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摘     
《实践》2014,(1)
<正>"民情日记"三避免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民情日记"在各地趋热。官不知民情,于情于理不合。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记民情日记是做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日记不长很精彩,故事都从百姓中来",不知群众所思所盼,做不好群众公仆。新时期新形势下,"民情日记"有三个方面情况需要避免。一要避免为记而记。"民情日记"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能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民情日记"在各地趋热。官不知民情,于情于理不合。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记民情日记是做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日记不长很精彩,故事都从百姓中来",不知群众所思所盼,做不好群众公仆。新时期新形势下,"民情日记"有三个方面情况需要避免。  相似文献   

3.
时下,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都在认真地记民情日记,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民情日记还被选发在各级党报党刊上。应该说,要求干部记民情日记,激发了广大干部伏下身子干事业的热情,促使干部办了不少群众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这股记民情日记热中,也有一些干部不是在了解民情上务实招,却在如何写日记上下功夫,写出了一篇篇漂  相似文献   

4.
各地传真     
舞钢市推行"民情日记"连民心 舞钢市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群众得实惠为目标,要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进百家们,干千家事,暖万人心,通过记民情日记和实行干部包村、包组制度,访民情、听民意、办实事、解民忧,切实解决经济发展和群众奔小康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让“民情日记”和干部包村制度落到实处,该市还要求,  相似文献   

5.
"软政绩"也要不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某市一个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因为转变了干部作风,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这个乡所在县到全市,再到全省,一次次被推上当地传媒的头条,一次次被学习推广。日前,《民情日记》已处于基本停记状态,一些地方虽然还在记,但疲于应付,走形变味,有的甚至成了少数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簿”。一度轰轰烈烈的“典型”,偃旗息鼓,“不告而终”。这个过程着实让人深思。应该说,干部记《民情日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好的,是为了听取民意,替民办实事,督促干部转变作风。但这个制度最后落到了自动消失的命运,究其…  相似文献   

6.
《江淮》2010,(3)
<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地基层党组织纷纷开展"记民情,听民声,办民事"活动,记民情日记已成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民排忧解难的有效载体。报载,霍邱县姚李镇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记民情日记近万条,收集群众的个性问题217个,然后筹资近千万元,集中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饮水难、行路难等  相似文献   

7.
从1998年4月起,浙江省嵊州市雅璜乡的32名乡干部开始记起了民情日记,民情日记的主题是:“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每个乡干部把自己到群众中了解到的情况、问题、要求、建议都一一记在民情日记中,并及时给予处理解决。乡党委和政府每星期抽一个晚上,集中全体干部交流研究民情日记中提出的问题,每个季度评比一次,看谁的民情日记记得好,反映的情况多,为群众解决的困难多。民情日记作为一种好的载体,密切了基层干群关系。对于乡镇干部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意见、想法以及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翻开沙湾区福禄镇党委书记张贵友的<民情日记>,详细记载了全镇的基本情况和他走村串户了解到的民情.他把哪家缺水栽秧、哪家住房困难、哪所学校缺饮用水等都详细记在他的<民情日记>之中.难怪福禄镇的群众都说:"张书记穿着打扮像我们农民,没有官架子.他处处为民着想、为民解难,是我们的好书记、贴心人!"  相似文献   

9.
李琼  吴荣 《先锋队》2013,(22):55
沁县大学生村官以"记民情"为手段,以"解民忧"为目的,充分发挥民情日记"寒暑表"、"助推器"、"大课堂"的作用,助推"六个一"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将民情日记作为调研走访、征求意见、记录百姓需求的载体,到田间地头、进种养棚圈,坐农家炕头,详细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愿望,掌握第一手资料。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官已经记录民情日记4500余篇。二是对民情  相似文献   

