焦农村房前屋后等闲置小地块,坚持科学谋划,使“方寸地”变成“收益点”。一是创新“1+N”帮扶模式,利用好零星土地。从乡贤、能人、村干部等群体中选择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5.
“要拆房子没门,要命有一条!”一名情绪失控的村民对洪雅县止戈镇五龙村党支部书记罗开运拳脚相加,危急的局面一触即发……忍辱负重。啃下“硬骨头”2010年初,洪雅县生态食品园区征地搬迁工作全面展开,根据园区整体规划,罗开运所在的村民小组所有农户必须整体搬迁。5月21日拆迁开始后,200多个村民跑到罗开运家中“理论”,有的村民则对罗开运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乡亲们,我说三条:第一,我们村落后几十年了,必须要发展;第二,请乡亲们相信,政府会秉公办事;第三,你们可以提合理化的要求,但绝不能乱来!”罗开运忍着疼痛,向在场的村民耐心解释。“罗开运从来不整人害人!”村民们一合计,“我们就先相信你这一回”。  相似文献   

16.
<正>初夏时节,走进铁岭调兵山市晓明镇泉眼沟村芦笋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破土而出的芦笋,翠绿顺直的嫩茎,青绿整齐的鳞芽,用手掰开,肉质绿白如翡,再凑近一闻,那清新的气息真是沁人心脾。现在,小小的芦笋已变成村民致富的“金元宝”,一说到芦笋,村民的脸上都笑开了花。2021年11月,调兵山市以泉眼沟村为中心村,成立了芦笋产业联合党委,以“组织引领、产业聚合”的发展模式,打造“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平台和组织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产业“联动、融合、共赢”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2,(7):66-66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  相似文献   

18.
从利州区宝轮镇移民安置点回来,蒋尉非常开心:…屋顶菜园’很受村民欢迎。菜园建好后,既可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让广元在争取碳排放权上多一些主动权,还可以解决白龙湖库区移民致富增收问题。”回到广元已是下午一点,匆匆吃过午饭后,蒋尉就在车上打了个盹——头晚赶写报告整宿未睡,两点还要到开发区去调研。“续挂”快结束了,她恨不得把一天掰成几天用。  相似文献   

19.
张超 《实践》2021,(1):58-59
在磴口县补隆淖镇新河村打听高广晟,会听到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好书记,没有私心”;“这个人特别倔,但全是为了村里好”。高广晟原本是新河村的一名普通村民,2000年通过“海选”成为新河村村委会主任,2009年他当选为新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怀揣着一颗为民热心,凭借满腔热忱,带领全村村民发展致富增收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0.
同仁县隆务镇吾屯村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这里的村民从小就受到热贡艺术的熏陶,家家都有掌握唐卡、堆绣、雕塑技艺的人,国内大部分寺院的壁画、堆绣、雕塑均出自热贡艺人之手。吾屯村共有500多户人家,热贡艺术产业是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达600多万元,其中仅热贡艺术产业收入就占60%以上。已有15年艺龄的致富能手娘本就出生在吾屯这个人杰地灵的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