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当前,社会稳定方面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冲突。从主体角度看有两类:一类是个体的矛盾,如家庭矛盾、邻里矛盾,这类矛盾尽管数量较多,但后果是有限的。另一类是群体矛盾,如征地拆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将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社会阶层分化将加大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难度;社会利益分化将加剧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将引发社会成员的认同危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强调中产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形成了中产阶级"社会稳定器论".考察"社会稳定器论"产生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以及中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发现中产阶级并不总是具有稳定社会的正功能,中产阶级也会引发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正功能;相对于社会稳定和冲突,社会和谐才是更高的社会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探析和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给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带来新的挑战;工农阶层边缘化,导致巩固执政基础的难度加大;贫富差距扩大化,导致维持团结稳定的难度加大;价值取向功利化,导致意识形态统一的难度加大;社会主体多元化,导致矛盾冲突协调的难度加大;"数字鸿沟"加剧化,导致维护社会和谐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5.
李方芳 《政策》2013,(10):79-80
<正>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农民利益关系不断调整。观念的冲突及社会变革带来的效应,导致农村各类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在类型、性质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当前,我们要客观正视日益加剧的农村社会矛盾,扎实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影响农村稳定的不利因素(一)农村社会治安存在隐患。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党中央惠农政策的实  相似文献   

6.
试论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利益的分化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分化加剧,呈现出利益主体异质化、利益需求多元化、利益获取途径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和冲突公开化等特点。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引导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用科学的协调手段化解利益分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桂芝 《湖湘论坛》2007,20(6):93-96
我国正处在一个利益分化急剧加快的时代,由利益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迅速扩大,且集中体现在贫富矛盾、劳资矛盾和干群矛盾三个方面.利益分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所必须的,但不当的利益分化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又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因此,政府应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以促进社会利益合理、有序、适度地分化,才能化解利益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如果能够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利益纷争与冲突,化解利益纠纷,制定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就有利于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反之,若国内民族冲突频发,就会阻碍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破坏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文章从民族利益纠纷、民族政治冲突、民族文化冲突以及其它民族社会矛盾等方面对民族冲突与民族社会政治稳定的互动关系等相关因素进行深刻的、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仍处于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诸因素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因素。本文在"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这一大题目下,重点探讨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与社会稳定这两大现实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海中 《公安教育》2007,(4):33-35,56
<正>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工作。群体性事件现场范围大,涉及地域广,人数多,对象不稳定,双方的对峙对立矛盾冲突比较尖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威胁。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忠实履行职责,加大维护稳定工作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置了大量因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并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化解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为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安定就是社会平安、稳定,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人们心理平和。任何一个社会,总是存在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但社会矛盾的运动可能呈现两种方向:一种是良性运行,即在正确处理和协调社会矛盾中,推动社会前进;另一种是恶性运行,即由于政策或决策不当,造成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发生激烈冲突,影响社会发展。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冲突容易积聚,并有可能在社会结构的薄弱环节释放出来,从而爆发社会危机。所以,在我国社会深刻变动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社会稳定不是“万马齐喑…  相似文献   

12.
公民权利保障与社会稳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公民权利被侵犯而得不到保障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逐年上升,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公民权利意识薄弱、忽视公民个人权利和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体制的不足等因素,制约了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重构社会稳定观、强化公民权利意识、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体的关系和加强公民权利保障的体制机制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众权益"、"维护社会安全"是我国在不同阶段提出的社会冲突管理准则,客观地评价其管理绩效,进一步升级社会冲突管理理念,优化转型后期社会冲突管理模式是我国转型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走出狭隘的"维稳"思路,牢固树立社会安全理念,积极维护民众和政府的权利,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纪云 《传承》2012,(18):91-93
社会冲突是自人类社会产生就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社会主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行为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同时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变迁。如矛盾一样,社会冲突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可控的一定程度的社会冲突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起到消极破坏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冲突即农村社会矛盾,进行有效控制、化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不仅仅是国家进步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相继通过平反冤假错案、处理西单墙事件、平息政治风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力争实现对社会稳定的恢复以及对历史的正确反思。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为我们当前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促进维稳思维观念由政治斗争向经济建设、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推进社会控制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与预警机制的机制创新,成为当前探索维护社会稳定举措的重要思路,同时也是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阶段,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着眼于创新稳定理论,积极拓展维护社会稳定新思维显得非常重要。做好新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清醒认识我国社会矛盾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时转变工作理念,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影响到改革发展进程和社会和谐稳定。高安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减震器"和"润滑剂"的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一、督促化解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首道防线防范倾向性问题,化解苗头性矛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下的社会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关系的紧张和冲突是贯穿在目前我国社会矛盾中的一条主线。利益群体的冲突博弈、矛盾的链式反应与激化冲突、地方政府在矛盾中首当其冲、维权过程目标和手段的脱节正在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新特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行为失当、基层利益矛盾、制度性缺陷、体制的利益倾向性表现出社会矛盾的新动向。应当认真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以进一步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为常熟市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指明了方向。常熟市在社会矛盾法治化解决路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社会矛盾高发态势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尚未出现根本性对抗境遇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抵牾,社会矛盾增多,各种冲突频发,是社会亚稳定态的一个本质特征。反思这种非根本性对抗的成因并辩证对待社会亚稳定态,积极探讨生产关系可控、可调的空间和方式,完善制度、化解社会矛盾、拯救民众信心,对于走出社会亚稳定态、实现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