10.
提起蒋维明,都知道他率先在我省农村记的<民情日记>影响至今.然而,比<民情日记>更早的,是蒋维明爱找农民摆"龙门阵"的习惯.土生土长于高坪农家的蒋维明,1995年刚满31岁就担任了镇领导,此后他往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集贸市场跑得更勤了,"龙门阵"更多了.他说:"龙门阵"里有镇党委、政府最需要了解的民心、民情、民愿.我们的工作群众满意吗?农民最缺什么、最需要什么?多找农民摆摆"龙门阵",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与动态     
《党风党纪月刊》2001,(4):22-23
泸县建立和推行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要求乡镇干部在进村入户和接触群众过程中,要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和急、难、险事等记入《民情日记》,每月记《民情日记》不少于5篇,实行定期检查评比,与目标管理和评优考核挂勾。  相似文献   

12.
乡镇干部记《民情日记》已有三四年时间了,到底谁是发明者我们暂且不去探究,但这种形式逐渐在各地推广,并开始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却是实情。记者不久前深入到一些乡村,就干部们在《民情日记》中所记问题的处理情况作了一番追踪。翻开一本本《民情日记》,倾听一位位农民的诉说,展现在记者面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民情图,更让我们感受到干部从“记”到“办”的变化。记下的事有制度约束督办背景:冯家镇是山东省乳山市最早推行干部记《民情日记》的地方。4年前这个镇党委针对有的干部下乡“一溜烟”、走过场的问题,油印了一个…  相似文献   

13.
甘德县柯曲镇党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切实贯彻落实州、县委的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记《民情日记》,把记《民情日记》解百姓难题.作为提高党员素质.转变干部作风,让群众长期得实惠。干部长期受教育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宋建华 《共产党人》2009,(10):25-25
建立分级审阅制度。市民情信息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审阅一次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民情日记;各单位党政负责人每季度审阅一次班子其他成员的民情日记:分管领导每月审阅一次党员干部、村(居)干部的民情日记;市委组织部、人大办公室、政协办公室有关工作单位每年不定期审阅一次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民情日记,了解掌握情况,加强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中,锦州市义县县委组织部开展了机关干部记民情日记活动,机关每名同志都有一本民情日记,主要是记录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了解民情的情况。群众利益无小事,部领导对这项活动非常重视,责成部机关办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引深“三讲”教育,把学习“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上,屯留县在全县乡村干部中开展了人人记《民情日记》,主动听民声、记民情、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形成了制度,改变了作风,重塑了形象,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和桥梁。  天天记民情,主动联系群众。群众观念淡化是一些乡村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实行乡村党员干部民情日记制度,改变了乡镇干部上班坐机关、下乡找村官的现象。一开始,县委就明确提出要求,乡镇干部每人每月进村入户不少于 20天,民情日记不少于 25篇,重要事项由乡镇主要领导签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民情日记,大学生村干部与农民搭起了"连心桥"用日记的形式记载与农民接触的琐事,能让大学生村干部了解农民在想什么、怎么想,干什么、怎么干。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  相似文献   

18.
田高 《当代贵州》2009,(11):27-27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黔南州紧扣"抢抓发展机遇,推动黔南跨越发展"主题,开展"争做'三实三创'表率,争当科学发展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新举措、新亮点不断呈现. 深入开展着力实践 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黔南州各级各部门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充分发挥创造性,在全州不断掀起高潮. 提到"民情日记"活动,家住福泉市龙昌镇枫香树村63岁村民金邦国至今感动不已.他说:"正是镇领导开展的'民情日记'活动,给他送去救助金,帮助他度过了难关."福泉市将学习实践活动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发放<福泉市领导干部民情日记>册子,开展以"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困"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活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报载:某县在开展干部进村入户记"民情日记"活动中,要求干部将群众的"牢骚"作为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加以解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20.
始于某市一山区小乡的干部记《民情日记》制度,曾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从乡到县到全市。再到全省,一次次被推上媒体的头条。可不知什么缘故,目前,《民情日记》已处于基本停记状态,即使还有记的,也是疲于应付,走形变味。一度轰轰烈烈的典型,由“热”转“冷”乃至“无疾而终”,说起来,确实让人有些惋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